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彭佩云的履历_国家计生委主任

彭佩云的履历_国家计生委主任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5 10:22:31

1945年——1947年,西南联合大学社会系学习并参加“民青”,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文系学习;

1947年——1949年,清华大学社会系学习,任地下党支部书记、地下党总支部委员;

1949年——1950年,清华大学党总支部书记;

1950年——1953年,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学校支部工作科干事;

1953年——1959年,中共北京市委高等学校委员会常委、办公室主任;

1959年——1964年,中共北京市委大学科学工作部大学组组长、市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委员;

1964年——1966年,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1966年——1975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后下放劳动;

1975年——1977年,北京大学政治部宣传组工作;

1977年——1978年,北京化工学院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

1978年——1979年,国家科委一局负责人;

1979年——1982年,教育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党组成员;

1982年——1985年,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985年——1987年,国家教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1987年——1988年,国家教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兼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1988年4月——1993年3月,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1993年3月——1997年12月,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1997年12月——1998年3月,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1998年3月——2003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98年9月——当选全国妇联主席;

1999年——中国红十字会第七届会长;

2004年——2009年10月,中国红十字会第八届会长;

2008年10月——被推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兼任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名誉会长。

在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为中纪委委员,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

凤城街道办事处的大事记

1994年6月,彭佩云同志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的全国计生委主任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走“三结合”的道路是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希望之路,是深化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必由之路。盐城会议以来,各地加快了推广“三结合”的步伐,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涌现、发展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经验。

1.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新的思路逐渐清晰

盐城会议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成为各地推广“三结合”工作的关键一环。各级领导在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后认为,“三结合”不仅是方法问题,而且是方向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是实践问题。在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计划生育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必须走好“三结合”之路。人口问题是发展问题,它与解决妇女问题和农民问题密切相关。推广“三结合”是两种生产一起抓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顺应了农民勤劳致富、追求文明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是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

国家计生委于1994年10月在四川省广汉市召开了全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讨会,17个省的23个县(市)的党政主要领导、部分人口专家和省计生委主任参加了研讨会。大家感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过去仅靠减缓人口增长速度解决人口问题,单纯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会议一致认为,应从更宽的角度来认识人口问题,在更广泛的领域采取综合措施,寻找新的结合点,形成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巨大合力。从吉林、辽宁等省总结出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的经验,到盐城市实施“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及四川省采取强有力的政府行为在促进农村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上作出综合决策,各地对进一步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思路逐渐清晰。

1995年3月,在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国家计生委常务副主任张维庆同志指出,“三为主”与“三结合”是广大群众在计划生育实践中的创造,反映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把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社会制约与利益导向相结合,适应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因而成为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两条重要经验。中央领导同志多次给予充分肯定,指出这是解决人口问题和加快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一条正确道路。

针对国情、省情、地(市)情的现状和新的历史时期计划生育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许多地方的领导通过调查研究和论证明确了思路,统一了认识,即要改变过去那种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工作方法,组织育龄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参与各种经营活动,为他们提供社会化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具体困难,并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优惠,使他们尽快富裕起来,从切身利益中感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这些认识的获得标志着我们对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个客观规律和计划生育工作内部运行规律理解得更加深刻,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些可贵的经验,开始走出了一条新路。

2.采取有力措施,形成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

一些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三结合”工作在政府推动下从点到面,积极而迅速地发展起来。

