首页 > 数码科技 > 孙中山说亿万富翁是真的吗_拉贝之孙求助中国是真的吗

孙中山说亿万富翁是真的吗_拉贝之孙求助中国是真的吗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13 18:36:01

是。孙中山的朋友在上海经商,用现在的话叫亿万富翁。上海的治安不是特别好,这个朋友为了安全,就住在法租界;但是租界里有规定,晚上九点以后,只要外国的巡捕看到中国人的身影,直接打死,不问原因,因为华人和狗不得入内;这个亿万富翁经常谈生意,晚上九点之前都回家,是不可以的,总是有几天会回来比较晚,每次九点以后回来,总是花钱雇一个日本风尘女子;日本风尘女穿着小拖鞋和背着枕头的和服,反正一看就是日本人。法国的巡抚看见亿万富翁跟日本风尘女子一打招呼,虽然听不懂日语,但一看是日本风尘女子的客人,马上敬礼放行。

赵泰来捐的国宝是真的吗

国礼瓷,现在只是一件价值几百万美元的艺术品。

据说英国女王活着的时候,高价求购过这款同颜色的。

这玩意,过三五十年后,价格至少翻五倍,一百年后,放在任何一家博物馆,都是镇馆之宝。

这还仅仅只是它的经济价值,它的附带价值相当于一个许愿瓶,而且跟受赠者血脉绑定的,只要愿望不离谱,在中国能力范围内,都能实现。

参考前不久拉贝孙子向中国求助,中国是怎么回应的。

使用得当,不限使用次数。

拿**《2012》举个例子,如果真有世界末日,中国造了诺亚方舟,船票一张1亿美元的时候,这玩意就能换船票,而且全家的船票。

拉贝为何是一个被中国人尊敬和铭记的纳粹党员?

赵泰来捐的国宝是真的。

在多方的联络下首批文物853件捐向了江苏省盐城博物馆,36件清代名家的书画作品捐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些名作中有多位大家的作品,其中有一竹简是乾隆御笔亲书的《孙子兵法》,还有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所绘的图轴等等,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此后他继续将文物往祖国运送,每件回家的文物他都自费包饰过,像一幅唐卡,在运送回国之前,他特意去往日本花费百万进行了装裱。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文物完好,他运送过程非常小心,当然也费时费钱,他运送回国又花费了近10年,运费都消耗了他巨额的资产。

但好在这10年间他将文物都完好无损地送回了家,回国的文物达到6万件,国家多个博物馆、博物院接到捐赠,江苏省盐城博物馆更是接受过两批,新华社书画院、广州市美术馆也接受过他捐回的文物。

10年间他陆陆续续的捐赠,祖上留下的文物基本已经全捐了出去,他还是无偿捐赠,所以国内几个博物馆都以他的名义兴建了专馆,专门用来展示他捐赠的藏品,他还因此曾经与金庸等人一同获得"2005年世界杰出华人奖"。

人物经历:

赵泰来先生为近代外交家伍廷芳的外曾孙,是著名的英籍华人画家、收藏家、鉴赏家和慈善家。赵泰来出生于东莞一个名门望族之家,在潮汕地区,他则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潮汕好姑爷,为潮汕星河奖基金会永远荣誉会长。赵泰来生于1954年,祖籍广东东莞,旅英华侨,著名文物与艺术收藏家。

** 拉贝日记 中的人物是真实的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以德日意为轴心国的法西斯政权向世界发动了战争。法西斯的恐怖思想影响着他们的支持者。但是在这些人之中,也有一些不甘堕落,实行人道主义,充分展现了人类光辉的一些人。在欧洲有着辛德勒,德国纳粹党员,一名商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保护了千余名的犹太人不受迫害。在中国也有一位德国纳粹党员,也是一名商人,也散发出了人性耀眼的光辉,他就是“约翰·拉贝”,他的所作所为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

1882年11月23日,约翰拉贝在德国的汉堡市出生了。他的父亲是一位船长,在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在拉贝早年期间,在一家当地的出口货物交易中心当伙计,之后又前往了当时在非洲东南部的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的一家比较有名的英国公司做事,一做就是好几年。

