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大智若愚和匹夫之勇的故事_大智若愚的故事

大智若愚和匹夫之勇的故事_大智若愚的故事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6 09:52:05

(一)大智若愚

英国的温莎公爵曾经主持了一个招待印度当地居民首领的宴会。在宴会结束的时候,侍者为每个客人端来了洗手盆。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印度客人看到那精巧的银质器皿里盛着亮晶晶的水时,便以为这是英皇室的待客之道,于是端起来一饮而尽。这一举动,让英国贵族都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只是愣愣地关注着温莎公爵。温莎公爵神色自若,不露声色,一边继续与客人谈笑风生。一边也端起自己面前的洗手水,自然地仰起头来一饮而尽。于是,大家也都纷纷端起了自己面前的洗手水。仿效着温莎公爵,宴会在热烈而又祥和的气氛中取得了预期的成功。

在英国宫廷礼仪之中,自然是不能把洗手水喝掉的。而印度首领在没有了解风俗的情况下,冒失地喝掉了洗手水。作为主人,温莎公爵并没有“聪明”地指出他们做法的不妥,而是装了糊涂,跟着将洗手水喝下,避免了印度首领的尴尬,使宴会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取得了预期的成功。温莎公爵一个“糊涂”的做法,彰显了自己高贵的品格与风度,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营造了和谐的氛围。他实在是一个会装糊涂的聪明人,可谓大智若愚。

无独有偶,宋太宗也是个懂得糊涂的智慧的人。《宋史》记载,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个重臣一起喝酒,边喝边聊,两人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来劲,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侍卫在旁看着实在不像话,便奏请宋太宗,要将这两个人抓起来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俩送回了家。第二天上午他俩都从沉醉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惶恐万分,连忙进宫请罪。宋太宗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便轻描淡写地说:“昨天我也喝醉了,记不起这件事了。”就这样,宋太宗既不处罚。也不表态,装装糊涂,行行宽容。这样做,既体现了领导的仁厚,更展现了领导的睿智,不失领导的尊严,而又保全了下属的面子。以后,上下相处也不会尴尬。臣属更会为其倾犬马之劳。

其实,温莎公爵和宋太宗都是“智可及,愚不可及”的类型,所谓的“愚不可及”,就是说他“糊涂”的智慧常人不能赶上去。常言道:难得糊涂。其实,有时候装糊涂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现在的人,唯恐自己不聪明。可是,很多人却忽略了“糊涂”的智慧。苏东坡曾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吾儿愚且鲁,无病无灾到公卿。其实,正如郑板桥所说,“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其实,有时装装糊涂,行行宽容,这是一种与人相处的方式,也是一种生存策略,这样的人,可称为“大智若愚者”。

(二)匹夫之勇

出处:《国语·越语上》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释义:打仗不能光凭个人的勇敢,要用智谋,要靠集体的力量。

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囚禁三年,受尽了耻辱:回国后,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马强壮,将士们又一次向勾践来请战:“君王,越国的四方民众,敬爱您就象敬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儿子要替父母报仇,臣子要替君主报仇。请您再下命令,与吴国决一死战。”

勾践答应了将士们的请战要求,把军土们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表示决心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士兵少而忧愁,只是忧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我不希望你们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敢,而希望你们步调一致,同进同退。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这样,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进不听令,退不知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到了出征的时候,越国的人都互相勉励。大家都说,这样的国君,谁能不为他效死呢 由于全体将士斗志十分高涨,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

在历史上因为刘禅都做了什么事情,才会被称为大智若愚?

“自作聪明”与“大智若愚” 有一种愚蠢叫自作聪明,有一种智慧叫大智若愚。如经典名篇《愚公移山》中的智叟和愚公就是两类人物的代表,智叟之“智”即自以为是,只看表面不深入本质的口头夸谈,这是一个空头言论家;愚公虽“愚”却坚持不懈,只要有了明确的方向就脚踏实地干劲十足,这是一个行动实干家。

最近,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县城里有两家米店,一家叫永昌,一家叫丰裕。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丰裕的老掌柜眼看着生意不好做,就想办法寻找赚钱门路,暗中请了一个调秤师傅,让他调一杆十五两半为一斤的秤(古代一斤十六两),并许诺多加一串钱。这话被老掌柜家的四儿媳听到了,她等老掌柜去米店之后,便走出厨房,对调秤师傅说:“俺公爹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讲错了。请师傅调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我再多给你两串钱。不过千万不要让老掌柜知道。”调秤师傅答应了。