四川省在推广“三结合”工作上,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的特点十分突出。该省“三结合”工作所以能在短期内把过去自发的、零散的、单纯依靠计划生育一个部门摸索实践的做法,发展成为全省在“三结合”上统一认识,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统一行动,政府行为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省委、省政府确定了“三结合”的重点是鼓励、引导、扶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率先致富,大大提高了这些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受惠程度。省计生委、农牧厅、林业厅、水电厅、乡镇企业局、畜牧食品办、农机管理局、扶贫办等8个涉农工作部门联合发出通知,确定每乡帮助10户、每县帮助100户、各部门每年至少帮助1000户、全省共帮助10000户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率先致富。到1995年初,全省各地已落实直接帮扶对象25万多户。在四川德阳、广元、涪陵等地,由于“三结合”工作起步较早,政府行为得力,目前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人均收入已经高于当地的平均水平,农村经济工作也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1994年6月,吉林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在全省农村进一步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活动的决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三结合”活动纳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走少生快富文明之路。同时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宣传、文化、农业、计生、科技、金融、民政、群众组织等十几个部门抓好“三结合”的职责分工,把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活动纳入与各级政府签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考核。因此,1994年成为吉林省“三结合”的“深入发展年”,在政府行为有力推动和群众踊跃参与下,全年全省又有3万多对符合政策的夫妇自愿缓生或不生第二个孩子,扶持了24万多户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家庭脱贫。为了进一步巩固、扩大工作成果,1995年,省委、省政府确定开展“三结合”效益年活动,着重提高“三结合”工作水平。

盐城会议以来.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先后做出决定和部署,在加强政府行为上采取有力措施,积极选点试验和示范,推广经验和推动面上工作逐渐展开。在这方面先后有黑龙江、江西、福建、湖南、山西、安徽、青海、内蒙、陕西、甘肃、宁夏、河北、河南、云南、海南等省、自治区做出决定、提出工作意见、实施方案或试点方案,推动了本省、区“三结合”工作。

3.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

“三结合”的路子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都是适用的,但由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客观上存在着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因此,经济社会条件和人口状况不同的地区,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应采取不同的途径和步骤,在推广“三结合”过程中摸索出各具特色的经验。

一是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此类地区多为计划生育工作一类地区,工作基础较好,“三结合”工作起步较早,成功经验较多,从点到面推广速度快、范围大,群众参与热情高、成效大目前处于扩大成果、深入发展阶段。

黑龙江省提出以村为单位、以户为基础把实行计划生育同扶贫开发、科教兴农、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地为农民群众广开致富门路。在考察省情、地(市)情后推出了“三结合”五种类型:借助利用型、宣传引导型、集资入股型、结对互助型、扶持培育型,加强了对不同类型地区的具体指导,使各地区都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三结合”之路。

北京市充分发挥城市经济发达、城乡临近的优势.开展了以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城乡手拉手,户户心连心”活动。各区县之间采取自愿结合的方式,组织企业深入农村送技术、送资金、搞项目合作,帮助农民尽快致富.带动城郊经济发展。

辽宁省是国家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多,在全省总人口中职工和城镇居民约占一半。他们注意将“三结合”工作与城市社区建设相结合,努力增加为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育服务,针对大中型企业下岗职工增多、企业效益不好等新情况,把计划生育“三结合”与职工“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在摸清下岗人数、下岗原因、家庭状况、婚育状况等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优待固定人员,照顾流动人员.扶持特困人员”的帮扶原则,重点对象进行重点扶助,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此类地区多为计划生育工作的二、三类地区,工作基础相对较差,但也积极开展了“三结合”工作的试点、示范工作,并已在一定范围获得成功。目前正在积极总结经验,组织推广。

陕西省陕北地区把“三结合”工作与建立农村新杜区相结合,通过鼓励农村妇女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承包果园,增加家庭收入,提高妇女经济地位;鼓励妇女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展现农村妇女热爱生活,勤劳善良的精神面貌,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从而把妇女从过去只限于家务劳动这样有限的生活空间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妇女的聪明才智,在婚姻家庭、生产劳动和社会参与中真正体现男女平等,形成一种新型的农村社区风貌。

江西省抚州地区根据本地实际,选择了“场(厂)十计生户”、“公司十计生户”的结合方式,把农村经济实体与计划生育家庭联系在一起,实现经济实体与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山西省在31个县开展“三结合”试点。榆次市探索出开展“三结合”的四种形式,即邻里带动型、集体资助型、自办扶持型、中心辐射型;高平市开展了“三联姻”活动,即计划生育同经济、科技、教育“三联姻”,实现少生快富奔小康;永济市开展了“瞄准黄河滩,助民快致富”工作。

