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所有意义_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所有意义_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16 10:22:57

秦岭淮河 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7月份800MM等降水量线,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和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要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000公里,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秦岭-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气温 1、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降水 4、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三、气候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四、农业 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五、植被 9、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六、河流 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11、秦岭(和巴颜喀拉山)还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七、地形 12、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八、区域 13、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

总结: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14、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是什么?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如下: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半湿润区,以南属于湿润区。

3、秦岭—淮河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4、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们划分南北的重要依据。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以北为暖温带,以南为亚热带。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8、河流水文方面。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大致通过的地方,大致相当于————————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有:

1、气候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一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北温度带属暖温带,以南温度带属亚热带,以北属半湿润地区,以南属湿润地区

2、河流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3、土壤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黄壤)。 秦岭淮河以南多贫瘠的红壤。

4、自然植被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落叶阔叶林; 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农业生产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耕作制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为主; 秦岭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为主。

扩展资料: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像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

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省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秦岭至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是我国年等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一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一、地理分区

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二、气候类型

1、是我国年降水量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

2、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 0℃等温线;

3、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5、是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线。

三、自然植被

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四、土壤类型

是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五、水文水系

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六、农业作物

1、是水稻与小麦种植区分界线;

2、是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3、是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

4、是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一熟的分界线。

七、地形特征

是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八、地区分界

是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

好人们看看 地理

这两者一线的地理意义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对降水、植被、河流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影响。

1、降水:秦岭淮河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植被:秦岭淮河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3、河流水文: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分界线意义

1、冬季 大太阳高度角差异大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

2、0度秦岭淮河 00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1)冬季零摄氏度等温线;(2)800米等降水量线;(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我国南北方分界线。

3、黑龙江省漠河

4、较炎热。

5、夏季青藏高原海拔较高

6、土鲁番

7、由北到南 5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

8、南北

9、火烧寮 托克逊

秦岭一淮河一线具有哪些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是:秦岭-淮河是800mm等降水量的分界线、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线、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1、秦岭-淮河是800mm等降水量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为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以南为湿润地区。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线。秦岭-淮河以北1月温度低于0摄氏度,一般结冰;秦岭-淮河以南1月温度高于0摄氏度,一般不结冰。

5、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8条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气候上的分界线

①秦岭淮河线一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②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③以北温度带属暖温带,以南温度带属亚热带。

④以北属半湿润地区,以南属湿润地区。

2、河流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3、土壤类型上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黄壤)。 秦岭淮河以南多贫瘠的红壤。

4、自然植被类型上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温带落叶阔叶林; 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扩展资料

提出时间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是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的。在由张相文发表于1908年的《新撰地文学》中的185页记载:“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

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这就是张先生对我国北方的描绘。所谓“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论述。在张相文的文集《南园丛稿》之中,收录了张相文在1924年发表的《佛学地理志》一文。

已明确提到了秦岭—淮河分中国为南北。文章对中国进行了如下描述:他首先把中国分成六大部。对这六部他是这样写的:“曰本部、曰蒙古、曰满洲、曰新疆、曰西藏、曰青海。本部之地,或称禹域,亦曰汉土。就自然形势,分南北中三带述之。

百度百科——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8条如下:

1、气温差异: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南北地区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条线以北的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而这条线以南的地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2、降水差异:秦岭淮河一线也是中国年降水量的分界线。一般来说,这条线以南的地区降水量较大,而以北的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所导致的。

3、植被分布: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植被分布也有所不同。以北的地区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南则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农业差异:南北气候和植被的差异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差异。以北的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温带作物,而以南则主要种植水稻、柑橘等亚热带作物。

5、地形地貌: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地形多为低山丘陵,而以北的地区则多为平原和高原。这种地形地貌的差异也影响了南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6、河流分布: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地区,河流分布也有所不同。以南的地区河流众多,水系发达,而以北的地区河流则相对较少。

7、人口分布:南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也影响了人口分布。以南地区人口较为密集,而以北地区人口则相对稀少。这种人口分布也与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

8、城市分布:南北地区的城市分布也有所不同。以南地区城市较为密集,而以北地区城市则相对较少。这种城市分布也与南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

1、气候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方的气候分界线。南方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水热条件优越,适宜种植水稻等农作物;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这种气候的差异对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生态屏障:秦岭淮河一线还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秦岭山脉和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也是保护中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地形多为低山丘陵,植被丰富,气候湿润,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而以北地区地形平坦,气候干燥,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

3、经济发展: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产业体系完善,市场活跃,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而以北的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产业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弱。这种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导致了南北方的社会文化差异。

4、文化差异:南北方的文化差异也与秦岭淮河一线有关。南方地区语言、风俗、习惯等与北方有明显差异,形成了独特的南北方文化。这种文化差异也影响了南北方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所有意义_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