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教师如何备好一节课_怎样备好一节课

教师如何备好一节课_怎样备好一节课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5 10:15:27

如何备好一节课?是每一位当教师必须面对的、永恒的主题。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从认识备课开始

其实,我们老师都心理明白备课是每天去上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

二、从备课的特点入手,这就必须做到连接理论与实践。

教师就要努力使自己做到预设与生成的兼顾;静态与动态的互补。

三、从编写教案意义出发,明白自己所做的价值何在。

首先,教师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整体上把握和驾驭自己课堂教学的过程。其次,教师编写教案有利于促进和形成自己课堂教学活动的良好循环。再次,教师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最后,教师编写教案有利于成就教师自我专业技能基本功。

四、从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去编写,既适合自己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可操作性的教案,又能体现出学生已有经验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完全适合因材施教的教案。

五、从备课的基本策略去认真思考,力求自己能做到“三知”即知教材,知学生,知教法;“三寻”即寻思路,寻方法,寻讲练结合点。

六、从备课的常规十项目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完整的备课。一备课题,二备教学目标,三备教学重点,四备教学难点,五备教具,六备课型,七备课时,八备教学过程,九备作业,十备教学板书设计。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备好一节课,就要先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可操作的教学方法和媒体,最终形成切实可行的教案。

怎么做到有效备课

身为一名教师,备课是习以为常的工作,也是教学的基本环节。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得备好课。如何备好一节课,使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佳,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备课与“有效教学”息息相关。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教育界人士的不懈追求,教育实践者们也一直在追求更好的教学方式,并试图在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下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想获得这种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备好课就是重要前提条件。 (二)备课的内涵 备课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好课是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了教师如何备课的问题。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大家: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一些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技巧不断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使得他们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他们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心智上的训练。

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按照我们的理解,“备课”应具有狭义和广义两重内涵。“狭义的备课”是教师认真研究当前学生的水平特点和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得到应有发展的教法和学法问题,目的是上好现在的课。 “广义的备课”是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终生备课,形成教师自己的知识海洋。”——上好未来的课。“广义的备课”主要靠教师们平时的积累,通过广泛学习掌握本门课程乃至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及相关知识。本文主要和大家探讨“狭义的备课”。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对于在教育战线的同志来说一点也不夸张。上课难,上英语课更难;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教师不但要学好它;而且要组织好它,才能较好地授之于学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英语课程教育目标在由单纯传授知识向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方向转变,这也促使英语教师备课时作一定的转变。以下几个方面是备课要求主要做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一)钻研教材。 1.备好教材。 作为教师如果在上课之前连最起码的教学要求,教学目的都没有弄清楚,教学重点、难点也不明白,那又从何而谈来教学生呢?教学这一过程本来就是教师把教材的内容和各个知识点的一种整合,且以最适宜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所以在备课之前我们应该明白所教单元课文在本册书中所处地位,确定任务核心,进一步弄清楚本单元重难点,再围绕重难点内容去选材;组织教学内容;选取典型例子,来说明清楚相关内容,安排好教学活动,组织好课堂学习。 当然并不一定要按教材安排内容顺序去教学,这得根据所教学内容而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在备课时要注重对教材的灵活安排和处理,尽量想方设法营造开放、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融入在英语的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汲取相关知识,在操练中强化知识,增强语感。这是我们在备教材时最应该考虑的一步。 2.备好新课标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全面推进,教师无论是在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手段上都做了一定的调整;要求教师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标要求;适应教材改革;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观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教师必须熟悉新课标内容,掌握新课标要求,了解各单元的话题和语言目标;明白在每一个阶段要求学生掌握什么,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水平,教师还要明白在每一单元授予学生哪些内容和知识点,认真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将任务分配进每一个课时中,将语言和任务结合起来,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不偏不离。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全面发展,注重能力,讲究运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了解学生。即备学生。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少了一方教学都是无意义的,而学生却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就是将课本知识逐渐转化为学生的财富,这话说来简单,可做起来却难,由于所教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要备好学生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全班学生的基础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选用适当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作为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再针对学生的基础和兴趣选择适当的例子进行教学。可采用分层次教学,对于厌学英语的那一部分,教师可了解他们的爱好和兴趣,再找一些他们喜爱的常识性生活例子进行训练,推荐简单的英文资料让他们去阅读,这样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如某同学喜欢足球,我们可找一些关于足球明星方面的简单英文知识让他去了解,从而逐步激发该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之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从“我要学”转为“我想学”,从“我想学”转为“我爱学”,最后到“我乐学”和“我会学”。 (三) 设计教法。即备方法。 新的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新课程是在任务型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的语言教学理念是:强调语言应用,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突出实践能力。同时任务型英语教学要求教师迅速更新和转变教学理念。因而教师要面临新的挑战;自身谋求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教师要做课程设计的主体、做教材的主人、做自身课程的评价者。为此,英语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有效的学习英语,就得在教学方法上去下功夫,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去选择教学方法,使得那些复杂、难懂、抽象化的知识转化为简单化、容易化、具体化。这就要在备课时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使课堂富有创新、形象、生动和具有艺术性。当然,在上课之时也应该根据课堂情况灵活调控和安排,也不忘大胆尝试和探索,努力创新。 (四)其他的备课工作。 1.设计和编写教案。

