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神舟十二号发射时间_为什么没有神舟十二号

神舟十二号发射时间_为什么没有神舟十二号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16 10:38:51

神州十二号的发射时间是:2018年1月23日05分

发射地点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扩展资料:

我国航天前十人是: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刘洋(女)、张晓光、王亚平(女)。

张育林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实施以来,成功组织实施了13次飞行任务,将11名14人次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掌握了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交会对接、组合体控制、航天员中期驻留等载人航天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了完整配套的载人航天体系。”

张育林说,“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飞船上,搭载了解放军总医院的医学实验生物样本、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生设计的太空实验装置、云南和宁夏的农作物种子与种苗、西藏的纪念哈达、山东潍坊风筝,还有由全国优秀志愿者代表共同绣制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旗帜等。”

百度百科-航天飞船

人民网-航天飞船的意义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

时隔五年,神舟又再次载人执行飞行任务了,这次的神舟十二号上载有3名宇航员,他们跟以前上天的同事不一样,不只是短暂停留,而是要呆上三个月,为我国的 “天和”核心舱空间站执行维护、实验、设备更换等一系列工作。

如此长时间的太空工作,从16名宇航员中选出的精英中的精英,需要有什么样的能力达到怎么样的要求呢?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发射的第十二艘飞船,名为神舟十二号,这次主要是前往前不久发射的“天和”核心舱上工作的。“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研发空间实验室的国家。

这位于太空中的实验室也需要人员维护,这就有了这次的任务。宇航员到达核心舱后,需要进行维修、维护、建造等出舱活动,还要进行一些太空实验,也要对这个空间站的性能进行评估,熟悉相关操作,积累后续的经验,整个过程将要持续三个月。

宇航员并不是谁都能干的,中国十几亿的人口,认证的宇航员也就16个而已。

1997年,中国选拔了第一批宇航员,一共14位,杨利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目前其中5位已经退役了,还剩9位在役。

2010年,第二批宇航员被选出,共有7人, 其中陈冬、刘洋、王亚平三人已经执行过航天任务。

2020年,第三批宇航员被选出,共有18人,这些人中既有空军飞行员,也有来自科研所的航天飞行工程师,还有来自科研单位的载荷专家,不过这次任务重大,并没有从这些“新人”中选拔。

第三批不考虑,只从第一批和第二批中选,也就是16选3。这3人也有各自的分工,从第一批最有经验的人里挑一个做指令长,第一批未有飞行经验的航天员以及第二批航天员为协助员。这样的选拔标准最终选出了 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 组成, 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这样的最终结果。

来看看这几位,1964年出生的聂海胜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神舟十二已经是他第三次执行此类任务了,可谓是经验丰富,这个指令长是当之无愧。

刘伯明曾经执行过神舟七号的飞行任务,也是中国航天的第五人,1966年出生的他目前已是特级航天员,并拥有少将军衔。

1975年出生的汤洪波是这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个,作为第二批次的宇航员,他并没有执行过航天任务,不过自2016年5月,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后,他一直在为这次飞行做准备。

这几位宇航员,平均年龄已经达到52岁,这好像有点颠覆我们的认知。在职场中,25-35岁是黄金年龄,到了40岁左右,就开始走下坡路,很多公司现在基本不招40岁以上的中高管,因为担心他们没有充足的体力和上进心。

但是航天事业并不一样。宇宙中充满了未解之谜,丰富的资历和经验要比年轻更加重要。

当然,宇航员的基本功,这些“大叔”也从来不会落下。

低压舱训练

太空是一种真空低压的环境,我们在地球上呆惯了,得依靠这种训练来适应宇宙环境。实验舱会像一个巨大的圆筒,宇航员进去后,穿好特制的舱外宇航服,工作人员就开始对舱内减压,期间宇航员要不断地进行设备操作,并与工作人员对讲确认。

水槽训练

水槽训练是为了模仿太空中的失重环境的,宇航员穿着训练服浸入在特制的水槽里,通过配重物使自己处于一种浮力平衡,这时候就处于悬浮状态,与太空失重的环境极为相似,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一些维修、运输、建设作业的训练,对于后期适应真正的舱外活动非常有效。

密闭生活训练

密闭生活训练并非宇航员专项,一些作战部队都有类似的训练方式。茫茫宇宙,只有空间站那几个平方的活动空间,还要进行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提前适应显得非常重要。

很多人关注为何没有女性宇航员的问题,其实并非没有。中国第一批次的宇航员确实没有女性,但是第二批次中就有刘洋和王亚平两位女性成员。她们也分别跟随神舟九号、十号太空飞行了十余天。王亚平也是这次任务的备份航天员,各项训练也没有落下,随时做好执行任务的准备。