到了1908年,德国在中国的西门子公司诚聘了拉贝来到中国生活与工作。来到中国后,拉别便在当时中国的北平,沈阳,南京,上海,天津以及周边一些城市进行经商。到了1931年,拉贝加入了德国纳粹党,正式成为了一名德国纳粹党员,就任纳粹党在中国南京分部的副部长。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拉贝开始书写了他的日记。

抗日战争爆发了,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到了1937年的11月,日本军队开始对南京发动了进攻。当时拉贝在自己的办公地点,同时也是他的住所南京市广州路小粉桥1号。当时他将自己的工作地方和住所的空地改造成了南京收容难民的安全区,是当时南京25个安全区中的一个。在当时拉贝就已经收容了600多个难民,并加以保护。当时拉贝所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感染到了当时的所有人,同在国际安全区的各国友人都全部推荐拉贝为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在这之后,拉贝和这些国际友人一起协助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负责不足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拯救了超过25W人的中国难民没有遭到屠杀。如果当时没有拉贝的带领这些国际友人的援助,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中国人可就不只是30万了。

1938的新年来到,难民营里的25万南京市民的代表拿着将事先准备好的写着“您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的大红绸布,来到了拉贝的住家底下的大院里排好了队伍,带着其他难民向着拉贝三鞠躬,并将这条大红绸布献给了拉贝。到了2月,由于政治原因,拉贝被德国政府强制性的要求撤离中国地区,拉贝离开了南京。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对拉贝的所作所为给出了最高的评价,当时中国政府还授予了拉贝三色彩玉勋章。

拉贝在回到德国后,在6月8号给希特勒写信,提交了日本在南京大量屠杀平民的报告,但是当时由于当时中国属于盟军,日本属于轴心国一方,这一实情被压了下来,没有对外进行公开。但是由于这件事,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被德国盖世太保抓取审问。

1945年战争结束后,由于拉贝属于德国纳粹党员,直接被苏联军队逮捕,后移交给了英国看管。到了1946年,英国方面搜集了关于拉贝在中国的各项资料,以及回国后没有犯下什么错误,便无罪释放了。拉贝被释放后,生活非常的拮据贫困,但是由于他在南京的所作所为,因而得到了当时中国国民政府每月都会给拉贝粮食和经济补助。

1950年,这位伟人因为中风在西柏林离开了人世。他的日记被他的子孙保存了下来,1997年他的墓碑由柏林搬迁到了中国南京。

拉贝的贡献是伟大的,1937年的前夕,他与十几位来自外国的传教士、医生、教授、商人等共同建立了南京安全区,奋不顾生,不顾危险的抗议日本给南京市民带来的暴行,尽可能的阻止了日本人对平民的施暴行为,给25万南京平民提供了避难所。拉贝在这段时间里写下的日记在后期被学者进行编辑后著称《拉贝日记》。《拉贝日记》是拉贝作为第三视角来陈述了他在南京生活的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成为了日本在南京大屠杀最有效的证据之一。

中国人不应该忘记拉贝以及一起和拉贝并肩抵抗的这些外国友人,他们们对中国人民的所作所为都将被中国人民所铭记,并将他们的故事告诉中国人的世世代代,不要忘记了当年的这些恩人。

二战中各国的辛德勒

是真的、

《拉贝日记》手稿简介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惨绝人寰的罪行之一,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拉贝日记》就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在标志中国开始全面抗战的卢沟桥事变60周年的时候,这部被长期尘封而又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资料首次出版面世,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拉贝(John H. D. Rabe)于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

1908年到中国,不久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雇员,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经商。拉贝和他的家人在中国生活了近30年,他的子女和外孙女均出生在中国。他们与中国人民结下了亲密的友谊。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对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处在内忧外患中的中国人民抱有深切的同情。

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和一些国际友人在当时极其危险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四处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抗议和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们设立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在今天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内),也挤进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受到保护。他还在他的日记和其他文字中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他在1938年4月回到德国以后,连续举行报告会,向德国当局呈送书面报告,继续对日军在南京的罪恶进行揭露。在受到德国警察盖世太保的讯问和警告之后,他仍然暗暗地细心整理自己的日记和有关资料,将这些历史记录留给后人。

