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为何历史上开国皇帝喜欢杀功臣?_为什么建国之后杀功臣

为何历史上开国皇帝喜欢杀功臣?_为什么建国之后杀功臣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16 10:36:01

首先我们选出两个清洗功臣最多的开国皇帝,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这两开国皇帝有一个共同特点,草根出身,历史上也只有这两个是真正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为什么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都这么薄情呢?

第一,不自信,或者说自卑。

那些开国功臣很多都是从一开始就跟随这些草根皇帝打江山的,他们都见过这些草根皇帝最卑微的一面,这是他们招致杀身之祸的一个原因。

当那些开国皇帝建国成功以后,所有人都在吹捧他们,每天都有无数人殷勤的拍马屁,只有那些跟随最久的人知道他们的过往,如刘邦就是个无赖,朱元璋当过乞丐。这会让皇帝感觉很不爽,加上这些元老们可能心态没有及时转变,有些人还是用之前的态度对待皇帝,也就难怪皇帝不想见到他们了。

第二,贫瘠的心态和对封建社会的错误认知。

这些草根皇帝本身的心态还是草根的心态,认为天下就是皇帝的天下,很怕别人抢走这一切。

草根出身的皇帝,就算当了皇帝也还是乞丐的心,极强的占有欲和极端的不自信导致他们疯狂清洗功臣。

扩展资料

火烧庆功楼又叫火烧功臣楼、炮轰功臣楼,是民间传说明朝朱元璋为了杀害功臣制造的一场惨剧,后改编为晋剧剧目《火烧庆功楼》。

火烧庆功楼是清朝诋毁、妖魔化朱元璋的产物。对此事件未见史书记载,而小说《大明英烈》、《明英烈传》等评书里都讲到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得了天下,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就对和他同甘苦共患难的开国大臣起了疑心,深恐他们谋反,夺取他的皇位,担心那些与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们恃功夺权,于是建造了一座庆功楼。

庆功楼建成那天,他摆下宴席邀诸位文武功臣们前来赴宴庆功,暗地里却派人在楼下埋好大量火药和干柴,准备借机引火烧楼,以除后患。这事虽然做的很隐秘,但却被刘伯温看穿了。

席上,刘伯温坐在了朱元璋旁边,悄悄将朱元璋龙袍的一角压在自己的坐椅上。当大家喝得酩酊大醉时,朱元璋悄然离席。由于有衣角牵动,刘伯温顿时警觉,于是跟随皇帝出了门。

果然,朱元璋下楼以庆功楼便笼罩在滚滚烈焰中。赴宴功臣以及侍卫宫女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只有4人不是死于朱元璋之手,他们是谋士刘基、大将汤和,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

参考资料:

朱元璋百度百科

大明建立后,朱元璋为什么诛杀功臣,他在害怕什么?

在有文字记载的数千年中国历史中,有一个现象经常重复出现,那就是历代名将难得善终,他们往往不是死在敌人手中,而是死在自己人的刀下。如春秋名将伍子胥被奸臣所害;战国名将白起“死而非其罪”;汉朝名将韩信、彭越、英布被汉高祖刘邦和吕后所杀;唐朝名将李光弼遭猜疑忧惧而死,仆固怀恩被迫反叛,病死鸣沙;宋朝名将岳飞被秦桧阴谋陷害;明末名将袁崇焕被昏君凌迟处死……

这些名将之所以不得善终,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方面,名将“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手握兵权,位高权重,不被君王猜疑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办法消除君王的猜疑,必然会惹祸上身。另外,正如范蠡所说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果遇上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的君王,名将更没什么好下场。

主观方面,一些将领功成名就以后,居功自傲,骄横跋扈,对下傲慢,对上不敬,这些人不知自己身处险境,往往死于非命。

英明的君主爱惜名将,想办法与他们共保富贵,如唐太宗见尉迟敬德犯错误便及时加以纠正,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与开国功臣和平共处。

明智的将帅深谙“月盈则亏,盛极必衰”的道理,深畏满盈,或功成身退,或谦虚谨慎,使自己免遭伤害。如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知道“大名之下,难与久居”,毅然离开越国;南朝名将韦睿功劳越大越谦虚,梁武帝对他始终信任不疑;唐朝名将郭子仪谦虚谨慎,进退有节,平易近人,“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他的善终完全得益于其过人的智慧和良好的修养。

朱元璋建国后为什么大肆屠杀功臣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将功臣一个一个找理由杀死了。在这其中,有谋士刘伯温、李善长等人,将领中有徐达、蓝玉等等。这些人随便拎出来一个那都是威震天下。

很多人有疑问了,这些人与朱元璋可都是共患难的兄弟,可天下初定,朱元璋刚刚册封完没多久,扭头就把屠刀伸向了这些昔日战友,上演了一出兔死狗烹的好戏。这不是让底下人寒心吗?

