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春节初一到初七的习俗都有哪些_初一到初七年俗顺口溜

春节初一到初七的习俗都有哪些_初一到初七年俗顺口溜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16 10:28:3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共守岁末的最后一夜,并迎接新春的到来。几千年来,人们将心灵的祝福不断融入春节,使之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

那么,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习俗和讲究呢?

民间流传农历新年习俗歌:“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

大年初一

放爆竹。年初一早上,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即“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据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可见,放爆竹在古代是为了辟邪驱兽。唐代诗人来鹄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宋代赵师侠在词《鹧鸪天·丁已除夕》里也写道,“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爆竹行》里则为我们详细描绘苏杭的一户人家在春节放爆竹的过程,表达诗人新年愉悦欢畅的心情,寄托诗人对居家平安的美好祝福: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迎喜神。上午日出后是迎喜神的时间,至于其降临方向和时辰,则由历书指定。人们往喜神降临方向出游。有的骑着牲口,有的步行,走到很远后放爆竹,焚香后返回。迎了喜神后,不管任何时候出门都吉利,不用再择良辰吉日。

拜年。春节期间,前往新朋好友家或者邻居那里祝贺新春,俗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非常盛行。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朝官往来,无论认识与否都要互拜,民众则各拜亲友。清朝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当然有些不用亲自去的,可用名帖投贺。据清朝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曰“名刺”;之后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曰“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则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占岁。古代人们通过岁星(即木星)的运行以推算制历。《吕氏春秋·勿躬》:“羲和 作占日,尚仪 作占月,后益作占岁。”之后,民间逐渐演变为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史记·天官书》:“夫自汉之为天数者,星则唐都,气则王朔,占岁则 魏鲜。”宋王安石《寄杨德逢》:“占岁以知子,将勤而后食。”

贴画鸡。古代人们于春节时,在门窗上画鸡用以驱鬼怪邪气。据晋朝《玄中记》载:当太是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树上时,度朔山上的天鸡就啼鸣了,于是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后来人们就用剪纸鸡象征着天鸡。

大年初二

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平常人家,均要举行祭财神活动,祈望今年财源广进。不过,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刘海(或者范蠡),赐福镇宅的武财神为钟馗,当然武财神也少不了关羽。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簿,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守护神,同时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姑爷日: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还必须带一些礼品、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且在娘家吃午饭。

大年初三

烧门神纸。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一般将门神像贴在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礼记·祭法》载:“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适士立二祀(皆有‘门’);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可见,自先秦起,不管天子还是庶民,都崇拜门神。而正月初三这天,则要将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表示年已过完,要营生了。

饿鬼日。据说这天还有忌探亲访友的习俗,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淡化了这个习俗。

赤狗日。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则有凶事。所以古代的人们,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凶煞。

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可以放假五日。之后,民间之间演化为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的小朝节。

大年初四

迎神接神。据说这一天是各路神仙由天界降临人间的日子,因此要“送神早,接神迟”。送神要早,而接神则在下午也行。准备好三牲、水果、酒菜等供品,焚香点烛烧金衣即可。

大年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也有称之“送穷节”。

送穷神。俗称“破五”,也有称之“送穷节”的。据说这天天亮前是众神灵归天之时。这时要送穷神,家家户户要从炕角或屋角扫些垃圾尘土倾倒于门外街口,并焚香纸,燃放鞭炮,送走秽气。穷神是姜子牙妻子封号,号“五穷媳妇”,即寿、康、富、德、善终五穷,她嫌贫势利,被姜子牙贬封“穷神”。

开市。古代大小店铺从年初一关门到初五开市,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是财神生日,在这一天开市就可以招财进宝。

抢路头。在吴地,信奉路头财神。据说这天是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而人们又认为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尤其灵验,因此称之为“抢路头”。

过了这天,春节时所有禁忌开始解除,之后人们开始忙于生计,过年的气氛开始散去,即“五日年下”。

大年初六

挹肥: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岁时广记·人日》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实际上就是农民开始下田,准备春耕之意。

此外,这一天还是店铺大开张的日子,要放鞭炮,象征今年生意会红红火火,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大年初七

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摊煎饼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吃七宝羹。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如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中国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里面的芹菜和葱暗喻聪明,蒜暗喻精于算计,芥菜暗喻令人长寿等。

