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为什么中国历届阅兵仪式上女兵的精彩亮相呢?_世界各国阅兵式

为什么中国历届阅兵仪式上女兵的精彩亮相呢?_世界各国阅兵式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5 10:16:48

中国每次进行阅兵式的时候,总是会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因为每次中国亮相的武器都不会重重样,总有一些新式武器或者是没有亮相的武器出现。这是西方国家了解中国实力的一个好机会,他们自然不会错过。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祖国的强大我们早就知道了,因此看最帅天团英姿飒爽的表演才是重头戏。

要当要是当中国阅兵遇上世界阅兵会并发出什么奇妙的火花呢?中国的阅兵方阵规模最大,也是最为整齐划一的队伍。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没有一点瑕疵。而在每届的阅兵仪式上,中国的女兵方队成了很亮丽的风景线。就比如去年亮相的两个女兵方阵。其中民兵方队的女兵穿着相对艳丽,从你的眼神眼前经过,真的是离不开眼镜。当你看过了其他国家的阅兵,再看压轴出场的中国女兵,你会深深的觉得他们真的是给国家长脸。

首先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军队文化。美国很少举行大规模的阅兵,他们的士兵出现的时候就就像是一般的游行一样,遇到热情的群众,这些大兵还会挥手打招呼。泰国的阅兵队伍衣服倒是很亮眼,就是走路的姿势让人看着有点别扭,感觉一不小心就容易顺拐。印度的阅兵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女兵方队出场的时候,气势是足够的,就是可能长期进行高强度的训练,皮肤比较黝黑暗沉。只是她们的风头最后还是会被摩托车杂耍表演给抢占了。

1958年国庆节举行盛大阅兵式。由工人、农民、学生组成的众多民兵方队出现在受阅队伍中。这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0次国庆阅兵。这次阅兵规模空前,女兵方队是此次受阅方队中的新鲜血液,由当年著名的 白求恩卫生学校 (即今天的北京军区军医学校)的学员组成。

在整个阅兵典礼进行当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画面之一,就是军中姐妹花率领女兵方队英姿飒爽地走过主席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共举行了多少次国庆大阅兵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苏联政府曾经在莫斯科红场举行过多次阅兵。

然而,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举行的红场阅兵却异乎寻常,因为此时恰逢苏联军民拼死保卫莫斯科最为关键、也最为艰难的时刻。

战争时代如此,在和平时代,阅兵的意义也同样是如此。

面对一时的挫折,面对不利的形势,面对激烈的舆情和低落的民心,不犹豫、不丧气、不为一时的困难所吓倒,不怕有人在阅兵那天发出骂声,按既定的方针,做好该做的事。

1941年5月1的阅兵式是苏联在卫国战争之前的最后一次阅兵,在此次阅兵后的6月22日纳粹德国实施了巴巴罗萨作战计划即对苏作战,苏联卫国战争全面爆发。

10月底,德军兵锋距离莫斯科只有70到100公里。当时苏军白天黑夜都在战斗,将一切都献给了前线28日,斯大林盯着莫斯科军区司令阿尔捷米耶夫:“用莫斯科阅兵纪念十月革命24周年,准备阅兵吧!一定要找到所需的部队。炮兵总局会以炮兵相助,坦克也会有的。”

此前,红场已经根据战役伪装计划的要求整个穿上了“迷彩服”,现在要搞成过节的样子,难度可想而知。斯大林指示,一切多余的东西都要弄走,列宁墓要解除伪装。为应对空袭,斯大林提出要准备好急救车和卫生队,他特别强调:“总而言之,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不会中止阅兵。”

莫斯科岌岌可危,全世界的目光都瞄准了这座红色首都!

历史不会忘记,在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当中,中国守军尽管顽强抵抗,但是由于指挥部的严重失误造成了南京城防御作战的一次巨大的悲剧!

使得5万多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被日军屠杀!30多万民众惨遭杀戮。而现在,几乎同样的情景在莫斯科上演。大家都在看,在首都兵临城下的时候,苏联是如何保卫自己的首都?

决不屈服——这是斯大林和苏联最高统帅部向全世界的回答!

在莫斯科红场阅兵中,斯大林发表了重要讲话,现做部分摘选:

红军和红海军战士、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男女游击队员同志们!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匪军的力量。处在德国侵略者压迫下被奴役的欧洲各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他们的解放者。伟大的解放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不要辜负这个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正义战争。

总的来说,这次阅兵活动的组织实施都相当成功,在整个过程中只发生了一些小纰漏。

例如在阅兵仪式中,2辆排在受阅队列末尾的T-34/76坦克刚刚经过观礼台就突然转弯。事情很快查明,原来坦克兵在来到红场之前就接到通知,敌人有可能在阅兵期间发动进攻,要求他们在阅兵结束后立即返回战场。