教案是上课的主要依据,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去编写,可详可略,形式多样,便于加强课堂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要考虑好以下几个方面:

(2)设计好练习,使学生能够对本节课教师所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实践和操作,在此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技能。如在教授汽车专业课时,就要针对它们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设计好相应的练习并留有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

(3)设计好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不一定都选取教材上现成的习题,也可以自编习题。习题一定要做到精选,要有针对性,是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最好体现,同时体现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4)设计好板书内容。所设计的板书应是主要教学内容的展示,是知识形成过程的展示,是知识间逻辑关系的展现,以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课后复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要备好相关文化知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上课不仅仅是为上课而上课,而是要传授各种有用的知识给学生和教学生学会做人。因而,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在授课之时都会遇到许多科学文化知识,如果不认真备好课,难免会对遇到的问题发愣,如在课堂中经常会遇到而学生又会问的DV(数码摄像机)、3-D(三维)、SIM(客户身份识别卡)等方面的一些英文字母出现,如果仅凭书本上的知识是根本无法知道其含义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天文地理、人物、科技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在备课时要认真仔细地查阅相关知识,真正做到能在上课时胸有成竹、顺手拈来、心里不慌。 3.备教具。

包括各种演示模型、挂图、投影片、自制教具、现场教学实物及工量具、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等。为保证实际操作中的成功率,教师在上课前应将所用手段事先操作一遍。 三.结论 1.要上好一节英语课除了备好以上几个方面之外,也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治学的态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种问题和课堂突发事件。在备课上多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多一分的效果。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泛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才能与时俱进。 2.要使教学有效性达到最佳效果,首要问题是备好一节课,力争在备课环节的优化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才能发挥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掌握终生学习必备的知识与技

教师如何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想真正的上好一节课,备课是关键,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与坏。通过备课,你可以查出在应传授的知识上还有什么遗漏,该准备的是否都准备好了,然后你才能胸有成竹的走向讲台,“传道、授业、解惑”。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备好一节课小学数学课 怎样才能达到备课的最高境界 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1、了解本班的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上课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实际情况,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因此在设计教案时,要真正吃透学生,深入分析学生的基础,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一样。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怎样让学生自主的学会知识,还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考虑如何设计练习题,不仅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还要有层次性,能够照顾到全班学生。尤其重要的.是还要想到这节课那些同学学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好在课上作重点地辅导、点拨。只有这样才能把课上好,上实,才能真正做到促进全班学生的发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2、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

教师课前必须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还没有掌握,有多少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能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引导。

3、了解学生的心理准备状况

了解学生心理是备好课的切入口和关键。要获得成功,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加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备课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等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容存在的偏见或误解,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再创造,力求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

二、要吃透教材,科学地确定好教学目标

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恰当地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这个环节上,要深入理解这一部分内容和前后的知识是如何衔接的,有几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是什么联系,哪一个知识点最关键。只有抓住这些,教师上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教学。

三、要备重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一堂课有灵魂。

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四、要备交点

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

五、要备疑点

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

六、备课要设计自主探索的环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为此,我们要使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各种资源,为学生设计自主探究的学习环节。备课时应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凡是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师要点拔引导,让学生去主动建构;凡是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可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相帮助学习。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时,可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第一层次,认为自己能够解决,可以自己独立尝试进行化简比。第二层次,认为感到困难的,可以打开课本进行自学,教材是怎么做的 第三层次,经过自己努力后还有困难,可以请教他人,求得别人帮助。

七、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发教材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本人的教学风格等特殊性实现有效的整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要,才能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写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将平时星星点点的启发和顿误、有特色的教学经验和典型问题记录下来,既要记成功之举,也要记“败笔之处”:既要记学生的见解,又要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变万化法,更要记下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更能为写教学论文提供题材,为教育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个人备课要做到哪五备

在新课程背景下,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广泛的积累,对教学内容进行刻苦的钻研,对教学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教学步骤进行周密的安排,对教法和学法进行认真的探讨,只有这样把课备好了,才能把每节课上好。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可以说学生是接受式的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怎样备课呢?由于大多数小学课程简单易于教授,许多教师从来不备课,上课的时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地方就说什么,学生没有积极性、目的性,学习效果差。这当然是由一定的客观条件造成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材的价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