一段时间后,丰裕米店的生意兴隆起来,人们甚至舍近求远到丰裕店里买米。到了年底,丰裕米店发了财,永昌因为没生意不得不把米店给了丰裕。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老掌柜心里一高兴,就把年初多掏一串钱调秤的经过说了出来,儿孙们都惊讶得忘了吃饺子,纷纷夸老人家高明。 这时,四儿媳慢慢从座位上站起来,对老掌柜说:“我有一件事要告诉爹,在没说之前,希望您老答应原谅我的过失。”待老掌柜点头后,便不慌不忙地把年初多掏两串钱调秤的经过讲给大家听,大家更是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老掌柜也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第二天,老掌柜召集全家人开会,宣布一个决定,从今以后,四儿媳就是丰裕米店的掌柜。

这就是《众人为秤 心明如镜》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读出很多内容, 比如诚实的智慧 ,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人人都可做一面镜。做生意要讲究诚信,做人更是如此,爱占便宜的人,刚开始可能会有所得,但时间一长,必会失去。 比如简单的智慧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些人从不斤斤计较,刚开始看似失去很多,但长久下去却是获得。而那些富有心计之人,就活得很辛苦了,因为太爱和别人竞争,而且争必想胜,自然容易被别人的情绪左右,在得的同时也会失去很多,与其多心,不如少根筋,做人还是简单些好。 比如吃亏是福的智慧 ,有些人做事只为付出,不求回报,这样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先舍后得,自然最终的结果是收获满满。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有一个当校长的朋友,说起这几年招的特岗老师,忍不住摇头叹息,现在的一些孩子功利心太强,总静不下心来好好工作。如她单位的一个年轻小姑娘,看起来聪明伶俐,就想多给她机会锻炼锻炼,没想到的是,人家小姑娘可是精明得很,只要不是她的教学任务,一律拒绝,稍微多干点活,就会问:“给多少钱哪?”几次下来,领导们对她颇有微词,再有什么机会也不找她了。年轻人啊,你难道不知道工作能力的提升全靠多干勤练的吗?利字当头的路肯定走不长的哟!可怜的小姑娘,或许还在为她的“聪明”洋洋得意吧,却不知少了“吃亏是福”的心理,你会错失多少良机啊!

再看身边那些优秀的人,哪一个不是靠自己的努力打拼才有了收获?他们绝不会说靠聪明取得了优秀成果!所以,“聪明”不值得炫耀,“愚笨”也不足以沮丧,笨人下笨功夫比聪明人不下功夫要强很多!树立了正确的方向,就应该努力坚持,坚持最难,也最可贵,“自作聪明”者往往倒在了坚持的路上,“大智若愚”者往往能欣赏到美丽的花开满园!

大智若愚是啥意思

人们对于刘备的评价都是“大英雄”、“有勇有谋”“能屈能伸”,按说这虎父无犬子,偏偏他的儿子刘禅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历史上对刘禅的评价大多不是很好,说他昏庸无能。不过确实,相比于他的父亲,刘禅的才能实在过于平庸,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一个昏庸的君主。

诸葛亮神通广大,因为刘备三顾茅庐所以死心塌地的跟着他。诸葛亮确实也是个人才,刘备知道他死后,军中大臣肯定会拥护诸葛亮当皇帝的,这刘备有个私心,虽然自己的儿子不争气但肥水不流外人田,也不能把皇位拱手相让。于是刘备死的时候,把阿斗叫到跟前,要他尊诸葛亮为父亲一般。诸葛亮重情,看到刘备如此器重自己,所以就更死心塌地地为刘家卖命了,有人提议他继承皇位,他理都没理。

但诸葛亮也知道,刘禅与他父亲相比,差远了。但是古时候的皇帝最好当,有诸葛亮帮他谋划,有事不懂就去问相国。

但是诸葛亮死了之后,刘禅也被司马昭俘了。

这时候,中庸之道才表现出来。

后人常常笑刘禅是因为“乐不思蜀”这个故事。我想反问,在当时的情况下,刘禅作为一个亡国之君,面对司马昭的疑问:“思蜀否?”难道他会傻乎乎地回答:“是啊,我特别想回去,你就放了我吧。”估计司马昭当时就会赐毒酒一杯送他叫他那死鬼老爸了。

司马昭想,在我这里居然还想着回去。这不明摆着回去造反吗?