不过,壮观是壮观,从战术角度,苏联在二战时期的表现还是让人诟病。

苏联武装力量在整个二战期间的死亡总数达到了2640万人,这对于的地广人稀的苏联来说,简直就是个非常难以想象的数字。

苏联无论是进攻和防御,都强调服从、勇敢和气势,对战术的研究不够、士兵的相应训练也不够。

或许,斯大林和朱可夫对这方面的准备过于忽视,芬兰战争的失败教训并没有认真的总结,以至于在战争的开始阶段,完全没有想到是德国坦克数量3倍、飞机数量5.5倍的苏军,却不堪一击。

被苏联宣传为光荣胜利的普罗霍夫克坦克战,实际上德国只损失了5辆坦克,另有54辆坦克和突击炮损坏。

苏方损失了334辆坦克和自动火炮,另有400辆受损,完全不成比例。

开国大典阅兵式是怎样点面结合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5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2009年国庆60周年、2019年国庆70周年的四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

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

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千奇百怪:

据统计,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

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歼灭了拿破仑的6万远征军,在太子港宣布独立,从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国庆节。墨西哥、加纳等国也是如此。还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

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

1789年的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政权。另有一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

美国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日子为国庆日。

加拿大以英国议会1867年7月1日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这一天为国庆节。还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国庆节

国庆节的阅兵仪式的描写

开国大典阅兵式通过方队编组表演与阅兵场地形成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在阅兵式的编排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阅兵式中的点即指的是各参加方队的编组和表演,如军队、武器装备等方面。这些方队精良编组、整齐划一,通过队列变换、军号鸣奏等方式展现了军队的纪律性和战斗力。同时,还有一些特技队伍或特色方队,如步操队、女子方队等,为整个阅兵式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采。

而阅兵式中的面指的是整个仪式的氛围和背景。阅兵式通常在国庆节或其它重要纪念日举行,会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场地,如天安门广场。这些场地被布置得庄严肃穆,如国旗、花坛、典礼台等元素都会被精心安排,营造出一种威严而庄重的氛围。阅兵式还会邀请国外使节和嘉宾参加,凸显国家的开放和友好形象。

点面结合在阅兵式中发挥了重要的效果。一方面,点的精心编排和面的庄重氛围相结合,使整个阅兵式显得井然有序、庄重隆重。精良编组的方队展示了军队的纪律性和战斗力,特技队伍和特色方队则增添了阅兵式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点面结合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内观众通过电视直播等方式亲眼目睹了阅兵式的盛况,体验到了国家的威严和强大。而国外观众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获知了阅兵式的消息,对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国家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开国大典阅兵式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既展示了中国军队的纪律性和战斗力,又营造了庄重而庄严的氛围。它不仅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了中国的国力和发展成果,还加强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点面结合在阅兵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整个仪式更加庄重、精彩和富有意义。

点面结合的作用

1、点面结合不仅在编排和氛围上体现,也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阅兵式的主题通常是表达国家的独立、自强和和平愿望。通过点的展示,如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科技创新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潜力。这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自信和实力。而面的营造、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愿望和对国际社会的友好姿态。

2、点面结合还在文化交流上发挥作用。随着国际间的增进了解和交流,阅兵式也成为了不同国家间互学互鉴、文化交流的平台。在阅兵式中,中国常常会邀请来自其它国家的方队参加,以展示各国的军事文化和友好关系。这不仅能够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也有助于推动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

明朝十万人大阅兵震惊世界西亚各国争相示好

国庆节的阅兵仪式的描写如下:

随着一个个镜头的播放,热爱祖国的情感冉冉而起。看着每一个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正步走过天安门,我非常激动,仿佛跟着节奏也走向天安门广场。

看着纪念碑前的宽大的花屏上不断变换的“祖国万岁”“热爱人民”等字幕,感觉很新奇!这不同颜色的字幕是怎么变的呢?设计者真了不起!

当美丽的女兵走过天安门前,我更加觉得自豪。看完158架飞机陆续变着花样,吐着彩雾,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内心更是感到骄傲!中国人民正走向强大!是啊,60年的历程,中国在成长,中国在进步,中国正在走向成熟。

阅兵仪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阅兵,是指在中国***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武装力量,在国庆大典举行的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是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的重要形式。

历次大阅兵都是向中国人民汇报武装力量建设的新成就。通过阅兵彰显了国家主权,突出了国防实力,展示了中国政府维护国家和地区安全的力量和决心。

中国特色:

国庆阅兵,各国都搞,但“中国式阅兵”独具特色。新中国历次国庆阅兵与时代背景、国情军情紧密相连,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一是规模宏大。在中国举行的14次国庆阅兵中,受阅官兵人数一般均在万人左右。

1950年国庆1周年阅兵时,官兵总数达到2.4万人,即使在人数较少的1957年阅兵中,受阅官兵也有7000多人。中国的阅兵规模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这与中国是人口大国、兵员大国密切相关。

历史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十分重视阅兵。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先后举行过3次较有影响的阅兵:一次是1934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瑞金县大埔桥红场举行的规模较大的“八一”阅兵。