所以只是神十二没有,以后的任务都会有的。

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别人封什么我们就有什么,我们的芯片路也要和太空路一样,不久的将来肯定层层突破。

五星红旗再次在太空飘扬,盼望英雄的航天员们,在圆满完成祖国使命的同时,平安归来接受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全能创作家# #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名单公布#

神舟十二号的“尖顶”,竟是航天员保命的“护身符”!它究竟是啥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首次出舱,直呼天空太美了,为他们的超美点赞

时隔13年,中国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

7月4日上午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协同配合,正在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两名中国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均已出舱。

神舟十二号,简称“神十二”,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二艘飞船,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组合体。

聂海胜,男,汉族,籍贯湖北枣阳,中共党员,博士学位。

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入伍,1986年12月加入中国***。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

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2003年9月,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

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

2008年5月,入选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

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

2013年6月,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担任指令长,同年7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2014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2019年12月入选神州十二飞行任务乘组,担任指令长。聂海胜的妻子聂捷琳是江西南昌人,原是当地一家部队医院的护士。两人经人介绍认识。两年后,他们喜结良缘,婚后的生活稳稳当当、踏踏实实,一派幸福景象。

刘伯明,1966年9月出生,籍贯黑龙江依安,中共党员,硕士学位。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

1998年1月,刘伯明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备份乘组。

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

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2021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宣布,刘伯明入选。妻子张瑶也在航天城内工作,平时的工作是管理、整理资料,我很理解丈夫,这次丈夫能够成功当选,她也为他高兴,也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希望丈夫顺利完成任务、载誉归来。

汤洪波,男,汉族,籍贯湖南湘潭,中共党员,硕士学位。

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国***,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大队长。安全飞行1159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2016年5月,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

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夏宜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服工程室工作,她参与了这次任务舱内工作服的研制过程。“航天员在我心中,航天员的安全在我手中。这是航天员中心科研人员对航天员的庄严承诺,也是我最真挚的祝福。”夏宜说。她一直给予汤洪波支持和鼓励。来到航天员大队后,大量的学习训练使得汤洪波没空照顾家庭,夏宜独自一人边工作边带孩子,从不给他拖后腿。

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从一人到多人,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轨道舱到太空漫步的历史性突破。中国的飞天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那一刻,全世界的华夏儿女都激动不已。我爱我的祖国,我的祖国河山如画,我爱祖国的人民,祖国的人民勤劳,勇敢。我爱我们的航天员,我们的航天员彰显着辉煌雄壮的民族魂。为我们的航天员点赞!为我们的伟大的祖国点赞!!为默默奉献的航天工作者点赞!!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全记录,航天员们是怎么出舱的?

三个中国航天员穿上相关设备出舱。

2021年6月17日,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并作为中国空间站首批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开启长达三个月的太空之旅。

按计划,在神舟十二号任务期间,航天员会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现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正在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

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

他们需要准备出舱前的工作。

比如他们要穿上相关的防护服,因为宇宙中是没有重力的。

如果不穿上防护服会导致航天员出现严重的负压状态,可能会导致内脏出血。

出舱还要选定好时间。

因为航天器在地球的外面,每一个点的速度不一样,如果选定的时间地点不好。

那么出舱的时候将会发生危险,要选在近地点,因为近地点的速度比较慢,所以这时候出场是可以的。

出舱之后还要观察周围的环境。

因为观察周围环境是能够增加自身的安全感。还要向地球的人民报告外面的情况,并且要把舱门关闭,以免其他东西进入舱内。

出舱之后完成一系列工作。

因为宇航员出舱,一般是要完成一定的工作

他们一般会采集相关的数据,以及做相关的实验。

出舱的意义

出舱意味着我国的空间站的建立向前迈进了更大一步。

有利于我国的发展,同时能够提高我国在宇宙空间站方面的地位。

感谢祖国

目前我国航空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这得益于党和人民的共同劳动成果,所以我们要感恩党,能够带领我们走向这盛世。让我们有好的生活。

感谢大家拜读我这篇文章,如有错误,请求指正,谢谢大家。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首次出舱后都完成了哪些任务?