《拉贝日记》是近年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在写作日记的同时,拉贝还精心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作了翔实的说明。这些文字对中日交战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政治是非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拉贝的祖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日本的盟国,他本人是德国纳粹党南京小组的负责人(代理)。这就使他的记述具有别人难以代替的特殊作用。当然,由于拉贝当时活动的范围主要在南京安全区内,又只是他个人和他周围人的所见所闻,这部日记不可能对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全过程作出完整的系统的论断和估计。这是不可以苛求的。尽管如此,《拉贝日记》仍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是对侵华日军制造这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血泪控诉,是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犯下的严重罪行的有力证词。

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恶性发展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这些法西斯国家挑起来的。战争中种种罕见的野蛮残暴行为,都是这些国家的法西斯势力所制造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和南京大屠杀是其中显著的事例。这种灭绝人性的法西斯主义,遭到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包括许多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传统的国家由政府和人民的反对。即使是德意日这些国家,也有数量众多的人是对法西斯不满和反对的。这样就形成最广泛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凭借这个强大的统一战线的力量最终取得打败德意日法西斯的胜利。拉贝作为一个德国商人,甚至是一名纳粹党员,也还是以他的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在中国参与了反对日本法西斯暴行的斗争,对中国人民给予了极其可贵的援助。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可亲可敬的国际友人。拉贝这部日记的出版和他的这些斗争事迹的传播,再一次向世人昭示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文明必将战胜野蛮的历史真理。读者将从这部历史资料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

[编辑本段]作者背景

约翰·拉贝,英文名John·Rabe,二战时他有个中文名字叫“艾拉培”,南京人民写给他的感谢信中,对其使用的是后一种称呼(原文:“艾拉培先生:济难扶危,佛心侠骨,共祝天庥,俾尔戬谷。一九三八年一月本院难民共献。”)。

历史题材的一直都是票房毒药,只要想到与历史、战争有关的**,难免就会认为乏味就好像是条件反射,但是《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两部**都涉及到一个德国人——约翰·拉贝,这个德国人在南京大屠杀时拯救25万中国人的事迹再次震撼了国人。在商业大片泛滥的时代,战争、历史题材**的出现振奋人心,张艺谋也将拍摄《金陵十三钗》,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抹不去的伤痛,在生灵涂炭的年代拯救国人的国际友人成为中国**新热点。

在《南京南京》中的拉贝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但实际上,他在56岁时回国,怎么会是老态龙钟的形象?历史上的拉贝,并没有像《南京南京》里的那样中途抛弃难民离去,而是在号称“血腥六周”的南京大屠杀结束了一个多月后,直至1938年2月底,在各国大使回到南京的情况下,他才离开了中国(此前德国政府已经多次要他回去,他都给予拒绝,甚至把召回书给撕掉)。在各国大使的监督下,日军不可能再明目张胆地搞大屠杀行为。法西斯的诸多暴行,都是在隐秘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不会给外国媒体曝光的机会,这是为了避免让其他国家有理由去给自己施加政治压力(犹太集中营的丑闻大多是在二战结束后才被揭开,而二战时拍摄的一些纪录片对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的统计,只有不到2万人,因为当时严重缺乏数据证明),这也是为什么拉贝被驱逐出南京后,日军要将拉贝的功劳占为己有的一个重要原因。

拉贝并不仇视犹太人,他有犹太朋友,甚至还协助过一家犹太人逃往英国。

纳粹的身份

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的约翰拉贝,在二十年代就已经加入了纳粹党的前身德国社会工人党,在纳粹分子中属于元老级的人物,一度很受尊敬。他1908年就来到了中国, 1919年甚至还数次遭到了中国政府的驱逐,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也对德宣战,而他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商务代表的身份则异常尴尬,才被迫回国休整。被遣返回国的第二年,拉贝回到中国,打着某中国外资公司高级顾问的名义做着掩护,直至西门子洋行中国总部在上海获准正式开张。这段时间他受到重点监视,怀疑他多次来访中国有着其他的隐藏目的,到国民政府在南京扎根并认可了西门子公司在华的权益之后,他才告别了“黑名单”,不再是“行迹特殊的人”。