三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此类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水平较低,不少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彻底解决,计划生育工作尚处于努力完成人口计划,控制人口增长阶段。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贫困地区更需要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之路,从而使计划生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摘掉后进的帽子。因此,他们把开展“三结合”工作作为一次发展契,积极选点示范,与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并以此作为工作突破口,寻找适合自己的“三结合”之路。

内蒙古自治区把计划生育工作和“生态经济沟”的建设相结合,创办“计划生育绿色保险基金林”,走出一条近期少花钱,远期养老金发放有保障的新路子。

云南省针对全省627个县中有73个贫困县,全省4000万人口中有66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省情,将扶贫开发作为“三结合”的工作重点。省政府拨款1500万元用扶贫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其中500万用于开展“三结合”工作。

4.采取综合措施,强化利益导向机制

“三结合”工作开始走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各地按照结合发展的要求所采取的措施强化了利益导向机制,具有综合治理和系统协调的性质。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定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运用利益导向机制,动员部门参与综合治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是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四川省实施“稳粮增收调结构,少生优生快富奔小康”整体战略。浙江省委、省政府已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勤劳致富、文明幸福”的新家庭计划活动作为《浙江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纲要》的重要内容,要求到2000年全省基本实现新家庭计划的目标。

二是解决资金困难,增加投入数量。针对群众缺少启动资金的实际团难,各地在工作中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建立了计划生育“三结合”项目基金,把有限的资金投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帮助他们发展生产、经营项目。有的地区还在农业银行设立专项贷款,为计划生育“三结合”项目提供资金扶持,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保证条件。据统计,1994年,吉林省为扶持计划生育的家庭发展生产贷款2亿多元,省财政拨款108万元,用于“三结合”项目。到1995年10月,全省“三结合”发展基金已达2.1亿多元。云南省政府拨款200万元成立省计划生育基金,以支持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三结合”工作的开展。

三是广泛采取“三优”政策,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在多方面予以优先、优惠、优待。在经营税收上,对在“三结合”项目中经商办企业者优先办理经营执照,同时在一定期限内在税收上适当减免;在选择计划生育“三结合”项目的开发上,各地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允许开办除法律、法规明文禁止以外的一切项目,并对项目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从而把零散、自发的生产活动纳入到集中、有序的状态,以增强计划生育“三结合”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就业上,针对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不发达、人们致富的愿望又十分强烈的情况,在选择开发项目时,许多地方多倾向于开办一些适合育龄妇女参加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招收职工时,尽量照顾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录用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经济又比较困难的育龄妇女就业;在技术上扶持,把帮教科学技术,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作为重点,坚持在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指导。

四是完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体系。为了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吃上定心丸,进而促进农民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各地均把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强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独生子女保险、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结扎户的养老保险、“三结合”项目保险等多种保险,保险金额也日渐增多。山东省办理的计划生育保险总额已近10亿元。

五是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密切结合。安徽省把全省扶贫贷款总额的40%与脱贫率、计划生育率、贷款使用效益“三挂钩”,对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好的贫困县优先贷款,扶持计划生育家庭兴办经济开发项目和发展乡镇企业。山西省吕梁地区在“依靠科技扶贫,促进经济开发;坚持计划生育,保证稳定脱贫”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七优先”的政策,对超生户进行限制;鼓励先脱贫、后生育;领办扶贫经济实体者必须同时承包计划生育任务;科技与扶贫资金、项目配套输入。内蒙古自治区把扶贫与计划生育结合作为当前搞好扶贫一发工作必须做到的“七个坚持”之一。在自治区扶贫攻坚计划中,把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作为扶贫的主要途径。云南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省“三结合”工作重点,在省扶贫攻坚计划中把控制人口增长作为指导思想和指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制定了奖励优惠和限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5.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

“三结合”工作要求拓宽服务领域.提供优质服务,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努力满足群众对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就计划生育本身而言,工作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优质服务的兴起。

