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管理制度的协定的第二章国界线走向、界标和边界林间_中俄划界谈判开始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管理制度的协定的第二章国界线走向、界标和边界林间_中俄划界谈判开始时间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19 10:11:36

通视道的维护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的国界线依据下列划界文件确定:

(一)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六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

(二)一九九四年一月二十七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俄罗斯联邦政府和蒙古国政府关于确定三国国界交界点的协定》;

(三)一九九四年九月三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

(四)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三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确定图们江三国国界水域分界线的协定》;

(五)一九九九年五月五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确定三国国界交界点的协定》;

(六)二OO四年十月十四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第三条

双方依据下列勘界文件在实地确定两国国界线走向和界标的位置,并用界标在实地标定边界线:

(一)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四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蒙古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三国国界东端交界点叙述议定书》;

(二)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四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俄罗斯联邦政府和蒙古国政府关于三国国界西端交界点叙述议定书》;

(三)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九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的叙述议定书》;

(四)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九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西段的叙述议定书》;

(五)二OO二年六月二十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的补充叙述议定书》;

(六)二OO二年六月二十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图们江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国界交界点的叙述议定书》;

(七)双方今后签订并生效的其他勘界文件和联检文件。

第四条

双方应按本协定第三条所列的勘界文件和联检文件的有关规定对界标和边界林间通视道进行维护。

双方进行此项工作的分工如下:

(一)位于一方领土上的界标,由该方负责。

(二)位于界线上的界标,由负责竖立的一方负责。

(三)双方负责维护和清理本方境内的边界林间通视道。

第五条

一、双方应采取措施保护界标,防止界标被损毁、移动或遗失。

双方主管部门至少每两年对界标进行一次单独或联合踏查。联合踏查的时间由双方主管部门事先商定。联合踏查的结果应做成相关记录,一式两份,每份均用中文和俄文写成。

二、如发现界标被损毁、移动或遗失,双方主管部门应立即相互通报。按本协定第四条的规定,负责维护该界标的一方应立即采取措施在原位修理、恢复或重建,并应在工作开始前至少十天通知另一方。

一方主管部门在进行上述工作时,应有另一方主管部门的代表在场。工作完成后,应做成记录,一式两份,每份均用中文和俄文写成(附件一、二),并对界标照相,绘制位置示意图。

修理、恢复竖立或重新竖立的界标,其式样、规格、材质和位置均应符合相关勘界文件或联检文件的要求。

三、因不可抗力的原因,界标不能在原位恢复或重建的,应做成记录(附件三),说明界标不能在原位恢复或重建的理由,并将此情况上报本协定第五十条所设立的中俄边界联合委员会。该委员会应做出决定,并确定另一竖立该界标的适当点位,但不得改变国界线位置。界标移位竖立后,应做成相应记录(附件四)。

四、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在界线上竖立新的界标或其他界线标志。

双方应根据各自国家的法律追究一切损坏、移动或毁灭界标人员的责任。

第六条

一、双方主管部门至少每两年对边界林间通视道状况进行一次联合踏查,其宽度根据勘界文件的规定为15米(双方国界线两侧各7.5米)。如需要,双方可单独或共同清理有碍通视的树木、灌木和其他植被,以保持国界线的清晰。

对边界林间通视道进行联合踏查的时间由双方主管部门预先协商确定。进行联合踏查的结果应形成纪要,一式两份,分别用中文和俄文写成。

如一方主管部门需要在本方境内进行清理边界林间通视道的工作,应在工作开始前至少十天将此情况通报另一方主管部门。

禁止对植被采用火烧、使用化学药剂及其他可能给双方利益造成损害的方法清理边界林间通视道。

二、禁止在边界林间通视道内进行耕种、挖掘、修建设施或其他经济活动,除非双方另有协议。

《中俄尼布楚条约》险些谈判破裂的故事

我国与俄罗斯通过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中俄两国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的走向。

《中俄东段边界补充协定》是2004年10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在北京签署的。这一协定是对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的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中俄两国在这段边界线上的具体划分。