拉贝与大多从事情报工作的机构以及要员们都有着极为特别的关系,除了军界人员之外,还经常接洽德国驻南京的军事顾问团要员,以及以纳粹党徒身份镶入日本军界的远东第一间谍佐尔格。日本人在历史书上给他扣了个纳粹间谍的帽子。

也正是这些复杂的身份与经历,才使得拉贝的日记以及保护下来的大量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被莫名质疑,很多文字资料都没有得到更高的重视。原因在于,日本人在国际法庭辩称“一个纳粹党徒的话,毫无说服力,不该被公信……”。

“活菩萨”

1937年的冬天,国民政府败退并撤离,南京宣告沦陷。一时间,大量的日本军队蜂拥至南京城内,开始了疯狂的烧杀抢掠,顷刻间,南京城尸横遍野。

拉贝是在南京沦陷前匆匆从秦皇岛结束休假赶回南京,很多人认为跑都来不及呢,回去趟这个浑水干什么,但拉贝认为,自己在中国生存了几十年,这个国家的命运与自己已经无法再分割,没理由在这种时候充当一个外籍身份的懦夫,所以,他坚持留下。在日本飞机整天疯狂轰炸南京城内每一处目标时,大量平民丧失了庇护,拉贝偶然间发现,西门子公司一直所悬挂着的纳粹党旗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他当即打开公司大门让街上的上千百姓涌入,在纳粹旗下保全了性命。

在拉贝以德国纳粹党员以及多重政治身份的威慑下,他逼原本对安全区实行运输封锁的日军开闸放行,让粮食与药品能成功运抵,拯救数十万人的性命。而且,他自己带头捐出存款,与众人一起凑钱去向军队套购高价军粮,以保证更多的人不被饿死、冻死。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拉贝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糖尿病每天都发作,几乎打光了所有的胰岛素。他说,如果上帝非要结束他的生命的话,那务必先拯救下这难民营中仍在苦苦挣扎的二十多万无辜百姓。

拉贝家避难者名单,有签名有手印拉贝在南京的家中,密密麻麻地收容了600多中国难民,而他则自己掏钱奉养起了他们。他的行为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他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活菩萨”。

在1937年底至1938年初那段血腥恐怖的日子里,拉贝为了救护中国难民而日夜奔忙,竭尽心力,二次累得昏倒。他的一些事迹并没有在日记中记载,如他带着助手冒着生命的危险跑遍南京街头,用照相机拍摄下大量日军屠杀的照片,也搜集到了大量的屠城血证,并在1937年12月26日时,将这些重要的资料交到了德国驻日大使馆情报分析员佐尔格的手上,希望能够通过他的关系将这些文件交到德国政府高层以及日本朝野,以求得重视,对这种残酷的暴行予以制止。虽然,他的目的并没有达成,无论是德国政府还是日本政府都对此不屑一顾,但是身为前苏联秘密特工的佐尔格还是将这些资料复制了几份,交给了德国战时最高统帅机构,以及苏联社会主义政府那里才得以保存。

凄惨的晚年

1938年二月份,拉贝的糖尿病已经开始恶化,而且,由于拉贝对日军的不断施压,以及他对日本暴行的不断指责与控诉,激怒了日本军界的要员们,强行要把他驱逐出南京,德国政府在接到日本方面的通报后,决定对拉贝召回,接受质讯。拉贝最终在将难民营托付给马洛、魏特琳等十几位外国人士,安排妥当后便回了国。

在回国之后的不久,拉贝被党部的人调查,并封锁了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而拉贝没有接受警告,陆续在德国汉堡、墓尼黑、汉诺威等市多次发表演讲作了数场关于日本人残酷非人的战争行径的报告,在遭到军警驱逐后仍旧坚持抗争,因而被盖世太保逮捕,并被限制人身自由,在确认无太多罪名可立之后,他又在家中被软禁,被特工监视。后来,在拉贝被捕的事件影响逐渐扩大化之后,纳粹分子将他列到了黑名单之上,随时可能被秘密处决,拉贝没有屈服,反而是一再执拗地抗争着,不断地喊着要回中国,回南京。