2、备课每一节课的教材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具体做法如下: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信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3、备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4、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教师应把程序式课堂教学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策略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个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遵循“教无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多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一般来讲,教师要预测的教学程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的。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艺术性的引导,教师的导向更重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什么事都是学生说的算,在民主的基础上还要集中,否则是另一个样子(混乱的,无头绪的)。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5、备好教学组织形式

小学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组织教学形式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我们认为学生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桌,从独立学习到同桌的互帮互学。同桌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不用可以吗 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 问题怎么提 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教师该如何点拨 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我想,备课时只有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6、备好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评价必须应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伦理道德修养、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评价可以从认知、操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有: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评。我们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结束后以哪一项作为评价的重心,从而布置学生书面或者练习要求。

7、写心得体会

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过要把课上好,首先要把课备好。陌生的教材要求备课,熟悉的教材也要求备课,年轻教师必须备课,老教师也要备课,教师应为自己立一条戒律:“不上无准备的课”。

如何备好一节课

个人备课要做到哪五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一。在抓备课环节这一关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实。因此,我们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

(一) 备课标

学习、理解和熟悉教学课标是备课的基本内容。只有钻研教学课标,才能了解所授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和"三基"内容及要求;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弱点;考虑对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确而恰当的要求。

(二)备教材

首先教师要通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特点,作到心中有数。

教师拿到教材后,要认真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内容和编排意图,对照《课程标准》对学段的要求,针对本班学生基础和水平,确立一学期的目标,整体制定课时计划,合理地安排各部分教学内容,避免随意性,有的则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有备而学。

其次要做好一个单元或章节的备课。要了解本单元和章节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本单元或章节的内容要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以及时间的分配等内容。在通读一单元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每课的落脚点和具体目标。

最后备好一节课。

(三):备学生,分析学情。

1、分析学情的.方法。了解学生实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历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批改作业,与学生交谈辅导,测验考试,课堂提问等,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这些都是有效的方法。

2、了解学情的内容。

3、了解学生间的关系。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而且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在学生间的交流碰撞中理解、感悟、激发灵感,进行创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也应重视调查研究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情况。

4、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包括学习的动机、目的、情感、意志、自制力以及学生的性格气质等,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完成的方式方法,进展快慢,完成程度以及与师生的配合程度等,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尽量发挥学生的优点而克服其弱点。

(四)备教法

备教法,即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设计提高课堂实效的教学方法。

(五)编写教案

教案是上课的主要依据,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去编写,可详可略,形式多样,便于加强课堂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课前备课遵循三个步骤:

个人备课

1、钻研课标和教材:掌握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本章(单元)本节(课)教材在实现整体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要求。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科学、思想内容和内在联系,明确重点、难点、“三维目标”,落实要求。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了解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当地建设实际,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扩展知识面。

2、深入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对象的共性和个性学情(如学习目的、兴趣、基础、难点、疑点、自觉能力等),确定教学内容的多少,深浅和进度的快慢,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确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4、补充、删减或改进实验和练习、作业,并实地演作一遍。

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必须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

2、集体备课由学科年级备课组长主持,要求做到“三定”:定时、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3、集体备课时间每学科每周不得少于一课时。

4、集体备课的任务是经过充分研究讨论,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统一课时安排。研究教材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法;研究教法,交流经验;选择练习及作业题。

5、在集体备课中,要充分发挥“老带新、新促老”的作用,使之成为培养和锻炼骨干教师的基础。

制定课时计划(教案)

1、上课前每课时必须有一个独立完整的教案,作为上课的依据。无教案不能上课。

2、每个教案都要求至少在授课的两天前完成。

3、学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要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编写情况,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4、教案的格式应根据教学模式进行编写,但教学有模而无定模,不强求一律,要体现各学科内容的特点。

5、每节课的教案应体现出以下几项内容:授课班级、时间和课题;教学目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和教育等几个方面);课的类型和结构步骤;教学各环节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上练习与课后作业;板书设计;课后记载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如:如何科学地传授基础知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增强教学的思想性;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表达能力;如何指导学习方法;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等。

如何备好一堂课

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准备:

一、解读文本

二、挖掘意图

三、确定目标

四、设计环节

五、选择方法

具体做法:

(一)读

我们拿到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应该做什么呢?

