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正月初二有哪些传统习俗_正月初二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初二有哪些传统习俗_正月初二的风俗是什么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19 09:58:08

正月初二是农历一年之中的第二天,亦是正月第二天,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过年期间的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玩法。

一、回娘家

大年初二回娘家,是民间传统的习俗,民间称“姑爷节”或“迎婿日”。大家忙碌一年了,有时也难得一家老小、兄弟姐妹们团团圆圆,聚在一起。过年了,大家好不容易团聚在一起,是个值得庆贺的好日子。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二、初二面

俗话说得好!“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过年期间,在吃的方面,讲究可真不少,这也是一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这初二面的讲究可不少。据说初二的面是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的,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说,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泡过,称为冷汤。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三、开年饭

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会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访亲友。而正月初二的这天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鸡是少不了的,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炒饭取意“大显身手”;猪脷(舌)取“大利”之意,还有生菜,取意“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喻聪明,韭喻长长久久等。

四、祭财神

在正月初二这一天,人们要举行祭财神的活动。准备好丰富的祭品,鸡鱼肉蛋等等,更有的准备五大件:整鸡、整鱼、整鸭、整猪、整羊等,把大年夜请来的财神好好祭祀,还要烧大量的纸钱和纸元宝等等,进行祈祷。各行各业的人员都祈求新的一年财源滚滚,钱财广进。尤其是是经商人员,更加重视。

五、食日昼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被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习俗,大年初二还有一些忌讳。比如过年期间鱼是必备菜,曰“有余”。吃鱼时,应将头尾留下不吃,这样就表示来年不仅有吃穿,还有剩余。忌跟还在睡梦中人拜年,须等到对方起床后再拜年,否则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上,这些忌讳的事情自己要提前知道的。

初一到初八的风俗是什么?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初四吃烙饼炒鸡蛋,初五吃饺子捏小人嘴,初六吃合子,合子加七合子加八合子加九,一直吃到拐弯。

合子为圆形,代表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还有和气生财、财源广进的意思。整个正月吃合子的机会非常多,正月初八、十八、二十八吃合子,叫“合子加八”,“越吃越发”;初九、十九、二十九吃合子,叫“合子加九”,“越吃越有”。初十、十一吃合子,叫“合子拐弯儿”。

民间小吃

合子中国北方,尤其是在京、津、晋等地区流行的一种传统面食。韭菜鸡蛋馅料是最常见和最受欢迎。合子皮薄、馅大、味道鲜美,因此深受欢迎。它属于馅饼类,半圆形,两层薄皮内只有一层馅,需用饼铛烙制。其馅料主要有韭菜、茴香、鸡蛋、猪肉。

根据馅料不同,合子大致分为韭菜合子、韭菜鸡蛋合子、香煎韭菜合子、茴香合子、荠菜猪肉合子、猪肉瓜皮馅合子、猪肉菠菜馅盒子、鲜肉西葫芦荞麦合子、西葫芦鲜肉荞麦合子等。

大年初二的习俗有哪些

1、初一:除岁日

大年初一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初一尽量不动扫帚,不把家里的东西往外扔,实在要扫就把门外面的东西往家里扫,这叫“进财”。

2、初二:迎婿日

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要给娘家人发小红包,以示生活幸福、美满。

3、初三:赤狗日

传说赤水大瀑布狗易怒,遇到会不吉利,这天少出门,减少与他人发生口交争辩之事,在家静养。

4、初四:迎灶日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中国民俗中说的“扔穷”。

5、初五:破五节

这天要赶走“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大家黎明起来放鞭炮,打扫卫生,剁饺子馅把小人赶走,包饺子吃。

6、初六:马日

这天是商店酒楼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传说这天12岁的男孩大受欢迎,因为12是6的倍数,寓意六六大顺。这天也要把积攒的垃圾倒掉,叫“送穷”。

7、初七:人日

传说从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古”,所以初七是人日。香港市民喜欢给孩子吃及第粥,希望他们将来考上状元郎!

8、初八:谷日

这天也叫“顺星节”,传说诸星神下界日,天空星斗出的最全,如果天气晴朗,这一年稻谷丰收!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生。这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山西晋中大年初二习俗

民间谚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

大年初一

1、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2、万年粮——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3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3、饺子——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4、汤圆——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

5、面条——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6、鸡汤——大年初一喝鸡汤,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7、甜食——大年初一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大年初二

1、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

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2、大年初二是女儿(偕女婿)回娘家给父母拜年。一般必吃年三十留下的东西,比如鸡,年夜饭是要把头,翅,脚,尾留着的,但初二就可以吃了。

有年夜的饭要多煮,留下年饭初二开吃。必有腊肉香肠,鱼和面。

3、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大年初三

1、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2、俗话说:初三合子往家转,合子是中华面食中的一种,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区流行的一种面食。比较常见的是韭菜、茴香、鸡蛋、猪肉,以韭菜+鸡蛋、茴香+猪肉、韭菜+猪肉的组合最常见和最受欢迎。

