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许渊冲翻译的唐诗_许渊冲翻译作品

许渊冲翻译的唐诗_许渊冲翻译作品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6 10:00:25

许渊冲翻译的唐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sight.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江雪这首诗就像一幅极具中国特色、留白极多的山水画,最难翻译出来的应该是“意境”。

许渊冲的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贯的韵律;仔细看我们还会发现整篇翻译只有一个地方用了动词,其他全部都是静态的名词短语或表达,动静相称,这里是翻译很妙的一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A tranquil night a bed, I see a silver light;I wonder if it's frost around.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这首诗的翻译押韵手法是一三句押韵,二四句押韵。这首译作最让人惊艳的应该是最后一句的倒装。英文原版诗里倒装的运用比比皆是,读起来会有种别样的韵律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evening crows;Under a small bridge near a cottage a stream flows;On ancient road in the west wind a lean horse goes.Westward declines the sun;Far, far from home is the heartbroken one.

关于倒装的用法,这里不得不提到这首:原作品前面三句是完完全全由名词组成,但这样的句子中在“意合”的中文中完全成立。而对于英文翻译来说,会是一个很让译者头疼的问题。

许渊冲的处理方法是合理运用倒装,而且是通篇倒装,保持结构一致,“化静态为动态”,译文在英文中才不会显得突兀晦涩。试想若是单纯翻译名词,在英文中从语法上就不成立,“诗意”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许渊冲经典翻译诗词

一边是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边是东方的《牡丹亭》,我想这是一种文化的遇见吧,大家伙现在看到大屏幕上的。

源自《牡丹亭》当中的一句唱词: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Love once begun will nerver end.

生者可以死。

The lovers may die for love.

死可以生。

In China the dead in love may servive.

那么是谁把《牡丹亭》翻译成了英文呢?是一位老人。他不仅翻译了《牡丹亭》,她把中国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西厢记》、《牡丹亭》都翻成了英语和法语,同时他又把《追忆似水年华》、《红与黑》、《莎士比亚》等等翻成了中文,可以说因为他,我们遇见了包法利夫人,我们遇见了于连,我们遇见了李尔王,也因为他,西方世界遇见了李白、杜甫,遇见了崔莺莺、杜丽娘,他,就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

2014年,许先生获得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文学翻译奖,这也是迄今为止,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翻译家,让我们掌声欢迎,今年已经九十六岁的许渊冲先生。

名片内容:北京大学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董卿:您是见了谁都递一张这个名片吗?

许渊冲:我的名字已经比名片还响一点,名片不送人家也知道。

董卿:您这名片上:书销中外百余本,这个是完全实事求是,后面您还加了一句:诗译英法唯一人,您不怕这名片递出去了,别人觉得许老先生怎么这么说呀?

许渊冲:我实事求是,不是的,书销中外百余本,大家不知道看了没有,反正是书在那嘛?诗译英法唯一人。这是事实,这是六十年前的事,六十年前,就是1958年,我已经出版了一本中译英,一本中译法,一本英译中,一本英译法,就是六十年前,我已经一样出一本,那个时候,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

1942年翻译第一本书,这是第一本书,翻诗是1939年,1939年对我而言是个奇遇的一年,老师碰到钱钟书,男同学碰到杨振宁,女同学碰到了个叫周颜玉。

1939年翻第一首诗,就是那个《别丢掉》,就是那个林徽因的那首诗,这是翻的第一首诗,1939年有好玩的,其实这首诗呢,是喜欢一个女同学。

董卿:为什么喜欢一个女同学要去翻这首诗呢?

许渊冲:《别丢掉》是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林徽因热爱徐志摩,但是呢,她实际上是嫁了梁思成,结果徐志摩撞飞机,飞机撞山死了,林徽因走过徐志摩的故乡,见景生情,一样是明月,一样是满(隔)山灯火,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所以见景生情,她情感很那个,我呢,我是感觉林徽因这个情感,很真,很美,所以就把这个诗翻成英文了。