那么大明建立后,朱元璋为什么诛杀功臣,他在害怕什么?

第一个朱元璋是为了后代子孙着想。

朱元璋深知这些开国功臣的能力,他在的时候,这些人只敢做些小动作罢了。可一旦他不在了,朱标心慈手软,还真不一定能够降服了他们。

所以朱元璋希望能够助子孙后代扫清障碍,以图大明王朝能够基业长青,流芳百世。朱标死后,朱元璋的这种想法更急迫了。

因为他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允炆和朱标的性格非常相像,同时呢,朱允炆还不如朱标,朱标至少经历了大明一系列的战争,可是朱允炆生长在温室,没有任何经验。本身他的这种选择就遭到了非议,更何况他是孙子而非儿子。所以面对更年轻的朱允炆,朱元璋明显更不放心。

朱允炆年纪轻轻能有什么阅历,有多大的威望能够镇得住这些人。所以在朱元璋晚年他就开始为朱允炆扫除威胁了。

其次就是很多功臣知法犯法。

在很多人眼里,开国功臣都是心系天下百姓的,他们不贪污不享乐,不结党弄权。其实这是错的,虽说很多人还是自我收敛的,也确实一心为了大明。但是也有很多人桀骜不驯,仗着天下是他们这些人打下来的,更是狂得没边。

屡屡知法犯法不说,还结党弄权。

在建国前,这些人和朱元璋还可以以兄弟相称,但是一旦建国后,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了。一旦跨越了作为人臣应有的底线,那么无论是谁,恐怕都容不下这些人。

再说,这些人之间很多都是联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旦心有异动,那么牵扯的人太多了。

第三个就是朱元璋自己的问题了。

他出身低,可以说吃尽了苦,也体验了太多的人情冷暖。虽然他果断残忍,但是他心里挺自卑的。

其实每个朝代几乎都会遇到这个问题,那些开国皇帝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家族永远掌控大权,不得不把手伸向这些功臣,只不过有些皇帝手段残忍罢了,像赵匡胤做皇帝后也非常害怕啊,所以才搞了一个杯酒释兵权,让自己的这些老兄弟退休了,甚至他们贪污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不过像朱元璋这样,赶尽杀绝的确实不多。

为什么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喜欢杀功臣呢?

太子朱标不死,朱元璋还可能留些情面,不会把朝中大臣整个清洗一遍,朱棣虽然有心反叛,但只要朱标在世一天,他便一天不敢犯,然而那位性格宽厚,对弟弟友爱,也被朱元璋寄托厚望的太子,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对晚年的他打击十分巨大,也是造成屠杀功臣的最重要原因。

古代君王选择继任者的标准是,立嫡,然后才轮到立长,身份很重要,朱标完全符合这个标准,他是马皇后,也就是传说的那位大脚皇后亲生儿子,而这位大脚皇后可是朱元璋结发妻子,地位无人可以撼动,连朱棣继位之后都要蹭热度,愣说自己是马大脚生的,然而朱标早逝,继位人选选择朱允文也没问题,他是嫡传孙子,爷爷直接把皇位传给孙子在朱元璋前面的帝王里也发生很多次了,周平王,忽必烈,金世宗等等。

然而朱允文太年轻了,15岁朱标就死了,又过了六年,朱元璋也死了,20多岁就承担起这个新王朝的重任,对于这一点朱元璋应该是担心的,特别是跟着自己打天下的那波人马,连强大的蒙元都被推翻了,朱允文他一个小毛孩子能有多大阅历,多大威望,多大能力能够驾驭的了他们,蓝玉这样的猛将,连自己都驾驭不了不得不杀之,朱允文能吗?显然是不能的,朱元璋晚年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替朱允文铲除这些潜在的威胁。