在此之前,中俄两国已经通过多次谈判和协商,逐步解决了边界问题。

199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初步确定了中俄边界线的基本走向。此后,双方又陆续签署了多个协议和议定书,对边界线进行了细化和调整。

《中俄东段边界补充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中俄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取得了最终、彻底的解决。这对于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双边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中俄两国友好合作的重要体现,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俄东段边界补充协定》的影响:

1、这一协定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中俄边界争议问题,消除了两国之间的潜在冲突和摩擦,有利于维护两国的边境安全和稳定。这对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是有利的。

2、这一协定进一步巩固了中俄的战略协作关系。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俄两国都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挑战,需要加强合作以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这一协定的签署,无疑增强了两国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3、这一协定对于推动中俄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边界问题的解决,使得两国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更加稳定和可预测,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双边投资,促进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4、这一协定对于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边界争议,展示了两国尊重和维护国际法的决心,对于维护国际关系的和平与稳定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清末中俄签订的不平等边界条约

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150多年的安宁。然而,在中俄双方谈判过程中,由于中方的两名外籍翻译充当俄方的间谍,险些导致谈判破裂。

明末清初,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康熙年间,传教士获得了一个发展机遇。由于康熙帝对西方的历法和科技兴趣浓厚,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便趁机推荐张诚、徐日升二人来京任职。张诚是法国人,徐日升是葡萄牙传教士。南怀仁夸说他们通晓科学、历法。于是,康熙帝立即下旨传诏他们入京。这两人平生的最大愿望就是想让天主教在中国传播开来。来中国后,他们敏锐地发现,中国皇帝对天主教的态度至关重要。于是,两人进京后就见风使舵,投康熙帝所好,很快获得信任。

康熙帝对他们的信任果然对这些传教士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他们并不满足。此时,信奉东正教的沙皇俄国对中国的入侵,似乎给他们传教提供了新途径。尽管沙俄的东正教与张诚、徐日升二人传播的天主教有所不同,但他们还是错误地认为,俄国入侵中国,会加速实现他们“追求的事业”。因而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希望沙俄侵略中国,而《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给他们提供了从中挑拨的机会。

1689年,康熙帝派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佟国纲任钦差大臣,率领使团前往尼布楚与沙俄谈判。在中俄商定谈判阶段,南怀仁就和沙俄秘密通信,他建议俄方使用拉丁语作为谈判语言。因为中国无一人能通拉丁语,康熙帝只好命徐日升和张诚两人担任翻译。康熙帝给索额图的谕旨中写道:“朕鉴于所用西人,皆忠贞可靠,足资信赖,特令徐日升随尔前往俄国。”康熙帝还命令钦差大臣信任、尊重徐日升等人,使徐日升等人具备了类似顾问的地位。

中方谈判团一离开北京,俄方负责谈判事务的代表吉诺夫,就多次秘密会见徐日升。徐日升假装派人给吉诺夫送酒菜,有意避开清军守卫,将一封拉丁文书信秘密交给俄方。他还向俄国人献媚,并露骨地说:“我们看到永远拯救无数生灵的圣旗已经升起,我们的时代已经开始!”更为严重的是,徐日升还把中方首席谈判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的情况事先透露给了俄国。

1689年8月初,中方代表团到达尼布楚,中俄双方开始了唇枪舌剑的谈判。首次谈判尚未开始,俄方代表戈洛文就派人来无理取闹,认为中国军队离谈判会场太近,企图对毫无谈判经验的中国官员施加心理压力。这时,徐日升和张诚奉命前去调解。戈洛文一见到他们,就公开表示,希望他们在谈判中帮助俄方。两人也十分配合,向俄国人泄露了很多中方的机密情况,并透露中方的谈判底线。

