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颐和园简介_北京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简介_北京颐和园简介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6 09:54:00

颐和园,北京古代皇家园林,原名清漪园,位于北京西郊,距市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背景,以杭州西湖为基础,借鉴江南园林设计手法的大型山水园林。它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宫殿,被称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和国家重点旅游景点。颐和园占地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宫殿园林建筑3000多座,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行政、居住、观光三部分。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堂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堂后面是三个大四合院:乐寿堂、玉兰堂和易云堂,分别是慈禧、光绪和皇后居住的地方。易云堂东侧的德和园大剧院是清代三大剧院之一。从颐和园万寿山山顶的智慧海到底部,由佛香阁、德惠殿、排云殿、排云门、云会玉宇坊组成,形成了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在山脚下有一个走廊长度超过700米。走廊的横梁上有8000多幅彩色画,被称为世界第一走廊。长廊以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有万寿山和后湖的古树,有藏族寺庙,有苏州河古商贸街。在湖的东端,有一座仿无锡吉昌花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花园中的花园。颐和园的整个园林艺术别出心裁,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园林艺术杰作。

颐和园简介资料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2.9平方千米),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扩展资料

北京城遍地古迹,颐和园是最出名的古迹之一,这座始建于乾隆时期的皇家园林,历经260多年,这里的故事仍然令人着迷。

颐和园的前身是乾隆时修建的清漪园。如果从高空俯瞰颐和园的昆明湖,就会发现昆明湖外形很像一个寿桃。

如果从高空俯瞰颐和园的昆明湖就会发现昆明湖外形很像一个寿桃这个寿桃可不一般,是乾隆爷的手笔。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是乾隆为母亲孝圣宪皇太后过大寿而建所以,为了取个好兆头,乾隆下令把昆明湖划分成“里湖”和“外湖”。

颐和园简介和历史背景

1、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海淀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原为清代的行宫花园,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园中的长廊、石舫、佛香阁、宝云阁、大戏楼、十七孔桥、玉带桥等建筑堪称世界建筑文化中的珍品。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的地位。

2、全园分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雄伟,气势磅礴。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3、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是慈禧、光绪坐朝听政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

4、乐寿堂面临昆明湖,东面有德和园大戏楼,西接长廊,是慈禧居住的地方,“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庭院中栽植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

5、玉澜堂在昆明湖畔。是光绪皇帝的寝宫。为一组四通八达的穿堂殿。正殿玉澜堂,有东西两配殿,东名霞芬室,西称藉香榭。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

6、万寿山,属燕山馀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7、智慧海在万寿山巅。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通体用五色琉璃砖瓦装饰,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颐和园简介_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座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为主体,集大量山水园林景观、建筑和文化名胜于一体的皇家园林。颐和园的历史背景与中国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清朝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颐和园的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了孝敬其母孝圣皇后,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动用448万两白银在昆明湖、万寿山一带改建为清漪园。清漪园的建设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园林景观。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

然而,清漪园在咸丰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的焚毁。后来,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重建后的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的休养地,成为离宫。园内的建筑和景观得到了修复和重建,包括佛香阁、长廊、石舫、宝云阁、大戏楼、十七孔桥、玉带桥等。

颐和园的特点

颐和园占地面积约297公顷,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万寿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雄伟,气势磅礴。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颐和园不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顶峰时期的代表,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它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颐和园在文化、历史、建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皇家园林,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清朝的兴衰。今天的颐和园已经成为了游客们欣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颐和园

颐和园旅游区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和兴宫。公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290.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颐和园以其美丽的湖光山色、高雅的园林艺术和精美的历史文物成为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颐和园曾经是清朝皇帝的宫殿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洪,历经十余年,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借鉴江南园林的一些设计手法和意境,修建了一座大型自然景观园林,命名为清漪园。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1886年,慈禧太后从海军拨款3000万两白银重修颐和园,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

1900年,颐和园遭到英、美、德、法、俄、日、意、八国联军的残酷洗劫和破坏,1903年得以修复。在军阀和国民统治时期,颐和园仍屡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焕发青春。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出色的保护管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名录,被誉为一个世界的有力象征的主要文明。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入选中国现存最大皇家园林,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它是颐和园三山五园中修建的最后一座园林,占地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41米高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的位置和地形,配有厅、堂、楼、亭、廊、阁等精美建筑。在山脚下,一条728米长的走廊犹如彩虹,连接着各种建筑、青山和碧波。巧妙的构思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并不多见,园内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两部分三个区域。有两部分:前山前湖楼和后山后湖楼。三个区域分别是:以仁寿堂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末慈禧和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等院落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后妃居住的地方。以及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景区。重廊与厅堂融为一体,富丽堂皇。

颐和园简介_北京颐和园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