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问鼎中原”的典故来自春秋五霸中的?_问鼎中原的典故

“问鼎中原”的典故来自春秋五霸中的?_问鼎中原的典故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5 10:11:16

“问鼎中原”的典故来自春秋五霸中的?

1.楚庄王

2.越王

正确楚庄王

问鼎中原,意思是比喻企图夺取天下。出自《左传》,鲁宣公三年(公元前六零七年),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今河南省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

急求问鼎中原的典故

其实问鼎中原的典故最早是处在《左传》上面的。在公元前606年的时候,当时的楚庄王派兵去攻打陆浑的戎人。当时的陆浑就处在先进河南省嵩县的地方。这个地方距离东周的都城洛阳其实是非常近的。而这个陆浑显然就不是楚庄王的对手。而楚庄王大胜之后也是没有停手,而是振臂一呼,大军朝北开,一直到周天子的领地驻扎。当时的周天子非常的惶恐,便命令部下以慰问军队的名义去打听消息。在周天子的使者来到楚国营地的时候,楚庄王直接问道使者周天子的鼎到底有多大多重呢?而使者是这样回答到。

鼎的轻重是在于品德而并不在于鼎的本身,在从前的夏朝正是有德的王朝,他们吧远方的鬼神画为画像,并且让九州的统治者进贡铜器。铸造了九个大鼎,鼎上还图案。而且所以的东西都已经画到上面了。这让百姓也知道神和怪物是怎么样的。也正因为如此,百姓在进入山川丛林的时候,该去哪不该去哪,这样一来就不会碰到鬼怪。所以社会才会和谐,也能得到上天庇护。在夏桀混乱的时候,鼎被迁到了商朝,600年后去了。商纣王又暴虐不堪。鼎又被签到了周朝。如果一个国家的德性是善良的光明的。那么即使他的鼎比较小那么也是很重的,如果是奸邪无德的国家的话,鼎虽然看起来大,但也一定是轻的。

上天把鼎赐给有名望有德行的人,也是有一定期限的。武成王把九鼎直接固定在郏鄏,他占卜的结果就是能穿30代,国运700年。这是上天下地命令。周朝虽然现在日渐衰路,但天命如此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所以您问周朝鼎的轻重,这也是不能透露的。楚庄王在听说了之后也是不在言语,不久后就下令直接撤军回到了自己的属地,这便是问鼎中原的来历。

问鼎中原这个典故指的是春秋时期哪一历史人物

问鼎中原典故如下: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

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问鼎中原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英文翻译是什么?

楚庄王

成语典故:洛阳是东周的都城.楚庄王亲自领兵打败在陆浑一带的戎族以后,又到周定王的边境阅兵,显示楚国势力的强大,想以此威胁周天子,与他分治天下,吓得周定王立即派大臣王孙满去慰劳他.

庄王一见王孙满就问:“我听说大禹铸有九鼎,从夏传到商,又从商传到周,成为世界上的宝贝,现在放在洛阳.这鼎有多大 有多重 ”

这一劈头盖脑的问话,把王孙满吓呆了.因为九鼎是大禹治水时,用九州进贡的铁铸成的,它是九州的象征,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把它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它标志着天子的尊严,象征着王位的神圣,从来都是奉若神明,不容许任何人过问的.

王孙满呆了一会,赶忙哈起腰,皮笑肉不笑地说:“大王,这九鼎嘛……小人不敢应答啊!”

庄王用轻蔑的口气说:“那九鼎有什么了不起呀 从楚国的仓库里随便拿出一点废铁就足够铸成九鼎!”

王孙满一听这口气,吓得不敢在这里多停留,赶忙向楚王告辞回洛阳.他一边走一边想:自古以来,任何人不敢过问九鼎,今天楚王问九鼎的轻重和大小,而且那样蔑视九鼎,是把周天子没放在眼里,莫非是想灭周朝而统领天下!他越想越害怕,连忙快步往回跑.

此时,周定王在宫里坐立不安,正等着王孙满的消息.王孙满一进宫,周定王劈头就问:“楚国那个叫旅(庄王的名字)的小子说些什么 他对你的态度如何 ”

王孙满急忙下跪,结结巴巴地说:“哎呀,不,不得了呀!这世道变、变、变了啊!”说着呜呜地哭了起来.