其实这也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层原因是这些功臣自取死路,像汤和与徐达并没有被朱元璋屠杀,有人说徐达是被朱元璋送鹅害死的,这是野史中的无稽之谈。

朱元璋时期的两次大案,胡惟庸案以及蓝玉案牵连众多,而他们俩就是找死,胡惟庸做了7年右丞相,都干了什么事,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换在其他帝王也许没什么大事,这种事历史上太多了,然而这是大明开国帝王,从乞丐一步步奋斗上来的狠辣角色,在老朱的眼皮低下干这种不利于王权的勾当,老朱能容忍吗 显然不可能,就算是被李善长推荐的又怎样?一起杀了就是了。

蓝玉呢?更是如此,虽然蓝玉是为军事天才,把北元赶到了捕鱼儿海,又平定了西南,功勋卓著,然而天下太平了,大明安全了,那还用你干嘛呢?蓝玉显然没学过什么叫“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自己本来已经失去了价值也就算了,低调一点,老朱起初也没打算杀他,老朱还希望他来镇守大明天下,辅佐朱允文登基,然而他却屡次口出不逊之言,声称老朱给他的分封少了,居功自傲,甚至在老朱多次责备的情况下,还叫嚣道“我不能做太师吗?”试问这不是找死吗?

总之,朱元璋杀戮功臣,与朱标的死有着莫大关系,他手段残忍,所牵连甚广,然而却也稳定了大明近300年基业,而且这些被屠戮的功臣,很多都是没清楚认识到形势与时局之人,他们也有自己的过失,只是那些被牵连的人很多都是无辜的,然而在封建社会,不能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这种事太多了

为什么历史上老是开国杀功臣?

首先这就是封建制度的必然结果。父传子家天下,为了自身的阶级统治,这是必然选择,也是血腥政治的不二法门。换做你我当开国皇帝也一样。开国皇帝也不是都屠杀功臣的,但一定有办法解决功臣。例如赵匡胤没有杀功臣,因为他杯酒释兵权,一杯酒让大家交出手中的权力,从此皇帝高枕无忧,何必杀了你们。还有就是刘秀,刘秀是因为杀不动,只能极尽笼络,什么云台二十八将什么荣誉都给。稳定第一。

历史上没有杀过功臣的开国皇帝寥寥无几,刘秀,李世民,赵匡胤。而第一个杀开国功臣是刘邦。杀的最多的是朱元璋。这里也从中看到一个问题,出身越高贵杀开国功臣越少,甚至不杀。而出身越低杀的越多越狠。所以刘邦和朱元璋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诛杀开国功臣另外一个原因在于接班人的问题。如果太子英明果敢,让老皇帝放心,开国皇帝也不会冒着 坏名声 的代价杀功臣。刘邦和朱元璋杀功臣首要原因都是在于太子软弱。皇帝觉得太子未必能够驾驭功勋集团。所以用朱元璋的话说,为你去荆棘。

还有就是没有信心,就怕自己所得到的会被他人 掠夺 ,所以必须将危险消灭在萌芽里。还有一点就是看起事时候情况,李世民赵匡胤起家的时候就是 董事长 大股东。所以不在乎。如果起家的时候属于 合伙性质 大家都有股。逐步形成的老大,就必然会杀功臣。朱元璋和刘邦就属于 合伙性质 。控股力不抢,杀功臣就是必然的。

综合来看,就是皇帝起事时期的 控股团队 的形式; ,皇帝本人个人的性格和出身和皇权接班人的个人能力。还有就是最高统治者以最拥暴力方式取得最高权力,他就必然会以最残暴的方式去统治。决定就是基于自己代表的最高利益,任何威胁和怀疑就注定了死亡,这是封建时代的癌症。根本无解。

但中国历史上一直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功臣,还一直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杀功臣。

但是细致分析历史案例,我渐渐得出一个结论,所有被杀的功臣不是老大要杀他,而是“自杀”。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道来。

1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当功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功臣大多产生于乱世,产生于一个朝代的开国时期。

当然一个朝代中期也有功臣,相对而言,没有开国时期的密度大,人数多。

如果你幸运的赶上朱棣造反,还幸运的没有阵亡,也算功臣的。

我们这里讲的主要是开国时期的功臣。

开国时期的功臣分为两类:文臣和武将。

文臣的典型代表有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等,光看这些名字你就知道这些人有多牛。

武将的代表有韩信、五虎将、徐达等等。

2

想成为功臣实在是一个概率比较小的事情。

第一 你最好身逢乱世,家里有钱读书,要么穷到极点参军了;