江苏省近年来开展了避孕节育的全程服务和生育保健服务.探索了搞好优质服务的新路子,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全省已将做好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生育保健服务作为着重抓好的重要工作之一,建立了服务质量的评估体系,列入目标考核内容,精心组织实施。

上海市在农村基层和城市街道、企事业单位普遍开展自我保健教育,大大降低了育龄人群的意外妊娠和人流、引产比例。目前全市的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纳入社区建设之中,以群众为中心,为计划生育对象的全面发展服务,努力提高计划生育工作质量。

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1915年,莱城南关制锡世家王俊亭制作的锡雕香炉,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获得银牌奖。

1934年,刘建民、李宝文在莱城东关开办境内首家西医院--莱裕医院。

1938年8月,中共一区特支在莱芜城区建立,孟华任书记。

1947年2月,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进行莱芜战役,境内人民全力以赴支援前线。

1953年,马洪沟回民自治村成立。

1984年11月,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总理班侬到小曹村参观考察了农家生活情况,对莱芜人的生活习俗颇感兴趣。

1985年3月, 全市首届“万元户”农民运动会在莱芜一中体育场举行,28个乡镇(办事处)303个年收入超万元的农户877人参加,国家和省体委***到会指导,全国20余家单位记者到现场采访,分别以和中、日、英、法、德等文字进行了报道。在这次运动会上,办事处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并进行了百辆“嘉陵”摩托车骑行表演,观众达2万人。

1986年1月, 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方红、东风、西关、吴花园村的村民转为城镇户口;土地统一丈量,登记造册。

1986年4月,西关篮球队代表泰安市参加了山东省第二届“丰收杯”农民篮球赛,获第五名。

1988年7月,参加国际教育研讨会的20多个国家的教育官员参观了莱芜教育。

1989年6月,国家计生委主任彭佩云到办事处西关村视察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并深入到户和育龄妇女亲切交谈。

1989年9月, 吴伯萧散文作品研讨会在吴花园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文人学者参加,并参观了吴伯萧故居展览。

1993年1月15日, 庆祝莱芜升为地级市大型民间艺术表演在市体育场举行,办事处演出的“秧歌舞”等节目博得众人喝彩。

1993年7月1日,由区政府立项、办事处牵头、城北埠村投资、工商部门管理的莱芜建材大市场、家具大世界建成开业,市、区五大班子负责人参加了剪彩仪式。

1993年10月25~29日, 省教委督导室主任刘庆春率省政府“两基”验收组一行7人,对办事处等乡镇“两基”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

12月18日,莱城区政府专门召开大会,对实现“两基”目标的办事处等13个优秀乡镇进行了表彰奖励。

1993年12月,办事处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1994年1月23日,莱(芜) 马(站)路改建工程在办事处大故事村举行奠基仪式,随后,办事处等19个参战乡镇的数万名民工参加。

1994年12月15~16日,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司法厅副厅长李秋宏一行3人,对办事处综治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给予了较高评价。

1995年1月10日, 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宋法棠在市、区、处领导陪同下,视察了办事处精工玻璃厂。

1995年2月, 办事处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活动,为莱芜争创“模范卫生城市”创造了条件。

1995年8月24日,省计生委在莱芜宾馆召开p17项目中期评估研讨会,省计生委副主任潘洪增等参观了办事处东升村、孟花园村、东方红村p17项执行情况。

1998年7月, 我国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办事处广大党员和群众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1999年5月27日,由上海市共富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须福根先生捐资100万元与莱芜市共同在原莱芜市第十二中学的基础上改建的陈毅中学成立,并举行了陈毅中学挂牌和陈毅铜像揭彩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陈毅中学题写校名并发来贺电。

2000年9月,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光林到吕花园村检查指导工作,对吕花园村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理论活动的开展给予高度评价。

计委主任什么级别

计划生育 - 政策解读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包括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