后来,在谈判中,徐日升还暗中捣鬼,竟然在索额图的话中擅自加入 “中方已向雅克萨派出大量军队”等话,致使戈洛文等人出言不逊。

整个谈判期间,徐日升和张诚一直对俄方暗送秋波,俄国代表也乘机对他们信口许诺,并私下赠送给他们大量的珍贵礼品。

但是,无论张诚、徐日升二人如何捣鬼,索额图等人始终秉承康熙的谕旨精神寸步不让,加上中方在雅克萨的大胜,双方最终签订《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这两个惟恐天下不乱、企图浑水摸鱼的传教士心中闷闷不乐。不过,由于中俄双方当时都不愿大动干戈,因此他们只好把传教“伟业”寄托在康熙帝的身上,在许多方面讨康熙帝的喜欢,企图进一步骗取康熙帝的信任。

1692年,康熙帝取消了亲政之初颁布的只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京师传教禁令,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自由传教。而康熙帝对这两个“忠心耿耿”的内奸也一直没有发觉。

1708年,徐日升去世后,康熙帝还对其进行了表彰,赐银200两,大缎10匹,以示优待和抚恤。

康熙帝在不知内情的情况下,仍然对他们极度信任,就在这种信任的前提下,康熙帝被徐日升蒙蔽到死二十年也未被察觉。

噶尔丹搅局中俄边境博弈,草草签订的尼布楚条约,究竟便宜了谁吗?

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

(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平等基础上谈判,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沙俄同意把侵入雅克萨的军队撤回本国,清朝同意把尼布楚一带原属中国的地方让给俄国。在准备谈判过程中,康熙帝曾指示中国的代表坚持收回包括尼布楚在内的被沙俄侵占的全部中国领土,说:“尼布潮(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清圣祖实录》)由于当时出现了蒙古噶尔丹的严重威胁,康熙帝希望与沙俄迅速缔结和约,又指示可以把尼布楚让给俄国。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取得胜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这并不等于说《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用武力强加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因为第一,它是双方通过平等谈判,中国作了让步才签订的;第二,当时在沙俄占领的尼布楚城下谈判,根本不存在中国武力的威胁;第三,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两国政府的主张,并符合双方的利益。

分析: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中俄签订了多少不平等条约

01 噶尔丹横出一杠,康熙帝丧失先机

中俄尼布楚谈判,从一开始就有噶尔丹的身影纠缠其中。

原本在康熙二十五年,即公元1686年,清朝方面已经取得了第二次雅克萨战争的胜利,掌握了边界争端的优势,一贯强横的沙俄方面,也派出了戈洛文 费要多罗使团,主动找上门来,请求谈判。

反映雅克萨战役的油画

对此,康熙皇帝给中方谈判代表索额图定的基调就是,对俄国人扫地出门、毫不让步,谈不拢就继续打。

旨意的原文如下:

朕以为:

尼布潮(即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

否则,尔等即还,不便更与彼议和矣!

孰料,就在1688年夏,正当使团北上谈判之际,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大举入侵漠北蒙古喀尔喀部。喀尔喀的土谢图汗和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 呼图克图溃败之下,不得不率众南逃,投奔了清朝。

准噶尔古城遗址

清廷使团的路线要穿越战区,眼见 溃卒布满山谷,行五昼夜不绝 ,兵荒马乱,无法前进。康熙只好下令,全体折返回京,另行派人通知了沙俄方面,简述了使团中途受阻、无法成行的原因,总之就是一句话

我家里有事,咱下次再约。

不得不说,一场优势十足的谈判,就这样被战乱耽搁,清朝方面在气势上,先短了三分。

一个附带后果是,喀尔喀蒙古方面原本在北线防备沙俄的军事力量,全部撤出,消耗在了抵御噶尔丹攻势的西线,后又跟随土谢图汗南撤。当噶尔丹因为内乱而撤军后,原本就虎视眈眈的俄国人,迅速填补了这一大片区域的势力真空。

俄方谈判代表戈洛文

戈洛文乘虚而入,修筑工事、增设兵力,调运粮食和大炮,疯狂镇压当地蒙古牧民的反抗,强化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这都给日后的尼布楚谈判增加了筹码。

到1689年年初,戈洛文在给国内的报告中,兴致勃勃地谈到,他们绑架了8名蒙古领主,收拢了 一千多帐篷 ,扣押了他们的子女亲眷作为人质,强迫他们签订了条约表示 归顺

当年夏天,双方在尼布楚重开谈判之际,当地抗俄斗争的火种大部分已被扑灭,戈洛文利用这个时间差,给自己打造出了 主场优势 。

02 信息不对称,平等谈判也被动

噶尔丹何方神圣?