一次是1944年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三五九旅奉命北上开赴抗日前线时,在延安机场举行的阅兵;另一次是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从河北西柏坡抵达北平时,在西苑机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

明代阅兵:对于现代国家来说,阅兵不仅是宣示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式,也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苏联和美国都有举世瞩目的阅兵仪式。历史上的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几次大阅兵,非常激动人心。在明朝历史上,永乐皇帝朱棣曾经有一次震惊世界的阅兵。

说到明朝的阅兵,就不得不说明一下明朝建立初期的国际形势了。明朝推翻了元朝,但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有三个还存在。武二年,朱元璋调集四十万大军,分三路向北进军,彻底把逃离漠北的北元朝廷变成了游牧民族。然而,从那时起,大量曾在元朝任职的蒙古和回族官员流亡到中亚和西亚的国家。这些外来僧人拼命鼓动所在国的君主对明朝采取敌视态度。

370年,西察合台汗国权臣帖木儿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察合台汗国,建立了著名的帖木儿帝国。打败奥斯曼土耳其人后,帖木儿立即开始准备远征中国,派间谍来京,在接待埃及使节时公开羞辱被关押了8年的驻华使节吉果。然后在撒马尔罕召开蒙古会议,高举反明光复大旗。然而蒙古本部的鞑靼反派却跑到南京来报喜。永乐四年,帖木儿大举东征,号称百万大军,实际兵力二十万。这个时候明朝在河西和哈密已经准备好了。然而不久之后,帖木儿在东征途中病死,一场大战烟消云散。此后,帖木儿帝国的诸侯们为争夺职位,陷入内战。所谓的讨伐中国是疯狂的。明朝朱棣继位后,一方面派遣郑和下西洋以提高国威,另一方面派遣陈诚出使西域。帖木儿帝国的继承者沙哈茹放弃了仇视中国的政策,向明朝派遣了特使,在朱元璋时代。但是中亚国家的反华势力还在。另一方面,郑和在永乐十八年前曾五次下西洋,但去了印度洋后又返回。原因是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控制了红海盆地,禁止东方舰队进入。从此,中亚、西亚各国正式承认大明朝的地位,成为元朝之后的天朝。但是,各国也对明朝的真实实力心存疑虑。因此,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来宣示明朝的强大,巩固其与中亚、西亚各国的朝贡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阅兵恰恰是最好的机会。永乐十六年,明朝派遣陈诚为出使中亚的使者。随后,中亚和西亚各国代表团随中国代表团回访。永乐十八年七月,这支由中西亚二十国六百人组成的使团抵达嘉峪关。朱棣派出6000名精锐骑兵沿嘉峪关护送,并参观了明朝的九边军镇。在每一个军事重镇,明朝都专门派明军中的蒙古、回民军官接待,并推行明朝的民族平等政策。明朝虐待蒙古和回民的谣言被击破。明朝九边强大的军事实力也给各国使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乐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朱棣在京宫接见了各国使节。所有的使节都鞠躬,但帖木儿的使节坚持鞠躬,但朱棣没有我不在乎。这支帖木儿使团的首领是帖木儿帝国的宰相阿杜沙,协定者是曾经追随帖木儿的名将盖苏耶丁,他在自己的国家也免于鞠躬。外交礼仪结束后,朱棣安排代表团访问了山东、河南和江苏,参观了包括山东夫子庙在内的许多名胜古迹,亲眼目睹了中国内陆城市的繁荣。两个月后,各国使团获悉朱棣将在京周边展开大规模搜捕,并邀请各国使团前往参观。永乐十九年三月,狩猎在北京以北的怀来正式开始,共动员十万大军。朱棣从第五军营,第三营,安精心挑选的精英

这一次,帖木儿的使臣们率先下跪磕头,磕头触地,全然不顾我国没有这一习俗。帖木儿这位美国特使甚至奉承说,帖木儿这次赠送的名马是帖木儿国王的父亲帖木儿给王庆用过的皇家坐骑并把它送给朱棣,以表达他最崇高的敬意。朱棣给特使写了一封亲笔信,并转交给了帖木儿国王,信中他祝愿两国人民永远享有和平与幸福。这场声势浩大的阅兵无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出席这一仪式的各国外交使节总数达到27个国家。明朝军事强国、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巨大反响。从此,中西亚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明朝末年,仅帖木儿帝国就向中国派遣使节60多次。这次阅兵的细节在中亚各国的典籍中也有记载。在他的回忆录中,帖木儿代表盖苏耶丁坦言:不得不承认,大皇帝死在东征路上是一件幸运的事,保全了他一生的名声。另一个连锁反应是,观看阅兵式的埃及使节回国后,埃及立即解除了对红海东方商船的禁令。之后,最后一次下西洋的郑和终于到达了红海沿岸,不仅使红海地区的国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也实现了他作为穆斯林去麦加朝圣的毕生愿望。

为什么中国历届阅兵仪式上女兵的精彩亮相呢?_世界各国阅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