避孕节育政策、奖励优待政策和限制处罚政策等几个方面,其中生育政策是整个计划生育政策的核心。

中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还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而婚姻法则将计划生育作为一个基本原则确立在总则之中。概括的讲,计划生育就是指有计划的调节人口的增长速度,使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1、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计划生育就是在中国或整个地区范围内,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对一个家庭或一对育龄夫妇而言,则是有计划的安排生育子女,以适应家庭与社会的要求。

2、在人口发展速度超过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时,应采取节制生育的政策、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以降低人口出生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针对中国的国情,计划生育不仅是对人口数量上的控制,而且是为提高人口素质把关。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实体的各种素质,如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等,是计划生育的更高层次上的要求。为了提高中国人口素质,应采取如下措施:控制人口数量;积极提倡优生;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扩大集体福利,保障妇幼健康,同时对青年加强优生、卫生、婚姻生育观和性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编辑本段 回目录 计划生育 - 相关法规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007年10月28日,修改后的节能法将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不再作为中国基本国策。

《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49条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婚姻法》也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生育政策: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下列特殊情况之一者,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县级(含县级市、区,下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可按人口计划及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经市(不含县级市)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独生子女患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为的;

(二)再婚夫妻,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或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离婚协议确定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三)婚后五年以上不孕,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四)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

(五)夫妻中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的;

(六)夫妻双方均属农业人口,第一个子女是女孩的。

编辑本段 回目录 计划生育 - 政策溯源英国牧师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中,

计划生育

最早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并认为只有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灾难(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道德限制和罪恶(马尔萨斯所指包括杀婴、谋杀、节育和同性恋)才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他倾向于用道德限制(包括晚婚和禁欲)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

1949年~1961年。马寅初在1957年7月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新人口论》提出节制生育政策。当时中国没有明确的人口生育政策,但由于政府严格限制流产等规定,被专家认为,实际上是在实行鼓励人口增长的生育政策。

1962~1969年。限制生育政策提出,并在部分市、县试行。

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批示。一年之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大力提倡晚婚。并对不利于计划生育的规定进行了修改。

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节制生育的实际工作在城市展开,农村约有五分之一的县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

1970~1980年。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形成并全面推行。

1970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计划正式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1973年明确了“晚、稀、少”的方针,经过逐步发展,政策明确要求,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生育间隔3年以上。

1980年~1984年。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抽紧。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在此情况下,计划生育政策一度抽紧。地方政府最终把“提倡”当作“政治任务”来抓。基本只准生一个孩子。这形成了国家生育政策与家庭个人生育需求之间的重大反差。

1982年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

1984年-现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并稳定下来。在农村放宽了生育二胎的条件。并且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制定了本地区的计划生育条例,实现了区别对待、多元化的生育政策,缓和了计生矛盾。这一政策在主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开展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和“关爱女孩行动”以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等各项试点服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2004年9月表示,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规模大、速度快。是“未富先老”。英国等发达国家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转变用了80年,同期人均GDP为5000美元到10000美元;而中国完成这种转变只用了20年左右,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左右。(以上摘自2004年10月21日《新世纪》)

编辑本段 回目录 计划生育 - 二胎政策2005年中国人大会议期间,

计划生育

针对社会关注的“二胎政策能否松动”的问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李宏规透露,中国还将继续稳定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不过国家已经把生二胎的权力下放给各省市人大自行规定。作为河南团的中国人大代表,李宏规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采访时介绍,目前,上海等部分省、市已经出台规定,允许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生育第二胎。“上海已经连续10年人口负增长了,主要是计划生育的国策执行到位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据他介绍,上海独生子和独生女结婚后生二胎的比例大概占20%-30%。

2006年5月,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现行的政策不是“一胎政策”。他说,中国的生育政策不是“一胎”政策。在城市,男女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在农村,多数省规定,生了一个女孩的可以再生一个;云南、青海、宁夏、新疆、海南等省(区)规定农民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西藏农牧民没有生育数量的限制。因此,党中央已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必须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针对有人提出调整生育政策,实行“奖一,放二,禁三”可以有效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张维庆说,中国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保障体制很不健全。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与生育政策有没有关系呢?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韩国、印度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都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但都没有较严格的生育政策。因此,现在调整生育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