神舟13号航天员首次出舱,完成了大小机械臂的几联装置以及悬挂装置转接件的组装工作。

从这次的工作速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比神舟12号工作效率要提升不少,因为有了神舟12号重组的经验,神舟13号出舱速度也有了一个大大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在安装完成操作设备之后直接将大量的时间留在老设备的操作上面在太空的时间长达六个小时,劳动成果也是非常显著,希望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够多去看一些新闻联播,了解航天工作人员的艰辛。

1、为什么会不断的探索外太空

探索外太空也是每一个航天工作人员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全国人民的生活不受影响,核心舱发射了一个大臂,为以后的航天探索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外太空的不断探索也让我们看到了宇宙的美丽。我认为外太空一定会向我们张开友谊的双臂。

2、神舟13号与神舟12号相比有哪些不同

神舟13号在成功发射之后,就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最强的里程碑,从这一次的任务完成度中也可以看出我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这一次在发射场里直接有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神舟13与神舟12号相比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也是得益于我国科研成果的不断提高。

3、从这一次的圆满完成任务,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一分钟台下10年功,这一次能够成功圆满的完成任务,也是每一个航天人员在背后默默的付出,希望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够去关注每一个航天人员的努力,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在太空执行任务有多难?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在这个幸福的时代,有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付出,努力拼搏,努力奋斗,努力的为国家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作为一名非常优秀的航天员,他们穿着军装,身上肩负着很重大的责任。我国神舟13号航天员们已经在太空空间站生活一段时间了在失重的环境下,他们也也慢慢地适应了当下的生活状态。神舟13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对于这次的活动,他们感到非常的激动,然而,他们也面临着很多的危险,因为在太空执行任务非常的艰难。

一、神舟13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

每一代人都会有每一代人的长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我们遇见了很多人,同时也经历了很多事情,有的人,有的事都会慢慢教会我们成长。我国神舟13号航天员们不辞辛劳,他们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而且也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努力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使命。神舟13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在这次的活动当中,他们经历了很多次的艰险时刻。然而,他们都成功了,我们感到非常的开心。

二、在太空执行任务非常的艰难

众所周知,太空是一个没有地心引力的空间,而且那个地方也是一个失重的环境,所以人们在太空都是飘着的。对于航天员们来说,他们在太空执行任务非常的艰难,因为他们的肢体不受自己的控制,随时都有可能会飘起来。神舟13号航天员们首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他们历经艰险成功,回到了太空空间站那一刻,他们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我们看到这一幕都非常的感动。

航天员们在太空执行任务是非常艰难的,他们都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危险。但是这次她们都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我们都为他们感到特别的开心。

神十三首次出舱,王亚平成首位太空行走女性,出舱为啥选在晚上?

再次见证!根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于11月7号晚上进行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进行舱外作业,叶光富在舱内配合支持,出舱活动持续6个小时。

这则消息一出,就受到了广大网友们的关注,很多朋友留意到此次出舱时间选在了北京时间的晚上,于是就有人问为什么要在夜间进行出舱活动呢?白天光线不是更好一些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见证此次伟大的出舱活动。

从前两天空间站相关新闻报道中,就已经明确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将于近期择机进行出舱任务,并且为此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1、航天员的身体准备。

航天员刚刚进入空间站的头几天,身体的很多方面还没有适应微重力环境,比如他们会出现太空脸等情况。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入驻之前,空间站是出于无人状态的,入驻之后需要设置成有人状态,开启痛风净化系统,还要对生命保障系统和水处理系统进行设置。

所以在过去的二十多天时间里,三位航天员主要任务包含了适应太空环境,对空间站进行“重启”等各项工作。

在此期间,航天员按照规定的作息时间进行日常工作生活,每天晚上10点准时休息,中午有两个多小时的午休时间,还要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

只有在他们完全适应了空间站失重环境,身体的各项指标经检测符合出舱要求时,才能安排出舱任务。

2、出舱装备的准备。

执行出舱任务除了身体要健康之外,当然要提前准备好出舱装备。从此前空间站视频画面中可以看到,航天员已经对“出舱物资包裹”进行拆包,检查各种工具的完整性。

此次出舱的主要任务,还是跟安装机械臂有关,航天员要进行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件以及悬挂装置的安装,所以航天员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零件。

另外,航天员还要对节点舱进行相关设置,两套舱外航天服也要就位,王亚平和叶光富还进行了舱外航天服的试穿,这些工作都需要航天员在出舱前一天完成。

3、紧急撤离演练。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出舱前,还进行了一次紧急撤离演练,主要针对空间站遭遇太空碎片撞击,发生气压泄露的情况,进行的紧急撤离。

三位航天员相互配合,并在地面中心的支持下,几分钟之内就完成了从核心舱到载人飞船的撤离工作。如果在出舱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航天员可以迅速向载人飞船返回舱撤离。

4、出舱前的准备

航天员出舱并非穿上舱外航天服就可以出去了,他们要进行至少四五个小时的出舱前准备。

比如出舱航天员要进行纯氧预吸,并进行舱外航天服减压适应,因为舱外航天服内采用的是低压纯氧环境,他们需要提前适应。

另外,出舱之前还要再次熟悉任务程序,别看太空行走会持续六个小时,但航天员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提前规划好的,他们要熟悉出舱流程。