吃素面线:在中国台湾,这一天要吃素面线,长长的面线就是代表富贵长寿,因此吃面线也含自己庆祝生日之意。

补天穿:传说人日多阴,犹如天穿了洞,要帮它补一补,以免大雨成灾。于是以年糕祭神,即补天。

谁知道大年初一到十五的顺口溜

正月初一到十五顺口溜是: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够饱。

初四豆干炒,初五假开。

初六拍囡仔尻穿,初七平宵。

初八摸,初九敬天公初十地公生。

十一有食福,十二转去拜。

十三人点灯,十四结灯棚,十五元宵暝。

这是出自福建地区的顺口溜,象征着当地人对于过年的喜悦和对家乡的思念。

发明于正月初一到十五的顺口溜,一般反应的是各地不同的年俗,带来不同以往的年味,让春节过得更多姿多彩。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习俗:

一、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汉族民俗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

二、正月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三、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新年习俗的顺口溜?老人总说的那个

年初一贺新岁 、年初二回娘家,年初三赤口日。年初四接财神、 年初五破五、 年初六送穷出门 。年初七庆人日 、 年初八不回家 、 年初九九皇诞 。

年初十打春去 、初十一打石仗 、 初十二点新灯、初十三上灯日、 初十四接灶神 、初十五看花灯。

春节习俗: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

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

关于过年习俗的顺口溜

人们平常讲究吃,过年对吃的就更讲究.早年间一进腊月,便开始办年货,过腊八,喝腊八粥,做腊八醋是序幕.

老话:"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拉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过油走,三十晚上熬一宵,大年初一满街走,见了大哥说发财,见了长辈拱拱手."

初一到初七的年俗是什么?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山东:

腊八粥,熬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锅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煤鼠,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姐姐拉着弟弟扭一扭。

陕西: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河南南阳:

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稻鸡,二十八,贴花花(指贴对联、窗花、年画等),二十九,去灌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北京的:

老婆老婆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山东银:

腊八粥,熬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锅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推煤鼠,(?不知道是啥米意思)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姐姐拉着弟弟扭一扭

陕西: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

大年三十儿捏饺儿,

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河南南阳:

二十三,过小年,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稻鸡,

二十八,贴花花(指贴对联、窗花、年画等),

二十九,去灌酒,

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初一到十五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初一到初七的年俗如下:

1、大年初一

年俗: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2、大年初二

年俗:迎婿日——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而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3、大年初三

年俗:赤狗日——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据说在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因而不拜年。

4、大年初四

年俗:折罗——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5、大年初五

年俗:祭财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6、大年初六

年俗:送穷——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7、大年初七

年俗:人日——民间流传的关于“人日”的各种习俗非常多,比如有剪彩纸的习俗,人们将彩纸剪成花或人的形状,或戴在头上或贴在屏风、大门之上,以此象征新一年人丁兴旺。

初一至十五民间风俗顺口溜

完整版民俗俗语如下: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往下转,

初四在家吃折箩,破五开张听喜歌,

初六上街把穷扔,初七街头看后生,

初八顺星初九蚕,初十祭石保平安。

民间俗语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经验,蕴含了深刻哲理。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面,我国有很多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下来。比如一些热爱生活的人,就会处处留心观察生活,然后总结出很多很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教训。

扩展资料:

类似的俗语还有:

一、《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二、《祝福歌》

一元复始新年到,二龙戏珠春意闹,

三阳开泰恭喜你,四季发财赚钞票,

五福临门快进来,六六大顺步步高,

七星捧月就是你,八面威风志向高,

九霄云外是烦恼,十全十美最最好。

正月初一到十五顺口溜是什么?

初一贺新岁,初二回娘家。初三赤口日,初四接财神。初五破五,初六送穷出门。初七庆人日,初八不回家。初九九皇诞,初十打春去。初十一打石仗,初十二点新灯。初十三上灯日,初十四接灶神,初十五看花灯。

初一至十五民间风俗顺口溜

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有守岁、闹元宵、赛龙舟等。

风俗指的是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或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

风俗因地而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风俗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

正月初一到十五顺口溜是: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够饱,初四豆干炒,初五假开,初六拍囡仔尻穿,初七平宵,初八摸,初九敬天公初十地公生,十一有食福,十二转去拜,十三人点灯,十四结灯棚,十五元宵暝。

这是出自福建地区的顺口溜,象征着当地人对于过年的喜悦和对家乡的思念。

发明于正月初一到十五的顺口溜,一般反应的是各地不同的年俗,带来不同以往的年味,让春节过得更多姿多彩。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习俗:

一、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汉族民俗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

二、正月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三、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春节初一到初七的习俗都有哪些_初一到初七年俗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