在纳粹政府被推翻之后,拉贝也没有因此而重获自由,居然又因自己的纳粹党元老的身份被逮捕,重新投入到了监狱。借助来自中国方面的担保信件以及大量的证据后,拉贝被暂时性释放,但仍被列为重点观察对象,但却没有想到,在英国方面拘禁并审查他了之后,前苏联方面又再度把他丢进监狱,在最后一次离开监狱之前,拉贝的糖尿病已经严重到了极为危机的地步,随时会终结他的生命,也正是因此他才会被释放。但他入狱的消息传到南京后,南京还是掀起了一个不小的捐款热潮,人们倾囊相助凑齐了几千美圆,才将他赎出监狱,恢复了半自由的身份。

拉贝的晚年十分之凄凉,在1950年,也就是抗战胜利的第五个年头他就逝世了,当时无人知晓,没有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他的墓碑上也仅只书写下“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拉贝”。他所做的,所写的,所成就的,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部分,但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个英雄。

拉贝的中国秘书

拉贝先生有个中国秘书,叫韩湘琳,《南京!南京!》中的唐天祥是以韩湘琳为人物原型的,其身份和事迹都有诸多相似之处。

但是,要特别澄清的是:

1:历史上韩湘琳不仅没有为了保护家人做汉奸,相反还协助拉贝救了不少人。他被拉贝任命为粮食委员,是安全区内最重要的中国工作人员之一。

1937年末日军策划了南京惨案,韩湘琳当时负责跟日方交涉粮食问题等,他对整个安全区的正常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2:韩湘琳的确弄到了一张通行证,但不是给自己用,而是给一个国民党的飞行员汪汉万使用,《南京南京》中“唐天祥”出卖了中国军人得到了一张通行证,但在最后时刻选择留了下来,让一个国民党军官(即历史上的汪汉万)跟着拉贝离开,历史上韩湘琳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离开南京。

3:韩湘琳并没有被日本人杀害,在拉贝先生离开南京后,继续解救南京难民,并且一直活到了抗战胜利,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逝世。

韩湘琳是拉贝先生最要好的中国朋友之一,他在二战结束后还出庭作证指控日军的暴行,生平著有《韩湘琳口述:日军仇恨国际救援组织》。

《南京南京》对韩湘琳(唐天祥)的描述,未免有歪曲事实的嫌疑。

[编辑本段]《拉贝日记》手稿的出版

日记手稿的发现

1996年,《拉贝日记》在美籍华人张纯如女士及邵子平博士等人的寻访下得以重见天日,12月13日在美国纽约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上,拉贝外孙赖因哈特女士将2000多页的日记副本首次向外界公开,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日记中记述了城区内的600多例个案,很多可与其他资料互为佐证,如幸存者李秀英等。

1997年8月,在整整60年之后,时隔南京大屠杀一个甲子轮回,《拉贝日记》中文版在南京得以公开出版,著名史学家胡绳撰写了序言;当年底,在前驻华大使埃尔文·维克特(Erwin Wickert)先生的努力下,德意志出版社(DVA)出版了拉贝日记的德文版。(无论是德文版还是英文版、日文版,都是日记原文的部分节选,章节选择略有不同,而中文版出版的则是日记全本。)

求助有没有日军强大到很绝望的电视剧(没有别的意思不精日)?

你说的是《在盖世太保枪口下的女人》本剧以深受比利时人民尊敬和爱戴的钱秀玲女士为原型创作而成,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女孩儿成长为比利时女英雄的故事。

乱世女英豪

钱秀玲生于江苏宜兴,16岁进入比利时鲁汶大学,22岁获化学博士学位。求学期间,她与医学系一名校友结为连理。抗日战争的爆发打乱了他们回中国的计划。

1943年5月,德军侵占比利时,但地下抵抗活动没有停止。钱秀玲居住的埃尔伯蒙镇有一位名叫罗杰的青年炸毁了一条德军军列专用铁路。德军抓住罗杰,并张榜宣布要判处绞刑,全镇居民无计可施。