我就把这首诗翻了,写给她,当时我写信给她,不知道她已经有人了。我寄给她了,五十年后她给我回信了,五十年后我得了大奖,报上登了,她在台湾了已经,她在台湾看到这个消息,就回了我在五十年钱写给她的这封信,在那时候我也结了婚,她也结了婚,但是回忆往事,现在,有时候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欣赏,有时候失败也有失败的美,你像这个事情我并没有成功,但是我回想当年还是很美的,而我认为这人生最大乐趣,是创造美、发现美,所以我为什么说要翻译这个呢,我翻的同样一句话,我翻的比人家好,或是翻的比自己更好,我就是乐趣,但是这个乐趣很大,这个乐趣别人夺不走的。

董卿:其实老爷子现在每天还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一般的年轻人都做不到。

许渊冲:但是我夜里做事,这也不是我的,我偷来的。偷英国一个诗人(托马斯·摩尔),

The best of all ways ,to lengthen our days,to steal some hours from the night。

一切办法中最好的办法,延长我们的白天,从夜晚偷几点钟。

我现在每天从夜里偷几点钟,来弥补我白天的损失。

可能招骂之评——评许渊冲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千山鸟飞绝,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万径人踪灭。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孤舟蓑笠翁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独钓寒江雪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 glows;

黄河入海流。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欲穷千里目,

You can enjoy a great sight;

更上一层楼。

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

许渊冲翻译的《清明》

记得曾经写过一篇有关傅雷译文的文章,曾经招来几个翻译中人的挞伐。今儿要点评的,又是一位名家,故此,干脆把文章标题写作“可能招骂之评”。

昨晚看完《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没事上QQ空间遛达,无意中在一位老师的空间发现这首词,翻译者是鼎鼎大名的许渊冲先生,感觉其译作有值得商榷之处。当然,我也只是就我所知而评,所以,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Tune: Sunny sand

Autumn Thoughts

许渊冲(译)

枯藤老树昏鸦

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evening crows

小桥流水人家

Under a small bridge near a cottage a stream flows

古道西风瘦马

On ancient road in the west wind a lean horse goes

夕阳西下

Westward declines the sun;

断肠人在天涯

Far, far from home is the heartbroken one

实不相瞒,看到这个译文,感觉许先生对马致远这首词的理解不够透彻。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子,竟如此指摘一个名家,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各位看官,请先撇开名声地位,用客观且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学问,先听在下一一道来。

1.词牌名“天净沙”。说实话, “天净沙”译成Sunny Sand,我确实不知这有何来历,莫非是因为“天净”二字等同”晴朗“而用了“sunny”这个词?但sand又如何能sunny呢?倒不如直接用拼音 Tian Jing Sha,然后在整个译文后面加个注释即可,告诉各位天净沙是个曲牌名。曲牌名,也是个名称,和人名一样,你这么叫就行了,不需要去翻译它。也许,很多人认为英文里夹杂中文不合适,这就有些看不起咱们自己的嫌疑了。为什么中文的文本里可以出现英文字,英文文本里就不可以出现中文字呢?况且,中文里一个拼音,可以代表很多字,所以把曲牌本来的中文名写出来,可免却瞎猜。

2.枯藤的“枯”译作rotten值得存疑。rotten的意思,本意是腐烂,而不是枯萎。而且,既然都已经腐了烂了,还怎么缠到树上呢?再者,这是在秋季,藤也只是枯,尚不到烂的程度。所以,“枯”只是枯萎而已,译作“withered”更为合适。

3.evening用词存疑。词中的”昏鸦“本是指黄昏时归巢的鸟儿,并不是像”黄昏雀“一样,名称就叫昏鸦。而且,这里写鸦还有另一层深意,昏鸦尚有老树上的巢可归,而羁旅游人却有家难归。故此,evening直接放在crows前面欠妥。可以用home,点出归巢之意;归巢的时间就在傍晚,时间状语evening出不出现倒是次要的了。

4.“人家”到底当作屋舍来译好还是当作一户人家来译更好?窃以为一户人家更好。看见别人一家已点上灯烛,游子更思家。这个“人家”和“昏鸦“都是别有一番含义的。

5.“瘦”用lean不妥。lean指脂肪少、瘦肉多;这里的瘦,隐含的意思是“瘦削、瘦弱”,用scraggy或者emaciated方才妥当。

至于“秋思”,知道是悲秋之意,但也不好译。所以,暂不置评。

感觉许先生对原词的解读有些限于字面义,而没领会字下义;对英文的用词也限于字面义,没达到领会义。是故,译文就失了他老先生的水准了。这个每个人都在所难免,咱们老祖宗不是早就说了嘛,”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上面说了字面义,下面再来说说领会义。