总之航天员出舱前准备,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甚至需要一天时间来为此准备,我国5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已经要快很多了。

在神舟十三号乘组名单公布之前,网友们就预测王亚平可能会成为第一位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女性航天员,而此次出舱任务,王亚平又将成为我国第一位太空行走的女性航天员。

王亚平能够执行出舱任务,是建立在过硬专业技术和强大心理素质的前提之下的,我国女性航天员的训练强度与考核标准和男性航天员是一样的。

所以王亚平此次出舱又将创下首次,她出舱之前的新发型也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为美女航天员。但必须要明白一点,王亚平有着航天员应该具备的所有优秀素质!

另一位出舱的航天员是翟志刚,他是我国太空行走第一人,曾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任务中执行出舱任务,此时翟志刚已经率先出舱,紧随其后的就是王亚平。

此次出舱活动,叶光富在核心舱内执行配合任务,神舟十三号未来还有1-2次的出舱任务,届时叶光富很有可能出舱行走。

跟神舟十二号出舱任务一样,此次出舱依旧要进行6个小时左右,这对航天员的身体和心理考验都是巨大的。三位航天员将再次创造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奇迹!

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神舟十三号出舱任务的时间为啥选在晚上?白天光线不是更好吗?

相信经常关注空间站的朋友都知道,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空间站,是没有昼夜之分的,它以7.9公里/秒的速度,每天可以围绕地球飞行16圈。

也就是说在空间站里,航天员每天要经历16次白天和黑夜,相当于90分钟经历一次,而出舱任务持续6个小时左右,最多可以经历4次太阳的升起降落,所以选在白天还是晚上根本没区别。

另外,在空间站外跟在地面不同,从那里望向太空都是乌漆麻黑的,哪怕是白天也不会出现像在地面那样的蓝天白云。只不过白天的时候太空温度会高些,夜间温度会低些,但对身穿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没有任何影响。

总之空间站上的白天黑夜不能用地面的概念来定义,那里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环境,出舱时间不用考虑是白天还是晚上的问题。

截止这篇文章发布时,两位航天员已经相继出舱,他们要在舱外执行六个小时的任务,对大小机械臂进行相关安装作业。

王亚平创造多个“首次”,首次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女性,中国第一个太空行走女性航天员,接下来还会创造多个首次,王亚平必定会被载入中国航天事业的史册!

最后预祝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顺利完成此次出舱任务,期待你们的凯旋而归!

#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航天员翟志刚说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王亚平出舱瞬间:向大家挥手#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传来喜讯,首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这次活动完成代表什么?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第三次航天员出舱活动,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出舱活动,也是中国航天史上首次有女航天员参加的出舱活动。航天员王亚平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神舟十三号首次出舱活动圆满成功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10月16日成功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神舟十三号乘组将在轨驻留6个月,预计要进行2-3次的出舱行走任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于北京时间11月7日进行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进行舱外作业,航天员叶光富在舱内配合支持。

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出舱

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天地间大力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先后完成了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安装、舱外典型动作测试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进一步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此前王亚平进行出舱活动水下训练的视频曾广为流传,其中介绍,她需要穿戴120多公斤的装备入水,不断完成各种动作,单次练习长达四五个小时不间断。那时她说,“吃饭的时候,手都是抖的,连筷子都拿不了。”一次水下训练的体能消耗,相当于跑“全马”,训练结束时的体重能降一两公斤。

圆满完成任务

本次出舱任务依旧是由三名航天员共同配合完成,两名航天员出舱,一名航天员留在舱内执行指挥与协作任务。但不同的是,有了神舟十二号乘组的经验,神舟十三号乘组从准备到出舱的速度会提高。经过约六个半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

202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神舟十二号火箭飞船组合体的顶端有一个很明显的 “尖尖” 。但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之前咱们发射的“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都没有这个“尖尖”

这个“尖顶”究竟有什么玄机?如果你看一看几年前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你会发现它也有这个“尖顶”。

这个“尖顶”一般只用在载人航天上,它的名字叫做 “逃逸塔” ,是航天员保命的“护身符”。

逃逸塔曾经救下了在苏联和俄罗斯飞船上的4名宇航员。而美国之前放弃了逃逸塔,但却搭上了7条宇航员的人命

现在的人类航天仍然完全依赖火箭,而火箭从来都是最危险工程项目之一。有的时候,它是人类强有力的工具,但有的时候,它就是一个装满燃料的大炮仗。一旦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倾倒等事故,火箭本身和它所要运载的所有东西,将全部付之一炬。