于永正老师说:首先要钻研好教材。

我每次备课都是先埋头读课文,读呀,想呀,想呀,读呀,什么时候都出门道来了,什么时候兴奋起来了,什么时候才肯罢休。只要我读的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那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读到这种程度,即使不写教案,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有法。读懂,读出文章的妙处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要读出感情来。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也会使语文教学富有趣味性。

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反过来说,抓住一个“读”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提到:“从文本中寻找教育的线索并不意味着对他盲从;我听过或上过如此拘泥于文本的、最索然无味的课,使人觉得我们还不如呆在家里。我认为一篇好的文本是那样一种,从根本上说是完好的,但又有着足够的未阐明的缺口——又一个悖论——他不能像菜谱一样被遵从。

学生们不会从一篇完美无暇的、只提出正确问题并且都给了正确答案的文本中学会学习,但是一篇断断续续、含糊不清的文本,却需要我们投入,提供给学生进入到他们自己的思想中去讨论和思考的空间,真正的学习就发生了。从一篇文本中提取教育线索,这就意味着不仅要寻找这篇文本能交给我们什么,而且要寻找我们能交给这篇文本什么。”

(二)设计教学程序

1.一节课,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意性。一节课哪怕只有一点,两点,哪怕是一个精当有意思的提问,只要出其不意就会使学生感到有趣味。

2.提前设计好流程

构思学习过程,选择教材,设计作业和练习,以及计划时间。

(三)构建学习共同体

课堂上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空间和时间都占满。不要以为以自己努力学习来的权威知识占据全部空间,就是在对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

我要开放学习空间,把我们要学的最重要的知识——教学难点作为我们的学习主体,老师和学生都是参与者,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于这个教学点。

在一个以主题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要为这个伟大事物提供一种声音,一种能力,独立地把真理说出来,让学生都能听到或理解,而不仅仅是借助教师的声音说出真理。当伟大事物为自己说话时,教师和学生更可能进入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会瓦解学生或教师的自我之中,而且知道要对核心的主体负责。

(四)以一个小的教学点切入

当我们把所有的相关的知识都一起灌给学生时,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对知识的掌握也会一闪而过。

人脑根本没法一面听滔滔不绝的演讲,一面把所有的知识都记住。

在成为课堂的空间里,怎样最有效的使用我和学生共同分享的短暂时间呢?

我们可以呈现少量关于这个领域的重要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己思考并与他人分享,这样我们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创造了空间,并尊重所探讨问题的内容。

只要我们要记住每个学科的核心都有一个格式塔,一个内在的逻辑,一个与伟大事物相关联的特有模式,答案就随之而来了。

对一门学科表示敬意的最佳方法就是少而精,而不要去覆盖整个领域。

这样进行教学,我们不但不会遗弃促使我们要教完所有内容的道德规范,反而会更深切地去尊敬他。

从微观小宇宙出发的教学中,我们要同时对主体和学生负责任,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从哪里来,和它的含义是什么?

这就是微观教学。

(五)开放教学空间与技术手段

在向一个新的教学法进发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日子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服务不好,我们的内疚感因此而加深,为了抵消内疚感,我需要至少两样东西:一样是开放学习空间时我做事的理念,另一样是认识维持一个开放的空间所需的技术手段。

我一定把课程设计成这样:让学生全神贯注于互动中而非填鸭,克服总想把信息放给学生的倾向,让他们直接面对主体、彼此和自己;我一定给学生阅读一些他们需要知道的东西,但要留出学生可自己思考的空间,又因基本教材往往有这个优点,我一定熟读所教领域的文献;我一定要创设一些让他们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的练习,以及证明他们已经学会了多少内容的作业;我一定要建立一个允许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表,同时也有时间掌握计划中必须学会的事实的。

如何备好一堂课如下:

1、把握目标,因材施教那么怎么去备课呢?我认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教材,但是,仅是了解还不够,还要钻研教材,深挖教材,更要超越教材。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也就是说,备课其实就是要走出教材,要挖掘出新的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熟练的驾驭教材,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学目标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确立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备课前,教师应首先把握本学科的总目标和各阶段的段目标,从而在备课时才能做到有的防矢。

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可以设定教学目标,并且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另外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让每个学生在一节课下来都有一定的收获,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确定与突破重点、难点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的活动,重点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针对学校的条件、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合理确定重点、难点及其分布,能够使其前后内容相互照应。围绕重、难点的突破去设计准备活动、学习活动,才能使课堂更具实效性。

3、认真反思,教无止境很多时候课堂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这不仅需要老师灵活应对,更需要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最好是作为案例记录下来并做分析。

这样有助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学生的表现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并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所以,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备课的停止。课后的反思。

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自身理论的提升,是备好下一堂课的基础。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我们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让自己在备课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变得“丰厚”起来。

教师如何备好一节课_怎样备好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