合子的面皮一般不用发酵的面,而是用烫面和冷水面这两种。合子皮薄、馅大、味道鲜美,因此深受欢迎。

3、北方有些地方流行在“初三”也吃饺子,由于一部分人此时需要提早出门,赶往工作地点,民俗、民风的名言是:“出门饺子、进门面”。也就是说:亲人离开家门时,吃饺子保平安,来年再团圆,家中亲人的祝福都包在饺子中。

大年初四

折箩——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箩。所谓折箩,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过去人们不富裕,头天的剩菜剩饭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烩食,残羹剩饭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

大年初五

饺子——“破五”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

老北京有讲究,“破五”吃饺子的肉馅儿,一定要是自己去剁的,菜馅儿也要自己去剁,这样的话,就是预示着来年一切都很顺利。把不顺的东西都剁没有了。“破五”的饺子讲究馅儿是一个肉丸的。饺子的形状是扁圆的,它和古代象征财富的元宝的样子很相似。一家人团圆吃“破五”饺子,那么就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头,可以增加财富,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

大年初六

“年关”已过,一切恢复往常的生活。因此可以像往常一样吃什么都可以。

初七人日

吃寿面

初六“年关”已过,一切恢复往常的生活,因此吃什么都可以。

正月初七为“人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人日要吃以七种菜所做的“羹”,称“七宝羹”。除了吃“七菜羹”,还有吃“及第粥”与“面线”等象征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的食物。

吃面条

此外,一些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吃饺子

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

大年初八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初八初九牛羊肉

做法:

1、牛腩切块后,放入锅中加冷水煮开,3分钟后关火,用温水冲洗干净。

2、牛筋切段放入高压锅加水,煮至上汽后转小火,20分钟后关火。

3、自然排气后捞出牛筋,用温水冲洗干净。

4、洋葱、生姜切片,大蒜去皮,入油锅炒出香味。

5、倒入老卤或清水、香叶、八角、草果、桂皮,煮开。

6、放入牛腩和牛筋,煮开后加入料酒、生抽、老抽和冰糖。

7、转小火炖煮2-3小时左右,至牛肉和牛筋酥软入味即可。

初十要喝棒子粥

做法:

1、适量大米洗干净。

2、将玉米剥掉,洗净。

3、把玉米和大米放在锅中。

4、倒入适量清水。

5、大火煮开,小火慢煮二十分钟左右。煮好的玉米粥既粘稠颜色又漂亮,更加好喝。

正月十一(2月18日)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传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嫉妒,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紫姑代表了封建社会中深受压迫的女性,被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十一吃鱼有说头

新年吃鱼,讲究的是〝年年有鱼(余)〞,况且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疗效。

做法:

1、鱼肉洗净。

2、热油中放入姜片。

3、倒入鱼肉,翻炒。

4、加点酱油。

5、放一点糖。

6、加水煮一会。

7、出锅前滴几滴美极鲜,撒上葱花即可。

正月十二(2月19日)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民间俗称“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了。

十二餐桌有鸭子

中国许多地方的人都喜欢吃鸭子,比如北京人爱吃烤鸭,南京人爱吃盐水鸭,四川人爱吃樟茶鸭,新年期间的餐桌上怎能少了鸭子。

做法:

1、鸭肉洗净,切成中等大小的块便于入味,过于肥厚的鸭皮剔下来。

2、鸭肉放入碗里,加入料酒,盐,生抽,姜片,葱段,腌制20分钟。

3、把剔下来过于肥的鸭皮脂肪放入锅里。

4、小火用铲子按压,慢慢逼出鸭油。

5、待鸭皮两面变金黄时,很多鸭油都出来了,盛出鸭皮。

6、鸭油里倒入干辣椒,花椒炒香。

7、倒入腌制好的鸭肉翻炒熟。

8、倒入老抽翻炒上色。

9、倒入一瓶啤酒,没过鸭肉,中小火慢慢烧。

10、慢慢收汁,倒入青椒翻炒即可。

正月十三(2月20日)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做法:

1、虾洗净沥干。

2、葱姜、料酒浸泡虾5分钟,中途翻动几次,使之均匀浸渍调料。

3、倒出汁水,保留葱姜。

4、倒少许油,热锅炒虾。

5、慢慢翻炒至虾变成红色,加盐。

6、加酱油,煮一分钟。

7、加青红椒圈。

8、汤汁收干,拌匀起锅。

正月十四(2月21日)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娘娘诞辰于正月十四,又称“顺天圣母”。传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顺天圣母”。

十四大碗炸酱面

老北京人做炸酱面时一般只认六必居、天源的酱,面条要用手擀面,夏吃热冬吃凉,伴上老北京人吃炸酱面时最讲究的八碟菜码,包括:黄瓜丝、水萝卜丝、香椿末、芹菜末、青豆嘴儿、黄豆嘴儿、白菜丝、青蒜末,如果再咬上几口腊八蒜,味道更爽。关注微信“大海旅游人”

做法:

1、五花肉切丁,黄瓜和萝卜切丝。

2、炒锅放适量油,肥肉先入锅,煸出油后入精肉。待锅内飘香后入少量生抽,料酒。盛肉丁出锅。

3、用煸肉的油炸酱。先用大火把酱烧至咕嘟咕嘟,然后用小火慢慢咕嘟咕嘟着。

4、炸个十分钟左右,再倒入煸炒过的肉丁,翻炒几次,快出锅时撒入葱花。

5、然后就是煮面了。

6、然后把菜码在沸水里过一下,脱生即可。

正月十五(2月22日)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相传,正月十五日是蚕神嫘祖的生日,因此这一天便成了百姓祭祀“蚕神”的日子。祭蚕神用白粥加上肉脂为供品,同时用一杆竹竿挑着灯烛插在田间,谓之“照田蚕”(据说观察灯火颜色可以判断一年的丰歉)。这项活动逐渐成为了后代元宵节观灯习俗的一种源头。

十五家家闹元宵

正月十五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起初,人们曾经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和睦、幸福。

正月初二有什么传统习俗

太谷县至今流传着这样的风俗-----

正月初二日是上坟祭祖的日子。若本人家中或亲戚家有丧事且未过三年,要举行凭吊仪式,称“做初二”。这天禁忌拜年,尤其忌讳在别人家用餐。

正月初三、初四日闺女回娘家、女婿拜丈母、外甥看舅舅,人们照常走动拜年。

在山西众多县市乃至全国大年初二这一天一般多是拜岳母岳父的,而独太谷是在这一天上坟,为什么?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话说在南宋的太谷十万农民九万商还有一万跑单帮,太谷商人为太谷挣来了金太谷的名誉,太谷在当时可是大秤分金小秤分银,当时的岳家军还专在这里驻的一队先封营保护太谷商人,以防蒙古达子的入侵。

一伙蒙古兵路过这里看到太谷富如流油,就动了抢夺之心和岳家军干了起来,蒙古兵那是岳家军的对手,被一路打出了灵石口。哪知岳家军前脚才追蒙古兵走,另一部分蒙古后脚又来了。那天正好是年关,家家贴春联,户户挂红灯,大家高高兴兴围炉守岁。突然间杀声连天,蒙古兵手持刀枪,见人就杀,入门就枪,情景一十分凄惨。

追到河南的岳家军,听探兵报太谷遇难,就立即带领兵马返回太谷,大年三十才赶到绵山。驻扎在太谷的蒙古兵派探子去打探,看见岳家军个个疲惫不堪、有气无力,就回去告诉了他们的头。蒙古头屈指一算,像这样的军队,再有两天也赶不到,就下令让大兵小将们尽欢尽醉,等初一一早再走。

这一来,那些蒙古兵把各家各户准备围炉的酒菜吃得饱饱的,然后倒地就困。岳家军呢,其实是采用迷人计,故意叫士兵们松松散散的。等天黑后,就命令士兵食个饱。然后去掉白天扎在脚下的小沙包。这样,个个吃饱一身轻,走起路来像飞一样。不到四更,岳家军就全部包围了太谷城。

岳家军先派几十名精兵爬墙到城里,约定五更打鸣钟,面后内夹外攻。那些蒙古兵喝得醉昏昏的还在梦中,突然听到钟鼓齐鸣,个个惊慌失措,不管看到什么,举刀就杀,杀到天大亮时,才发现是自己人杀自己人。蒙古头头知道大事不好,就带着残兵败将从东门杀出。岳家军紧紧追杀,最后只剩几个蒙古兵逃回了大本营。

初二日,岳家军打赢后,家在城里的老百姓纷纷回膺探望。看到亲人被杀,哭声震天,十分凄凉。大家忙着收尸,”。又因是初二到借为亲人收尸,大家就决定把这日定为“上坟日”。

太谷群众至今沿袭初二上坟这个风俗,来纪念几百多年前的这段惨痛历史。

正月初二的风俗有哪些啊!

正月初二传统习俗是回娘家、祭财神等

1、回娘家:

正月初二又叫迎婿日,这天嫁出去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还会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给邻里乡亲,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的思念。

2、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各家都会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祈求财神爷保佑这一年生意可以红红火火,发大财。

祭财神中的历任财神

1、赵公明:赵公明,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

2、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3、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个"全能"人物,最重义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正月初二

正月初一:拜岁、开门炮仗、斋日、拜年、聚财

正月初二:开年(开斋日)、姑爷节

正月初三: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四:羊日

正月初五:南方人在正月初五迎财神、路头神、开市

正月初六:送穷鬼、挹肥、开市大吉

正月初七:人日、捞鱼生

正月初八:谷日、顺星、祀成

正月初九:天日

正月初十:石不动、贺老鼠嫁女

正月十一:子婿日

正月十二:十二漏屎

正月十三:吃圆子

正月十四: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

正月十五:元宵节、灯会、吃元宵、演社火

正月初二有哪些传统习俗_正月初二的风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