随着人类 科技 水平的提高,火箭的安全性也逐渐升高。现在世界主流火箭平均的失败率在2%到4%左右。对于一般的太空运输而言,这个数字已经很低了。但是如果载人,这个2%的失败率则完全无法接受,这相当于100次载人航天,平均就要有两次要死人。

现在全世界拥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全部都会把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首先当然是出于人道主义。而另一方面, 宇航员几乎就是各国航天事业最贵重的“资产”

火箭炸了,卫星毁了,都没有太大关系,只要技术在,重新生产并没有太大问题。但航天员则是万里挑一的, 国家选拔培养一个航天员所需要的花费是百亿级别的 。而更重要的,是培养航天员所需要的花费的时间。所以任何国家都不会拿航天员去冒火箭2%的风险。

在这样的环境下,“逃逸塔”诞生了。

逃逸塔安装在载人飞船火箭的顶部,并装有固体火箭发动机。从航天员进入飞船开始,一旦检测到火箭倾斜过大等可能造成火箭毁灭的紧急情况, 逃逸塔便会触发,启动发动机,带着飞船迅速脱离火箭本体 ,避免火箭爆炸时将载人飞船吞没。

脱离危险区后,飞船启动着陆程序,把宇航员安全送回地面。

由于火箭发射事故大部分都发生在点火起飞和低空飞行阶段,当火箭已正常飞出大气层后,事故风险大幅降低,逃逸塔便失去了作用。此时逃逸塔会与火箭飞船分离,以降低负载。

大部分时候,逃逸塔仅仅是作为保命的后备手段。到现在为止,人类进行的载人航天已经有好几百次了,而逃逸塔真正发挥作用只有3次。

1983年9月27日,苏联的联盟T10a飞船正准备发射,宇航员已进入飞船。在发射前倒数第90秒时,火箭助推器增压氮气管路的一个阀门失效,造成一台火箭发动机突然点火,结果引发整个火箭在发射台上爆炸!好在逃逸塔工作正常,检测到事故后立即带着飞船飞离发射台,两名宇航员得以幸存。

还有一次就发生在三年前。

2018年10月11日,俄罗斯联盟MS-10飞船发射升空,其上载有一名美国宇航员和一名俄罗斯宇航员。在火箭升空后的第119秒,距离地面50km左右,四个助推器在分离过程中,有一个助推器分离不正常,并撞上了火箭芯级,造成火箭倾斜并关机。逃逸塔紧急逃生程序启动,两名宇航员在经历了6个G的过载后最终生还。

还有一次是美国人搞得,1961年4月25日美国 水星计划 飞船升空(注:水星计划是当时美国给首批载人航天计划起的名字,并不是要探测水星)。火箭在发射20秒之后失控,在第42秒开始自毁,它的逃逸塔运行正常,带着飞船分离,虽然飞船里只有一个假人,并没有真的宇航员。

“逃逸塔”作为保命措施还是比较可靠的,但是很遗憾,美国在航天技术革新的过程中,一度放弃了“逃逸塔”, 而这个决定让美国人付出了血的代价。

美国人在水星计划取得成功之后,又开始了 双子星计划 (注,这个计划当然也不是为了 探索 双子座,而是美国的双人航天计划)。这个时候,美国人不如苏联人踏实稳重的特点就显现出来了。

双子星计划的载人航天飞船都没有逃逸塔,取而代之的是宇航员的弹射座椅,宇航员在事故时可以弹射出舱,跳伞逃生。当然了,这东西只能在低空使用。如果在几十公里的高空弹射出舱,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么设计的一个原因是,逃逸塔太重,取消逃逸塔就可以减少额外的发射负载。

但是很幸运,双子星计划的所有载人飞船都成功了,没有出现火箭事故。而自此,美国人对逃逸装备逐渐开始忽视,这种忽视延续到了美国后来研发的 航天飞机 上。

最初航天飞机的设计是包含用于逃逸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但还是为了减重,航天飞机的逃逸装备被无情取消了。美国人认为,他们的航天飞机安全性已经非常高了,所以没必要搞什么逃逸塔之类的逃逸装备。

然而,广袤的宇宙没有像眷顾双子星计划那样,再一次眷顾航天飞机。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第73秒时,助推器发射故障,火箭爆炸。没有任何逃逸装备的挑战者号只能跟着火箭一起解体爆炸。

7名宇航员殉职。

血的代价并没有促使NASA给剩余航天飞机加装逃逸装备。美国剩下的那几架航天飞机就这样一直对付了17年。在2003年,哥伦比亚号事故又有7名宇航员殉职之后。美国人再也受不了这种安全风险极大的航天方式了。

