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中华鲟是不是保护动物?_中华鲟是几级保护动物

中华鲟是不是保护动物?_中华鲟是几级保护动物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16 10:24:30

中华鲟是保护动物。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侵、海退、地球变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长江(上海段)水域是中华鲟的重要生存区域,对其生存有重要影响。

其中,《条例(草案)》明确禁止捕捉、杀害中华鲟。因特殊原因必须捕捉的,应当依法取得特需捕捉证,禁止出售、收购、利用中华鲟或者其制品,禁止生产、经营使用中华鲟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

简介

在完善中华鲟保护措施方面,《条例(草案)》拟规定,明确增加中华鲟种群数量的相关措施。上海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开展相关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通过人工繁育、增殖流放等措施加强中华鲟保护。

同时,《条例(草案)》提出,拟建立中华鲟救助机制,对执法机关罚没的中华鲟,以及野外发现的误伤、受伤、受困的中华鲟开展收容救护。

中华鲟是几级保护动物,吃了犯法吗

中华鲟属于软骨硬鳞鱼类的动物。

它又称鳇鱼,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的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基部宽厚,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

中华鲟鱼,属世界27种鲟鱼之冠,它个体硕大,形态威武,长可达4米多,体重逾千斤。中华鲟生理结构特殊,既有古老软脊鱼的特征,又有现代诸多硬骨鱼的特征。形近鲨鱼,鳞片呈大形骨板状;鱼头为尖状,口在颌下。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是长江中的瑰宝。

中国钓野生中华鲟什么罪行

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吃了是犯法的。

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珍稀动物已濒于灭绝。保护和拯救这一珍稀濒危的“活化石”对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都有深远意义。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华鲟鱼是特产的鱼类,并且全身都是宝,颇有“长江鱼王”的风范。

中华鲟习性:

中华鲟属于底栖性鱼类,生活在水的最底层,为了适应水底的生活,它的嘴巴长得很特别,处于头的下面形似花瓣,没有牙齿。中华鲟形态威猛,个体硕大,寿命较长,长命者可达40岁,是淡水鱼类中个体大、寿命长的鱼。

中华鲟在江里出生,在海里长大,适宜于盐度1‰~35‰之间的水环境中生存。从幼鲟孵出游入大海到成年鲟返回长江繁育后代,最短也需要十年时间,世世代代,周而复始。

中华鲟是几级保护动物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非法猎捕一级野生动物,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扩展资料:

中国钓主要产于我国的黄河、长江、 钱塘江、珠江等内陆溪水水域,沿海各地也可捕到。身躯较大,雌鱼最大可达500 千克以上,雄鱼略小。体表也具5行纵列骨板,其背部的骨板较光滑;皮肤无鳞但粗糙;吻不长,眼小,口内无齿。栖息于大江河及近海底层,为洄游性鱼类。

产卵场主要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段,产卵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卵为 黏性,生殖期间基本停食。幼鲟主食底栖各类动物,成鳄食昆虫幼虫、眭藻及腐殖 质。繁殖后,幼鱼和亲鱼都降海育肥。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百度百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华鲟是保护动物吗?

中华鲟俗称鲟鱼、鳇鱼,属鲟形目、鲟科、鲟属。

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活化石”之称,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其鱼皮可制革,鱼卵可制酱,鱼胆可入药,鱼肉、鱼肠、鱼膘、鱼骨等均是上等佳肴。

中华鲟体型修长,略呈梭形。头尖,头顶骨片裸露。口下位,呈一横裂。口前吻腹有2对须。体被5列骨质化硬鳞,背部1列,体侧及腹侧各2裂。尾鳍为歪形尾,上叶长,下叶短。

中华鲟主要分布于我国东海和长江中,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都有其分布。每年7月~8月,成熟亲鱼从河口溯河上游到长江上游产卵繁殖,仔鱼随波逐流至长江下游和河口滩涂索饵肥育生长,幼鱼移至浅海区生长,直至达性成熟。最大体长3米以上,体重可达500公斤~600公斤。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拦河筑坝,阻碍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加之水质污染和有害渔具的滥用,现中华鲟自然资源日益减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存中华鲟自然资源量约2000余尾,急需人工保护。而我国中华鲟人工繁殖已获得成功,并已开始人工养殖和人工放流。

属于国家一级海洋保护动物的是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 sinensis),又名中国鲟、鲟鱼、鳇鱼、苦腊子、鳣,是中国特产的珍贵鱼类,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是古老珍稀鱼类,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纪,它们与大熊猫一样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是研究鱼类和脊椎动物进化的活化石,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活在同一水域的白鲟并称为中国的“水中国宝”。

中华鲟形成了稳定的生殖回游习性,有自古以来固定不变的航道:亲鱼从近海回游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孵化出的鲟苗顺流而下,漂游入海,大约十年后,幼鲟长大了,又追寻它们童年的足迹,从大海返回上游寻根产卵。

中华鲟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使其介于软骨鱼类(鲨鱼等)与硬骨鱼类之间,又是硬骨鱼类中较原始的物种,因此在鱼类进化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因个体较大,肉、卵鲜美且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中药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其肝主治疮疥,其肉补虚益气,浴血淋,其鼻肉作脯补虚下气,其籽如小豆,食之健美,杀腹内小虫。皮可制革;鳔称为“鳇鱼肚”,含有丰富的胶质,可配制上等漆料,并可入药;肉味道鲜美;脊椎骨、鼻骨等均为上等佳肴,素有“鲨鱼 翅,鲟鱼骨,食之延年益寿,滋阴壮阳”之说;体表由硬磷形成的骨板是制作工艺品的材料;在分布区其自古就为最要的渔业对象,才造成了它们被大肆捕捞破坏,从而导致中华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属于国家一级海洋保护动物的是中华鲟。

中华鲟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海洋动物,也是长江生物链的重要一环,是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的“旗舰种”和“伞护种”。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 sinensis):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常见个体体长0.4-1.3米,体重50-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

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

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栖息环境:

中华鲟生活于大江和近海中,是底层鱼类,具有洄游性或半洄游性。春夏季5-6月间喜群集于河口,秋季上溯而至江河之上游。古有:“鳣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其居也在堆石湍流之间”。

中华鲟是不是保护动物?_中华鲟是几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