周定王见此情景,更着急了,赶忙追问:“你快说,是怎么回事 ”

王孙满一边套一边说:“楚子狗胆包天!他,他问九鼎有多大、多重,他还说,从楚国仓库里随便拿出一点废铁,就足够铸成九鼎.”

庄王问鼎,有损于天子的尊严,更是对周朝政权的威胁.这平素被尊奉如神的周定王一听到这个消息,又生气又害怕,一时沉默不语,呆若木鸡.过了一会,他起身一遍又遍地抚摸九鼎.大臣们知道了这个消息,都来安慰周定王说:“陛下放心,陛下万福!九鼎天命所系.天命不可改变,苍天会保佑您!”

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

典故出处: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成语意思: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通用拼音:wen dǐng zhōng yuan拼音简写:WDZY使用频率:一般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问鼎中原”,夺取天下和器皿“鼎”有何关系?

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如下:

1、问鼎中原源于春秋时期楚庄王北伐晋国,想要夺取中原的九鼎。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在打败了陆浑的戎人后,逐渐成为了中原地区的强国。他野心勃勃,打算向北伐晋,夺取九鼎。当时,九鼎是中原的象征,人们认为谁能拥有九鼎,谁就能拥有天下。

2、楚庄王在攻打晋国的过程中,被一位名叫斗越椒的将领所阻挡。斗越椒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他巧妙地运用了计谋,使得楚庄王陷入了困境。最终,楚庄王被迫与斗越椒签订条约,承认斗越椒为中原的领袖,并向他交纳贡品。

3、然而,斗越椒并没有遵守条约,他仍然想要夺取九鼎。于是,他开始计划攻击楚国,试图夺取九鼎。然而,他的计划被楚庄王得知,楚庄王迅速采取行动,打败了斗越椒的军队,并成功夺回了九鼎。

4、从此以后,“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成为了人们形容那些有野心、企图夺取天下的行为的代名词。它表达了一个国家或个人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和追求。

一些著名的历史典故

1、烽火戏诸侯:源于春秋时期,为了博取褒姒一笑,周幽王点燃烽火台,欺骗诸侯。这个典故现在用来比喻用谎言欺骗他人。

2、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在吴国忍受了三年各种屈辱的生活后,回到越国,为了不忘记在吴国的苦难经历,他卧薪尝胆,以此激励自己。现在这个典故常常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

3、孟母三迁:出自《列女传》,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现在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为了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改变居住环境。

4、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故事中一个人为了一己私欲,在画好的蛇上添了足,结果反而失去了已经得到的东西。这个典故现在用来比喻做无用功,反而坏事。

5、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故事中的孟尝君门客“装狗偷裘,助其脱身”,和“学鸡啼叫,骗开城门”。这个典故现在用来比喻略有卑微的技能或专长的人。

鼎本来是古代烹饪的器具,最早的鼎是由黏土烧制而成,后来又有了青铜器做的铜鼎。鼎被视作传国的重要的器具,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因此鼎就被赋予“显赫”、“尊贵”、“重大”的意义,也有很多成语也说明了鼎的意思,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等。

鼎又是用来记录功绩的礼器,周代的时候,国君或者功臣在重大的庆典或者接受赏赐的时候都会铸鼎来彰显自己的功绩,记录重大的盛况。

“问鼎中原”的典故出自《左传·宣公三年》,主要写的内容就是楚庄王借口讨伐入侵者为理由把楚国的军队开到了东周的首府洛阳,在周天子的境内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周定王感到非常不安,于是派遣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重量。言外之意非常明确了,他想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于道德的有无,不在鼎的大小轻重。

因为当初的夏禹有德,各地的诸侯都拥戴他,随之进贡许多的铜材,夏朝才能铸成九鼎,用九鼎来观察万物。后来夏桀昏庸,鼎也随之传给了商。

商纣暴虐,鼎又传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然小但是不能轻易移动,但是如果天子没有德,鼎即使再大也会被移动。周朝的国运还没有完结,鼎的大小轻重是不能询问的。”

楚庄王听了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将企图夺权的都称为“问鼎”。

“问鼎中原”的典故来自春秋五霸中的?_问鼎中原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