2011年,美国全部航天飞机退役,美国再次回到了飞船 逃逸装备的路子上来。

中国的载人航天一直是走飞船的发展路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神舟飞船的可靠性和成功率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从神舟五号,到现在的神舟十二号,已经把17人次的航天员送上了太空。

而每一次,中国航天的“逃逸塔”都在默默地保护着我们的航天斗士们。祝愿我们的神舟十二号三位航天员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并安全回家。

请你在评论区写下你对中国航天的祝愿和期待,也请你帮我点个赞支持一下,我是@四角切圆 ,关注我了解更多世界大事,咱们下期再见。#全能创作家#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你有哪些祝福?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瞄准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凌晨0点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神舟十三号和神舟十二号的不同点

与神舟十二号任务相比,神舟十三号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同:

一是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

二是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

三是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

四是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而神舟十三乘组也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

五是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

六是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神舟十三号主要任务

2021年10月14日下午,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通报此次任务有关情况。

据介绍,神舟十三号任务将实现五个方面的任务目标。与神舟十二号任务相比,神舟十三号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同:

一是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

二是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

三是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

四是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而神舟十三乘组也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

五是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

六是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这些不同,也是我们将面临的挑战。

神舟十三号发展历史

神舟十三号飞船以及用于发射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正在进行总装测试,载人航天发射场各项检修检测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

2021年5月1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份实施飞行任务。

2021年6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也已整装待发,具备快速发射和应急救援能力。

2021年9月20日,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成功对接空间站。

2021年10月7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1年10月14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

10月14日17时,3名乘组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同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正式发布 。

202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相关文章:

★2021神舟十三号发射时间及航天员公布

★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心得体会2021

★2021神舟十二号成功返回心得范本

★2021建国72周年国庆心得体会精选13篇

★教育教学方面最新新闻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搭载物品及意义

★2021少先队建队日演讲稿精选10篇

★关于爱国知识知识问答题

★最新2021年开学第一课直播观后感(精选102篇)

★观天津开学第一课有感2021五篇

神舟12号发射成功!6.5小时后与空间站交会对接,为何如此神速?

近日,神舟12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的状态也是十分良好,神舟十二号的安全返航也代表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更进一步,这次的太空之旅,航天员们也完成了许多之前从未完成过的任务,我国首个空间站的建立也代表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的台阶。这次三名航天员的完美归来也收到了网友们的热情祝福,当然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祝福,因为他们就是国家的英雄。

我们都知道想要成为一个航天员有多么的艰难,因为太空是失重的环境,为了适应这个环境,航天员们平时要经历非常艰苦的训练,要知道这种苦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吃的,这也是成为一个航天员非常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太空的环境对于人体也有一定的损伤,所以航天员们经历各种各样的辛苦,冒着身体损伤的风险仍然坚持进入太空,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歌颂。

看到这三位航天员平安归来我的内心不仅仅是激动,更有着感恩,我们国家在航天领域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快的进步,就是因为有这么多无私奉献的人们的付出,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我们普通人民的好生活,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才让的我们在逐渐抹平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也许那些西方的人们也不会想到我们国家能够在航天领域取得这么快的发展,但是我们拥有一群这么 可爱 的人,有什么事是我们做不到的呢?

在这里我想祝福这三位航天员和所有在地下工作的人们,正是由于你们的付出,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我们对于外界的认知才会越来越清晰,希望所有的工作人员能够永远的平安健康,我希望我们所有的工作者们能够继续努力,带领中国航天冲出月球,冲出太阳系。

神舟十二号快速交会对接,玩得就是一个帅,那别国都能玩快速吗

6月17日9时22分,在无数国人的守护中,58.34米高的长征二号F火箭腾空而起,它不光载着神舟12号飞船和3名中国宇航员,它还载着无数国人的希望飞往中国空间站。

11分钟后,火箭与飞船成功分离,飞控中心传出了一片响亮掌声,这标志着火箭发射成功了,接下来就是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工作了。

从1999年11月的神舟一号飞船的发射,到现在的神舟12号飞船发射,中国共有17人次进入了太空,12名航宇员,名字分别是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刘旺、刘洋、张晓光、王亚平、陈冬和 汤洪波。

几个小时后,中国宇航员将进驻中国空间站了,中国再次创造了新的航天史,中国将带领16国走向星辰大海, 探索 神秘的太空环境。

6.5小时后与空间站交会对接,为何如此神速?

火箭与飞船分离后,神舟12号飞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与中国空间站对接,让首批中国宇航员进入中国空间站,从火箭发射到与空间站交会对接,需要经历多长时间呢?