此时的钱姑妈想起曾与她的堂兄钱卓伦在中国共事过、时任德军驻比利时军事行政最高长官的法肯豪森。法肯豪森曾任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在此期间结识了在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工作的钱卓伦,并成为莫逆之交。

钱姑妈经过考虑后,决定为罗杰去向法肯豪森求情。凭借钱卓伦的关系,钱姑妈很快就被接见了。几天后,罗杰获释。事情很快传开,钱秀玲成了英雄。人们遇到难事,都恳求她帮忙。钱秀玲一次次求助于法肯豪森将军,几乎是有求必应。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第二天,比利时地下组织在距布鲁塞尔约60公里的埃科西讷市暗杀了3名德军高官。德军立即抓来96名当地居民当人质。此时的钱秀玲正怀着孩子,但她一听到这一消息,便不顾家人反对,连夜赶到布鲁塞尔。没等钱秀玲开口,法肯豪森说:“钱夫人,这回我恐怕无能为力,因为我可能马上要被革职。”钱秀玲说:“将军,我不能眼看着他们死去,道义不允许,良心也不容。”

第三天,被逮捕的96个人获得减刑,被改押到德国。约半年后,全部人质陆续返回。二战结束,法肯豪森被引渡到比利时,作为德国头号战犯接受审判。钱秀玲和她救助过的几十人一起出庭为他作证,使得法肯豪森免于死罪。为了表彰钱秀玲,比利时政府给她颁发“国家银质感谢勋章”。埃科西讷市也为感念钱姑妈的恩惠,特地将该市一条街道命名为“钱夫人街”。

另外还有

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0年间,何凤山博士担任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当时德国纳粹残酷迫害犹太民族。何凤山毅然向数千名犹太人签发了“生命签证”,使他们得以逃离欧洲,躲过大屠杀。何博士的英勇义举,拯救了数千名犹太人的生命。这些犹太人中的大多数来到中国上海,在中国人民的无私帮助下幸免遇难,渡过难关。二战后,避难犹太人逐渐离开中国,很多人定居美国。犹太裔美国人在美国政界和金融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个还真有,不精日,电视剧《四十九日祭》看过么?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战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49天里,30万放下武器的军人、无辜的市民百姓被残忍杀害。

玉墨、戴涛、法比、孟书娟、孟繁明、红绫、李全有、浦生、乔治、豆蔻、春池、杨柔淇……一个个鲜活的名字,一幕幕悲惨的场景……

四万万人的中华民国的首都沦陷,“誓死保卫南京”的那些军人的誓言被日军的铁蹄践踏,强大的无法抵挡的侵略者让整个城市蒙难,让整个中国绝望。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近代 历史 上最黑暗的一幕,也是国家羸弱,难以抵挡侵略,“侵略者强大到绝望”的最典型战例。

反应南京大屠杀的电视剧不多,但是**不少,纪录片、剧情片,有七八部。

2009年就有好几部上映。

《拉贝日记》从一个外国人在南京的经历,描写了拉贝在日军屠刀下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感人事迹。

用一批妓女的生活来反应那段黑色的 历史 ,这大概也是2009年那个时候的特殊 社会 生态带来的。

《南京1937》的导演吴宇森发誓:”拍不好这部**,以后我就不再拍**。”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背景的**被评价为一部“充满人文精神,人性十足、生命意识极强的一部**”。

还有几部纪录片,更是以血淋淋的事实,揭示了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强大”到让中国军人和无数百姓绝望的 历史 事实。

这几十万被日军飞机大炮炸死,被日军机枪扫射成片成片死去的中国人,在那一刻,没有抗日神剧里一丝不苟描眉化妆的鲜肉脸庞,没有抗日神剧里对日军轻而易举的制服消灭,没有武功盖世,没有手撕鬼子,只有两个字“绝望”。

在充斥银屏的抗日神剧导演脑海里,绝望的1937早被忘到九霄云外,那300000万无辜百姓的死难仿佛只是键盘上随意玩耍的 游戏 。

嫂子,借你一把手把鬼子埋了……电视剧就叫赵尚志!还有杨靖宇。 从头到尾都是山沟里东躲西藏打游击

不少电视剧或多或少提到过的中条山战役,就是国军被打得很绝望的一战,在《 历史 的天空》《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提起过。国军牺牲8名将军,8万多士兵,而日军才死亡670人。绝对是国军的耻辱。

台儿庄战役!八百!