不得不说,此人身份显赫,能征善战,也不失为一代枭雄。

噶尔丹出身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王族,幼年时在藏地修习佛法,深得西藏宗教领袖的赏识,史载: 特重嘎尔旦,所语密,虽大宝法王、二宝法王不得与闻 ,换句话说,就像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得菩提祖师的赏识,三更半夜引他来,传授七十二般变化。

影视作品中的噶尔丹形象

噶尔丹后被确定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温萨活佛的转世,取得了显赫的宗教地位。当他从西藏返回准噶尔部后,凭借王族和活佛的双重身份,加之过人的胆略和军事才能,南征北战,逐渐统一了漠西蒙古,还向南吞并回疆,向西侵夺哈萨克,据《清圣祖实录》记载,那时的准噶尔:

攻取降服者一千二百余城,乃习于战斗之国也。

当康熙皇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之时,噶尔丹也虎视眈眈,瞄准了东土之地。当时,满清政府已基本收服漠南蒙古诸部,甚至出现了 满蒙一家 的局面,漠北蒙古却是若即若离,大致维持一种不太牢靠的宗藩关系。

于是,先吞并漠北蒙古诸部,断大清右臂,再携众南下,逐鹿中原,成为噶尔丹的不二之选。

漠西蒙古准噶尔、漠北蒙古喀尔喀与清帝国

在这一过程中,噶尔丹确实和沙俄有所勾结,但如果说他和戈洛文战略协作,出兵助战,共同为尼布楚谈判造势,也与史实不符。

事实很简单,噶尔丹突然东进,威胁清朝的同时,却也打乱了沙俄在喀尔喀蒙古鲸吞蚕食的节奏,侵占了一部分俄国势力范围。沙俄方面自然强烈不满,当即停止了对噶尔丹的军事援助。

至于清朝这边,吃亏就吃在信息不对称,并不清楚此间过节,反而轻信了噶尔丹方面的虚张声势,错误的判断,准噶尔和沙俄沆瀣一气,一时难以应付。康熙皇帝高估了对手的实力,没有在第一时间支援喀尔喀的抗准斗争,反而退避三舍收缩自保,还阻止了蒙古阿拉善和硕特等部落,支援喀尔喀的军事行动。

康熙帝坐像

结果就是,喀尔喀方面独木难支,很快沦陷,清廷失去了一大块可以争取的势力范围和切实的抗俄屏障,紧急集结的大军,被牵制在漫长的内外蒙古边境上,处处守备,朝廷一方面消耗大量军费和粮饷,另一方面,还要安置蜂拥南下的大批喀尔喀难民,给噶尔丹接盘。

在这个节点上重启划界谈判,对清朝来说,真不是好时机。

03 你怕我也怕,草草来签约

到康熙二十七年十二月,也就是1688年年底,眼见噶尔丹退兵而去,清廷这一次主动派人送信到雅克萨,提出与俄方恢复外交谈判。

1689年初,戈洛文的使者来到北京,商定在自家 主场 :尼布楚要塞举行会谈。

噶尔丹方面虽然退兵,却还张牙舞爪,叫嚣要康熙帝交出喀尔喀的土谢图汗和逃难的部众,清准战争呈一触即发之势。黑云压城城欲摧,康熙再也不能坚持最初对沙俄的强硬立场了,这一次,他给索额图划定的底线是:

今以尼布潮(楚)为界,则鄂罗斯遣使贸易,无栖托之所,势难相通。

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

在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河边,眺望对面的俄罗斯

不得不说,康熙皇帝虽然信息闭塞,头脑还是清晰的,知道沙俄一手要土地,还有一手要贸易,如果失了雅克萨再失尼布楚,那么非但寸土不得,贸易基地还没了,必定气急败坏不肯干休,于是选择做小幅让步,退到额尔古纳一线,也算有理有利有节。