刘禅正是抓住了这点心理于是给出了司马昭想听的“此间乐。”我在这里过得好好的干嘛要回去呢?

从这件事情中足以看出刘禅的智慧。

再说到他行兵打仗的能力,确实没有没什么过人之处。但是历史上的那些个皇帝,除了一些特别有名的,都是些庸才,可他们照样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因为没有战乱。而刘禅错就错在生错了时代。

刘禅二十四岁继位,六十五岁去世,他的在位时间在古代所有帝王中都算比较长了。而且人家在司马昭那里吃吃喝喝,虽然说没有什么权利但也从未担心过什么国家大事。

巧姑出自哪个故事

大智若愚的意思是指有智慧有才能的人,看起来好像很愚笨;比喻有智慧的人极有涵养,不露锋芒。

大智若愚(拼音:dà zhì ruò yú)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成语故事: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幼年丧父,由寡母亲自课读。家贫,但读书刻苦,23岁即中进士,30岁已以文章名闻天下。

早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被两次贬到地方上做官,47岁方奉诏回京,官至宰相。神宗时,王安石任宰相,推行变法,欧阳修与其政见不和,辞官还乡。

苏轼在《贺欧阳修致仕启》中,给欧阳修写信说:皇帝隆重的恩宠,士林众人的赞叹,都不能掩盖你高洁的情操风范。人人都为一己私利谋划时,你却把君臣的恩德放在前面;把为妻子儿女的谋划放在了后面。山林隐士还尚且有暮年志气,何况你是朝中旧臣?如今你却在壮年时辞官,这是为什么?

你的政绩文采很好,你的德行完美无缺,却难以获得名誉,你有巨大的才华,因不受重视而难以施展。你的事业达到了三朝的顶峰,你的文章可以作为百世的典范。你功在江山社稷,人们却看不到。

你在壮年时辞官,谦虚地说自己没有能力。你大勇若怯,是真正的勇敢。你大智如愚,才智出众,表面看好像很愚笨。你不炫耀自己,你品格高贵,却没有权势爵位的荣耀,你十分仁慈,却不老朽。盛夏将尽,你过得好么?我希望您能保重自己。

大智若愚的故事典故

河北的民间故事。

根据查询百度文库得知,巧姑出自河北的一则民间故事,在故事之中巧姑心灵手巧而且面容姣好,被父母许配给了隔壁村的年轻人铁锁。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巧姑以德报怨、大智若愚的故事。

故事部分内容: 巧姑,神仙中的一位神仙,生活在长久以前的一个古老的时代,她的智慧非常的高明,非常的聪明,也非常的善良,深受众神的宠爱。而在一次,巧姑受到了一家老夫妻邀请,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个棘手的烦恼。这家人自从有了小女儿以后,担心她将来能继承全部家业,但是他们有一只无比贪婪的野狗,并且总是将家中的一切养育小女儿的物品捡走食用,所以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种困境。于是乎,巧姑就拿出了自己一贯的高明她先把家里的所有物品都清理走,然后用另外的一圈,在家里的外包上金箔,再把所有的物品放回去,最后巧姑就把一些小金钱,加入在金箔之中。

大智若愚典故

大智若愚在《词源》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象愚笨。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搓。

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至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

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人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理上之悟,是一悟,已近‘愚’之境界;事上之悟,事事悟,时时醒,持守如一,乃一大智者。大智者,愚之极至也。大愚者,智之其反也。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外智者,工于计巧,惯于矫饰,常好张扬,事事计较,精明干练,吃不得半点亏。

内智者,外为糊涂之状,上善斤斤计较,事事算大不算小,达观,大度,不拘小节。智愚之别,实力内外之别,虚实之分。

大智若愚解析

[释义]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语出] 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辨形] 智;不能写作“志”。

[近义] 大巧若拙深藏若谷虚怀若谷不露锋芒

[反义] 锋芒毕露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用法] 指很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谦虚谨慎。一般作谓语、

定语、分句。

[结构] 主谓式。

大智若愚和匹夫之勇的故事_大智若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