从我国科学家那里了解到,当天下午4时左右,神舟12号飞船将与中国空间站交会对接,即发射6.5小时后,中国宇航员就可以进入中国空间站了,现在为何这么快?

我们回顾一下航天史,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升空,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才实现对接。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于发射升空,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我们不难看出,之前两器交会对接,差不多需要两天时间,为何神舟12号在6.5小时后就能实现与中国空间站交会对接呢?

因为神舟12号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使用新的芯片和新的导航技术,精确无比的北斗导航,不仅能够自主完成与中国空间站的交会对接,还大大缩短了时间,神舟10号和神舟11号用“慢车”来形容,需要几十个小时,那么现在的神舟12号用“快车”来形容,只需要6.5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在2021年里,美国载人龙飞船发射8个小时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这样看来,我国的神舟12号与中国空间站的交会对接似乎更胜一筹。

为了进一步接近中国空间站,神舟12号会在中途进行6次变轨,6次变轨全程由飞船计算机自主控制,无需宇航员动手。

为了迎接神舟12号飞船的到来,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早早地降低了轨道高度,进入了交汇对接轨道,轨道高度约为370公里左右,迎接首批3名中国宇航员。

中国航天员的专用“座驾”是谁?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不论是神舟1号发射,还是现在神舟12号发射,都使用的是长征二号F火箭,长征二号F几乎成为了中国航天员的专用“座驾”,发射成功率为100%,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为何长征二号F火箭如此优秀?

长征二号F火箭全长58.34米,由一,二子级结构组成,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米,整流罩直径3.8米,起飞质量479.8吨,能一次性将8.4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长征二号F推进剂使用的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起飞推力为604.387吨。

最重要的是,长征二号F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是我国所有型号火箭中可靠性和安全性最高的火箭,这就是为什么我国要把它作为神舟飞船和中国宇航员的专用“座驾”了。

长征二号F共发射了15次,共17人次进入太空,神舟五号杨利伟,神舟六号费俊龙和聂海胜,神舟七号翟志刚、景海鹏和刘伯明,神舟九号景海鹏、刘旺和刘洋,神舟十号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神舟十一号景海鹏和陈冬,神舟十二号 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

总结

神舟12号飞船正载着三名中国宇航员一步步地接近中国空间站,几个小时之就要与中国空间站交会对接了,届时,中国人将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入住人员,我们终于圆了期待已久的“空间站梦想”。

众所周知,以美国和俄罗斯为首打造的国际空间站已经运行20多年了,即说名字上带有“国际”两字,但实际上很不称职,美国一直阻止中国人入驻。

但是现在,并不是我国羡慕美国,反而是美国羡慕我们,因为国际空间站已经衰老,2025年左右退役,而中国空间站才刚刚开始。 有趣有料的科学内容请关注唯一的微信公众号:有趣 探索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已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这是否刷新了记录?

只用六个小时,神舟十二号与空间站核心舱完成对接,航天员快速入驻空间站!经过天舟货运飞船两次快速交会对接的演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第一次使用快速交会对接技术把宇航员送到了中国空间站,以后快速交会对接将成为中国飞船的常态了。那外国的飞船可以进行快速交会对接吗?

一、快速交会对接居然是老技术了

答案可能有点让人意外,不仅美国和俄罗斯都掌握快速交会对接的技术,而且美国和苏联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实践快速交会对接了。中国的天舟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都是4圈对接的方案,大概用时6个小时左右。但是美国和苏联当年都实践了更快的交会对接。载人交会对接的记录是美国”双子座11”飞船1966年9月创造的,用时94分钟。无人交会对接记录是苏联创造的,1968年4月“宇宙号213”用时47分钟与“宇宙号212”完成交会对接。

相对于现在的6小时交会对接来说,当年美苏的交会对接要快多了。而且美苏早期的交会对接往往都是快速交会对接。虽然不是6小时对接,但一般都控制在一天以内。按现在的标准,24小时以内完成交会对接叫快速交会对接,2-3天完成的叫慢速交会对接。所以,在上个世纪快速交会对接是常态。

二、美苏为什么放弃了快速交会对接

但是后来美苏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慢速交会对接。美国放弃快速交会对接的原因很简单,美国宇航员会晕船。不要笑,确实是晕船,只不过他们晕的不是轮船而是载人飞船。用术语说,那叫航天运动病,头晕、恶心、呕吐,还可能有感觉错位的症状。