第二 你得跟对主子,乱世很乱,什么人都有,你要慧眼识英雄,选一个能成事的主子;

第三 就是你选对了主子,和主子一起打江山,你在这期间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个需要自己实力够强,同时你运气够好,没有稀里糊涂的阵亡。

经过这几关,剩下来的就不多了。有幸剩下来,基本上历史书上就会有你的名字了,老大登基之后也会论功行赏,忙活了大半辈子,等的就是这一天。

这一天,天很蓝,大家笑得很灿烂。

这天后,对不起,常常是变天了。

快乐的事情会让人沉浸,那些还沉浸在美好当中的人,大多都会被雷给击中。

3

这就到了杀功臣的阶段。

但有一点要明确,不是所有的功臣都会被杀,被杀的功臣大多数都是在自杀。

无论文官还是武将,被杀只有一个原因:你威胁到老大的权力了。

很多人不明白一点——有没有造反的野心是不重要的,有造反的实力就足够了。

老大心里想的是:你们都那么厉害了,我一不小心,会不会被你们搞死。我死之后,我的后代会不会被你们搞死。

之所以说被杀的功臣大多数都在自杀,原因在于他们或多或少都犯了一些错误:觉得自己有功劳,骄纵,没有弱点。

功臣觉得自己有功劳有错吗?有。

功劳永远是老大的,这句话从做臣子的那一天起就要记到心里面。

同样,在职场里面也是这样,老大夸你有功,别当真,立马回老大一句——这都是您领导有方,是老大您英明。

给大家举个例子,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多亏许攸前来报信,才知道袁绍的粮食屯在乌巢。

曹操攻下冀州之后,许攸觉得自己有功劳,直呼曹操“阿瞒”,终被许褚斩杀。虽是许褚动的手,可曹操心里早想杀许攸了,只不过碍于舆论罢了。

功臣无功,是以有大功也。

骄纵就不用说了,自己找死,目无老大,老大岂能放心?

你看韩信,刘邦派郦食其去齐国招降,齐王同意投降,下令全国七十多城的守军全部解除武装。

但刘邦先前派韩信去攻打齐国,并没有通知韩信齐国已经投降。

韩信听从谋士蒯通的建议,没有停止进攻。齐王恼怒刘邦不讲信用,将刘邦派来的郦食其扔进大锅活活煮死了!

之后,韩信被关在牢里时,刘邦问韩信:“我可带多少兵?”韩信说:“大王可带十万兵。”刘邦又问:“那你呢?”韩信答:“多多益善。”韩信自己终于杀掉了自己。

没有弱点为什么也会被杀呢?有大功劳,德行没问题,智慧超群,这种接近完美的人,号召力是很强的,是很可敬也是很可怕的。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外出,听到萧何把京城治理的很好就很担心。

萧何得知后,立马抢占民田,刘邦立马放心了。回来后,萧何请罪,但刘邦没杀他。

所以宋太祖才杯酒释兵权,让大将们拿钱财去享荣华富贵。

4

跳出历史,我们来看为什么功臣会被杀?

用《易经》的道理来分析:

为君者走的是乾卦,开国之后,已经走到了九五飞龙在天的位置;

为臣者走的是坤卦,开国之后,也走到了六五黄裳元吉的位置。

黄裳元吉可以简单理解为很厉害,能威胁到老大,达到臣子的顶峰的意思。

双方再向上走一步——物极必反。

上九——亢龙有悔;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黄是地龙的颜色,玄是天龙的颜色。

天龙和地龙交战,惨不忍睹。

这样你就明白,功成身退,弗居功。

老实讲,好不容易熬到功臣的地步,最后被杀,实在是一件很惨的事情,但或许在起步的时候就注定被杀的结局了吧,在起步时就没有想清楚问题,最终落个凄凉结局。

奈何,奈何?

但问题在于:前人犯过的错误,后人何时听过,何人听过?

当然,不是所有功臣都会被杀,不然,谁还会愿意做功臣呢?

为何历史上开国皇帝喜欢杀功臣?_为什么建国之后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