2006年9月,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芸莉,和网友交流时谈到人口结构问题,李芸莉表示,政府对于国家的人口结构问题、年龄结构问题有考虑,实行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生育二胎的政策,就是人口资源的一个过渡,“大家都知道,北京独生子女的这一代大都是在80年代,他们这一代人就可以生两个子女了。希望符合这个条件的人都可以把二胎生下来,这样对于未来解决北京劳动的问题,老龄化的问题都有好处。”她同时表示,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

2008年3月,新闻发言人吴建民出席中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他在回答CNN西班牙分台记者关于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问题时谈到,独生子女政策是中国根据当时的情况,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选择这样一个政策。 这个政策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大概从70年代到上世纪末,中国一共大概少生了3亿—4亿人。任何政策都是从实际出发的,经过许多情况的变化,是不是需要对一些政策进行调整,有关部门正在考虑。这一观点引发了民间关于能不能生二胎,要不要生二胎的热议,一些有关独生子女性格形成分析及相关利弊的深层讨论也浮出水面。

编辑本段 回目录 计划生育 - 结果复杂计划生育结果复杂,

计划生育

对中国人口结构,文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使中国人口增长率达到极低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1990年代末生育率为1.3,若继续维持计划生育,中国人口达到13.4亿后将快速下降,在2100年降至4.7亿(每下一代相当于上一代人口62%)。

‘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后果极为复杂,对中国的人口结构,文化,家庭伦理观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使中国人口增长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低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人口普查办的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均显示1990年代后期只有1.3左右的生育率,如果继续目前的1.3左右的生育率,中国人口达到顶峰13.4亿后快速下降到2100年的4.7亿(每一代只相当上一代的62%);中国人口数量将在二十一世纪直线下降。

人口结构

目前中国的人口结构严重失衡。表现在:

1、社会老龄化迅速提前到来2、男女出生比例严重失调为将来的社会平稳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

问题一:卫计委主任么级别国家卫计委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机构。

卫计委主任为正省部级的干部级别。

问题二:县计委主任是什么级别的官 和副县长比哪个大 显然是副县长

问题三:市卫计委是什么官如果是县级市,那么主任是正科级官员,相当于古代正八品,如果是地市级别的卫计委,主任就是正处级,相当于古代正七品,如果是省级直辖市,那么,主任就是正厅级,相当于古代正五品官员,另外,正厅就是地市级,高干,小老虎。

问题四:国家卫计委主任级别正部级别

1、国家卫计委是国务院直属的重要 *** 部门,主管全国的医药、卫生、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2、国家卫计委主任是正部长级别(与国土部部长、商务部长级别相同)。

问题五:主任一般是什么级别问题问的不具体,叫主任的职务,称呼太多了,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民间组织都有叫主任的。有行政级别的最大副国级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正部级国家发改委主任。正厅级省国资委主任。正处级县人大主任。正科级县卫计委主任。事业单位无级别的如教育系统班主任,银行系统信贷主任。什么都不是的社区主任,村主任反正很多很多。

问题六:卫计委主任是什么级别国家卫计委主任级别是正部级别:

1、国家卫计委是国务院直属的重要 *** 部门,主管全国的医药、卫生、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2、国家卫计委主任是正部长级别(与国土部部长、商务部长级别相同)。

问题七:省卫计委主任与科技厅长谁的级别高低同级别的,同为正厅级

问题八: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什么级别干部正部级。

问题九:国家计委副主任是什么级别副省部级。 计委属于正部级单位。

问题十:乡镇府的卫计委主任属于什么级别一般都是股级干部

1、决大多数乡镇都是正科级别编制,乡镇长是正科级,副乡镇长是副科级别,

2、至于乡镇 *** 下属的卫计委主任,就是股级干部了。

彭佩云的履历_国家计生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