精挑细选的航天员仍然难以避免太空晕船,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宇航员可能会有航天运动病。美国为了保障对接精度,往往都是采用手动交会对接,如果航天员晕船的话,对接很容易失败。一般来说,发射后很快就会有晕船的症状,8-12小时是比较严重的时候,这时候如果操作飞船的话,很容易出现失误。但是,30多个小时以后,症状就会缓解,美国选择50小时的交会对接方案,可以明显减少航天运动病的影响,确保交会对接的成功。

苏联早期的交会对接使用自动方案,可以减少航天员操作的影响,所以苏联使用快速交会对接的次数比较多。但是,由于快速交会对接对轨道控制和发射精度的要求比较高,失误的概率就会比较大,后来苏联也逐步放弃快速交会对接了。中国最初的交会对接操作也都是慢速交会对接。

三、快速交会对接的难点在哪里

到了2012年,俄罗斯航天局验证了新设计的一个四圈对接方案,再次实现了飞船跟空间站的快速交会对接。这时候距离人类上一次快速交会对接已经过去26年了。在货运飞船试验成功以后,开始在载人飞船上使用,此后,这个方案一直被俄罗斯的飞船所采用。这个四圈对接方案,就是我们国家神舟十二号采用的方案。

要说这个快速对接方案难在哪里?主要还是发射难度和轨道控制难度。载人飞船发射以后,开始追赶空间站,只要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就可以了。看起来很简单,不断加速就可以了。实际上,这个追赶的过程涉及两个复杂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飞船和空间站都不是走直线,而是围着地球转圈,飞船追赶空间站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小圈变大圈的过程,而且最后两个轨道差不多大的时候,距离上必须很接近才行。如果它俩的轨道一样,但距离非常远,比如一个在地球这边,另一个在地球另一边,那就追赶失败了。必须调整轨道,重新追赶。

第二个因素,飞船和空间站都围着地球转圈,但是他两一开始并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样仅靠加速小圈变大圈是追不上的。飞船在加速调整轨道的时候,还要调整轨道的角度,让自己的轨道和空间站的轨道进入同一个平面里来。这就要求飞船发射的时候,自己的轨道和空间站的轨道之间的夹角不能太大,太大了调整起来就会比较困难。

快速交会对接要求两个轨道的夹角越小越好,比如四圈对接方案要求夹角小于30度。要想让两个轨道的夹角小,那就得严格控制火箭的发射窗口。普通的慢速交会对接,每天都有发射窗口,发射出去以后,有两天的时间从容调节轨道。但是四圈交会对接每三天才有一次发射窗口,而且窗口期很窄,对火箭的准时发射要求非常高。一旦快速交会对接轨道控制不好,就得改成慢速交会对接慢慢调整轨道。

四、快速交会对接有优势

上世纪,测控精度等方面的难度比较大,维持快速交会对接比较费劲,还容易失误。到了这些年,自动化技术越来越高,轨道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对于航天大国俄罗斯、中国和美国来说快速交会对接已经没有难度了,反而会有很多好处。

比如,可以让货物尽快送到空间站,有些特殊的货物需要快速送达,太慢了就会影响后面的时间质量。除了实验物品外,像新鲜的水果,6小时送达和50小时送达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吧。再比如,航天员在飞船里待着,显然不如尽快进入空间站舒服。现在对快速交会对接有了一定的需求,所以俄罗斯和中国都采用了快速交会对接。俄罗斯近期还用货运飞船试验了3小时40分快速对接。

按理说美国的龙飞船也可以实现快速交会对接,但暂时还没有实施,估计以后也会实施的,应该也是先用货运飞船做试验。至于欧空局、日本和印度有没有这个能力,应该说暂时还没有实践经验,需要练习才能掌握。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会有自己的生活态度,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也会有选择的权利。或许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的工作环境也不一样,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或许都会有自己的使命。作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他们登上了太空,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使命。神舟12号航天员已经在空间站集体工作生活了90天,这已经刷新了新的记录。

一、神舟12号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90天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这个时代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前几个月,我国的神舟12号航天员登上了空间站。他们在这个空间站已经生活工作了90天,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很神奇的旅程。同时他们也在认真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如今他们终于回家了。

二、这已经刷新了新的记录

每一次当航天员登上太空的时候,我们在地球都为他们默默祈祷,希望他们都能够早日完成自己的工作,能够尽快地返回地球。神舟12号航天员登上太空,他们在太空上生活了90天,这已经刷新了新的记录了。

此次登上太空的航天员,他们集体在空间站工作和生活,一共90天,就差不多是三个月。他们在空间站工作的时间很长,同时也刷新了新的记录。

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空间站生活那么久,同时,还能够安全地返回地球。所以这次神舟12号的航天员,他们登上太空,组合体一起工作生活一共90天,这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刷新了新的记录,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神舟十二号发射时间_为什么没有神舟十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