这个真没有!

抗日题材剧主题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振兴民族自信心;你如果拍一个表现日军很强大,强大到让人绝望的电视剧,别说观众不愿意看,这样的作品都过不了审。

因此抗日题材基本都一个尿性,要不日军很脑Can,我们打的很随意,比如**《举起手来》;要不我方有奇侠超能力加成,总能出其不意的给予日本侵略者重大打击,例如电视剧《抗日奇侠》;再者就是比较还原现实的,日军战力强大很难啃,不过我方也认输,双方斗智斗勇,打的很激烈,最终结果还是我们胜利,比如电视剧《亮剑》。

不过让我深刻认识到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军真正实力的,是两部好莱坞的**:《珍珠港》和《血战钢锯岭》。

《珍珠港》中体现的是日军极其厉害的谋略。 1941年日本已经在中国战场上耗费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当时已经和中国军队处在僵持阶段,眼看无法迅速结束战争,此时贫瘠的国民经济和自然资源就成了他们即将面临的噩梦。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日本开始向东南亚扩张,但美国在东南亚的势力分布阻碍了日本的扩张计划。日本军部认为必须击退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才能得到东南亚的资源(这是事实,只不过日本实际上没有与美国开战的能力)。在国内高层的一致决定下,偷袭珍珠港计划正式“立项”!

**《珍珠港》中就清楚的描述了计划从开始制定到偷袭完毕的所有过程。整个过程中,包括战斗机降低重量,鱼雷炮弹尾翼的改进,珍珠港的实地地形探查,日军飞机超低飞行躲避雷达,集中火力攻击重要目标等等,都体现出了日军高层极其厉害的军事素养,能以小打大而且打得如此成功,不得不让人佩服。

《血战钢锯岭》中体现的是日本底层军人坚韧不拔的意志。 钢锯岭这么一块小地方,被美军飞机大炮轮番轰炸了几十次,整个高地都被削平了好几米,日军硬是和老鼠似的,将壕沟深挖到了地底,等轰炸过后美军步兵推进时,总能和不死小强一样从地底冒出来,给予坚决的反击。相比**中的美国大兵,日军更像一个真正的军人,誓死服从命令。

二战结束后,菲律宾有个日本军人小野田宽郎,愣是不相信日本战败的消息,坚持服从命令,在深山老林中独自打了29年的游击,直至当年的长官亲自来向他下达了投降的命令后,他才放下枪。可见日本军人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群体,一旦战争再次爆发,他们的战斗力一定会让对手吃尽苦头。

因此,对于日本我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这是一只暂时潜伏起来的饿狼,我们一定要磨砺好手中的大刀,当它未来某一刻骤起咬人时,我们能够做到将其一击必杀!

还真不少,看看反映东北抗联的影视作品,结果真是很无奈、很无奈,实力相差太悬殊;还有狼牙山五壮士,否则也不必跳悬崖了。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拍了好几部了,我基本不看,所以片名我都不知道)。血战台儿庄,喋血孤城(不知道算不算)。

虎虎虎

真实情况就是我们死5个日本人死一个的比例,抗日神剧真的害下一代,让孩子觉得抗日很容易,打仗我们各种优势,误导孩子们的 历史 观,我们的先辈们用尸体堆起来的胜利应为抗日神剧而荡然无存!!局部地区战损比都在7比1,好一点的5比1!很艰难的!!

南京南京

今年参观的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纪念馆,里面记录的各种真实情况,当时可以说我们对日军毫无还手之力,蒋委员长跑路,百姓,战俘就是任人宰割的状态。

当天又复习了一下这个片子,觉得那个片子还原当时的情况挺真实的。这两张图是当时实力的对比

孙中山说亿万富翁是真的吗_拉贝之孙求助中国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