因此,索额图初见戈洛文时便狮子大开口,提出以勒拿河为界,其实也有点外交讹诈的意思。

索额图最初的划界方案

康熙索额图们不知道的是,沙俄方面,屁股坐的其实更不安稳,就在清朝和准噶尔剑拔弩张的时候,俄军正远征克里米亚,和奥斯曼土耳其打作一团,绝不愿再和清朝翻脸,两线作战;就在戈洛文和索额图唇枪舌剑之际,17岁的彼得一世,也正率领他的 少年军 ,镇压了异母姐姐索菲亚策动的射击军叛乱,后把索菲亚关进修道院,彼得才得以亲政,攘外必先安内,他哪顾得上万里之遥的东方大国?

于是乎,双方是麻杆打狼 两头怕,各有退让也各有所得,匆匆忙忙间,便签订了现在存世的《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会场情景模拟

对比三十多年后,中俄划定中段边界的《恰克图条约》,这《尼布楚条约》简直粗疏简陋得令人发指。条约的文本有三种:拉丁文本、满文本和俄文本,因满清与沙俄都不通晓对方的语言,因此实际有双方代表签字盖章确认的,仅为拉丁文本,其他两种文本只作为文书交换所用。而满文、俄文和拉丁文本,分别译成汉语后比对,措辞上又有不少出入之处。

尼布楚条约的拉丁文本

再如,《恰克图条约》的划界,更像是经过了精密测绘的近代勘界合约,引入了人工标志物,在边境线上详细标明了清朝的63个鄂博(又译作敖包,也就是作路标或界碑之用的石堆)和对应的卡伦(哨所),还对贸易往来、边界交往、出入境管理等等具体事务,作了明确规定。

对比《尼布楚条约》那边,还是粗放的以山脉、河流等自然标志物为分界线,条文也很粗放简短。

当然,这并非是雍正比他爸康熙更细心,而是当年双方都着急签约,整个尼布楚谈判只进行了一轮,为期16天,经过了3次全体会议,就达成了协议。

那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这条约究竟便宜了谁呢?

中俄雅克萨之战都投了多少兵力

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共割让了约19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1、1689年9月7日(清朝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外兴安岭以北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划归沙俄。

2、1727年10月21日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中国丧失了贝加尔湖以南的十万平方公里国土。

3、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沙俄强迫清政府割让了包括江东六十四屯在内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

4、1860年,沙俄跟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获得了中国东北4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国第一次彻底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

5、188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在西北地区被割让了4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巴尔喀什湖这个曾经的中国内陆湖永远不再属于中国。扩展资料

1856年,以英法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大清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强了对清国的侵略。

1858年5月28日,俄罗斯帝国逼迫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同年6月13日,又逼迫大清国政府签订了《清俄天津条约》,从中大占便宜,但沙俄仍不满足于所获得的特权和利益。当英法两国向大清国进行更大勒索的时候,俄罗斯帝国竭力怂恿英法联军北上进攻北京、天津,试图利用英法的军事侵略来威胁大清国。同时又拉拢美国,伪装中立,以“调停人”的身份出现,试图最大限度地获取侵略利益。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洗劫一空,并扬言要炮轰北京城,捣毁清皇宫。奉命谈判的恭亲王奕 求和心切,卑躬屈膝地请求沙俄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调停。吓破了胆的奕欣,慌忙表示接受。同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刚过几天,伊格那季耶夫就坚持中俄谈判要对英法保密,并向奕 提交了一份俄清条约草案作为谈判的基础,逼迫清政府接受沙俄的苛刻条件。清政府代表在谈判中受尽屈辱,任人宰割,对俄方的要求不敢提出异议。

11月8日,咸丰皇帝下谕准许奕 签字。

14日,奕 被迫与伊格那季耶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百度百科-中俄北京条约

第一次,清军投入了3000人。其中包括正规军和当地民兵、猎户。俄军有武装哥萨克130多人,其余参战的商人、百姓两、三百人。俄军总兵力是400余人。

第二次,清军投入正规军2000余人。俄军800余人,貌似这次没什么老百姓,都是军队。

这里牵扯一个问题:那就是“注册哥萨克”算正规军,而“非注册哥萨克”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对欧洲,尤其是东欧历史稍有了解的也知道,当年赫梅利尼斯基领导的东乌克兰反波兰大起义,参与的都是“非注册哥萨克”——名义上是老百姓,实际上也都是兵。而“注册哥萨克”起初是隶属波兰的正规军,后期才两股哥萨克双方合流。俄罗斯也是像波兰一样的路数,“注册哥萨克”是正规军,“非注册哥萨克”也都不是善类。

有些不懂欧洲中世纪史的军盲、历史盲拿哥萨克的火枪装备率来考量俄、清两军的火器装备率,由此认为俄军装备比清军好,其实都是扯淡的军盲、历史盲观点。哥萨克作战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火枪装备率特别高。历史上真实的哥萨克军除了赫赫有名的“正规哥萨克骑兵”外,其实步兵才是“非注册哥萨克”的主力。野战擅长用四轮大车环形结营,以全火器部队对抗波兰骑兵。还擅长建筑木制棱堡,非常坚固,易守难攻。

哥萨克其实是长这样的!!!!

哥萨克和正规哥萨克骑兵

军盲、历史盲,麻烦去看看波兰**《火与剑》,了解一下哥萨克是怎么作战的!

17世纪的清军实际上是长这样的!!!!

清军的中亚系火枪

乌兰布通之战

17、18世纪的清军

清军入关前就连火枪骑兵都有,就问谁给军盲们的自信,说清军还是用大刀长矛为主在战斗啊?你们家17世纪的火枪兵不需要冷兵器保护、不跟冷兵器配合作战的?你们以为他们有马克沁、M416还是M1A2啊?黑龙江那边都是边防军为主的兵力,后勤转运困难。真要是主力去了,光火药就供给不上。

17世纪的俄军实际上是长这样的!!!!

17世纪的俄罗斯装甲长矛手

典型的17世纪俄罗斯军官和步兵

毛子火枪兵独具特色的半身斧子,是欧洲攻击力最强的火枪兵(主要是面对骑兵太多,打一、两枪就要近战了),可以削掉军盲们的狗头!脱掉军盲帽子其实也简单,玩玩儿《骑马与砍杀》,就不会说出毛子打仗全靠火枪这样的傻话来!!!

16世纪中期俄军的典型武器是皮肖火绳枪,重量大约在13磅到18磅之间,口径14毫米到18毫米。根据上校亚历山大.克拉弗特1653年的估计,每个士兵连续射击12次就需要携带大约一磅重的弹药,这一磅弹药就足够士兵每周进行三次射击训练。按此计算的话,8700名士兵每周就需要3.5吨的火药,1.5吨的火绳以及35.5吨的铅弹。这还只是和平时期的耗费,上了战场的话更不得了,这样一只部队,放到3到四次排枪据说就要耗费1763磅的火药,四个军团的话大概就需要全军平常一周的火药量。所以敌军火药消耗大,围困让他们补充不上,着是个很正确的打法。

沙皇阿列谢米哈洛维奇在1660年10月在写给沃耶沃达(voyevoda)的朱里.多格鲁基的信中曾提到这些枪是如何使用的: “在20萨金(SAJEN)远的地方射击是扰乱性射击,在5到3萨金远的地方是最佳射击地点,注意射击的时候压低枪身,免得因为后座力使射击偏上。”(萨金SAJEN,俄国长度单位,一萨金=三阿辛(ARSHIN)=6英尺11英寸=2.1米)3到5萨金就是6-10米远。这就是军盲们所谓的“先进武器”!实际上,野战离开了长矛手、四轮大车阵或木制棱堡的保护,这些火枪根本没有用。俄毛是龟缩在易守难攻的木制棱堡里,这样才能跟清军抗衡。

这里就牵扯了第二个问题:棱堡!

但非有点儿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棱堡”这个东西,是在火炮出现后应运而生的,专门对付攻城方火炮,利用本方火器无死角的交叉火力来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在16、17世纪,这玩意儿还是个比较无解的存在。最终在18世纪末期更现代的火炮(榴弹炮)出现后,方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只要不是军盲,都知道棱堡有多难攻。毛子把木头玩儿到了极致,虽然没有砖石结构棱堡那么变态的防御力,但是其防御能力也是相当可观的。清军这点儿兵力如果硬攻,还不够去送死的!

荷兰布尔坦赫要塞

荷兰的布尔坦赫要塞。现存比较有特点的一座棱堡。火力无死角,军盲以为吹吹牛B、敲敲键盘就能攻下了么?

引用一段火炮大大增强,木制棱堡防御力下降时代的战例——1812年,俄、法博罗季诺战役。

“在舍瓦尔季诺东北面的高地上,法国第1军部署了86门火炮,准备炮轰巴格拉季昂棱堡;第3军的40门火炮准备向拉耶夫斯基棱堡开火。此外,法军近卫军的后备炮兵则计划用榴弹炮猛轰俄军堑壕。“

”与此同时,第1军第5师在第4师的配合下,向巴格拉季昂棱堡挺进。由于俄军炮兵巧妙设防,向法军射出一排排炮弹,俄军步兵也将子弹射向挺进中的法军,法军纷纷倒下。双方部队都投入到肉搏战中,战斗异常激烈。法军一度攻占俄军阵地,但在俄军增兵2个旅的情况下,又被强行赶出阵地。”

“上午9时30分,法军第1军向拉耶夫斯基棱堡发起进攻,战斗同样很激烈。法军的第一次进攻被俄军击退,第二次进攻一度攻入棱堡,但俄军最终通过白刃战将法军赶出了阵地。”

“中午时分,俄军收复了拉耶夫斯基棱堡,法军仍需攻克拉耶夫斯基棱堡。由于法军侧翼受到俄军骑兵的威胁,法军第1军对拉耶夫斯基棱堡的进攻被推迟。结果导致已前进至谢苗诺夫斯卡娅前沿的法军第4骑兵军不得不任凭棱堡中的俄军炮火轰击长达2个多小时,并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将近下午3时,法军第1军完成了进攻准备。位于谢苗诺夫斯卡娅和博罗季诺的法军炮兵也集中优势炮火对拉耶夫斯基棱堡实施了交叉火力封锁。随后,又是一场骑兵混战和步兵阵地战。当俄军最终被制服时,棱堡内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军盲们自己看看吧!这还是1812年,火器威力大大增强之后法军进攻木制野战棱堡的惨烈程度!!!竟然拿一百多年前2000清军围困棱堡里的800俄军来说明清军“战斗力低下”还要点儿B脸么你们还?拿破仑的上百门大炮都拿棱堡没辙,你让清军那几门大将军炮对付棱堡?清军可是第一次见欧洲棱堡,也没有如何攻棱堡的教科书,因此围点打援,困死敌人是最好,也是最正确的打法!

还有,攻城兵力本来就不可能1对1,进攻方兵力3:1超过防守方是最低的攻城兵力限度,这是最起码的军事常识!这样来看,清军第一次进攻,由于敌情不明,派出了比较多的兵力,造成了后勤的困难。好在俄毛城堡不怎么坚固,兵力也少,三天拿下。上来猛冲棱堡吃了大亏,改用火炮轰,因此三天击毁棱堡轻松拿下。第二次俄毛去而复返。注意是8月底就回来了,那边9月中开始下雪是常事。等清军反应过来,就已经降雪,后勤转运极为困难,所以只能等第二年夏、秋河流解冻可以行船后再战。毛子那边有充足的时间修筑棱堡,城池也更坚固。但是,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清军只出动了2000人,主要用火炮远程轰击敌军。实际上2000对800,并不是多么大的兵力优势。主要是因为到光绪时期,黑龙江沿岸也不过就六个小城,粮草转运十分困难。清军想出动一万军队,也没有老百姓给他们运粮,所以俄方的说法都是闲扯淡!!!!

最后:“雅克萨之战”,是各种军盲、历史盲、皇汉的鉴定器!盖棺定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管理制度的协定的第二章国界线走向、界标和边界林间_中俄划界谈判开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