说到领会义,感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比较好理解。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古道西风瘦马”到底是旅人看到的意象还是旅人自己骑在马上?鄙以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如是前一种理解,则这一句只是看到的画面,在感情共鸣上肯定有距离感;而如果是后一种理解,骑马人是旅人自己,则读者有更深的代入感。因为,前一种理解,假想描写的是他人;后一种理解,假想描写的是自己。归巢的鸦、小桥边的人家,都准备歇息安顿了,而自己,还在马上、在瑟瑟秋风中颠簸奔波。两相对比,自然断肠。反观许先生的译法,“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evening crows“译文的意思是乌鸦飞越老树,没点出鸦归巢这个重点;”Under a small bridge near a cottage a stream flows“这一句呢,把stream“流水”当作了主体,而忽略了“人家”这个真正的主体;“On ancient road in the west wind a lean horse goes”这个译文呢,无疑是作前一种理解来翻译的。

当然,说了这么多,许先生到底是高人,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的处理就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和往常一样,说完了别人,总得亮出自己的家伙什儿来。

一种译法,把原词当作第一人称写作法来译;一种是把原词当作第三人称写作法的译法。

Tian Jing Sha*·Autumn Thoughts

Toward night,

to the home in an old treetwinedaround by withered vines,

crows fly

Beside a small bridge over a stream,livesa family

Riding on a scrage horse,

I gallop on an acient post road in the west wind

Westward

the sun declinesFar, far away from home

am I

Withered vines,an old tree, homing crows

Asmall bridge, a stream, a home

Ascrage horse,the west wind,apost road

Down goes the sun

Far, far away from homeland is a heartbroken one

* Tian Jing Sha (天净沙), a tune name of qu followd by this poem。

感觉第一种译法句子太长。第二种保留了原词的蒙太奇手法。另:第一种译法为何用twined,而弃用wreathed,请读者自行脑补。

评毕,静候各位置喙!

注:文章配图选自flicker网站五行属逗的作品《老树昏鸦》#乡村生活,特此鸣谢!

许渊冲—翻译界的天花板

许渊冲翻译《清明》的清明节为the Mourning Day。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清明时节雨纷纷,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路上行人欲断魂。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借问酒家何处有?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mid apricot flowers.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翻译为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旅之人个个都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只是用手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好天气。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

百岁翻译家许渊冲一生有哪些成就?

昨天上午(2021年6月17日),我国翻译界的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许先生出生于江西南昌,毕业于西南联大,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将那些我们中国人读起来都觉晦涩的《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经典翻译成英文、法文,还将西方名著如《包法利夫人》、《红与黑》、《约翰 克里斯托夫》等译成中文。他翻译成英文的《楚辞》被美国学者誉为“英美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他是亚洲唯一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翻译家,还获得了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除了英文、法文以外,许先生还会意大利语和俄语。

他将自己的翻译总结为“知之、好之、乐之”,就是说,好的译文,不仅要让读者知道说了什么,保持真,也要让读者觉得喜欢,最后要让读者从中得到阅读的乐趣。

他首创翻译的“三美”论,强调翻译要“韵律美、意象美、表达美”并存,不仅要有传统文化格式上的工整押韵,理强调传统文化思想上的意境。

许先生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创造美,发现美。

许先生一直说:“西方对中国文化了解得很不够,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世界独一。”为了让西方世界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他在翻译上不停地在研究、思考如何翻译才能让外国人容易理解。

许先生对待翻译非常认真,但又非常随性。他认为翻译不但要忠实于形式,更要忠实于内容。所以比起逐字翻译来说,他会选择更能表达内容的翻译方式。

许先生的理想是“用翻译创造美,让中国的美走出去,让中国的美成为世界的美”,他终其一生都在实践这一理想 。

先生一路走好。

自上世纪踏上翻译之路,许渊冲已从事文学翻译八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主要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他的翻译著作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

2010年,许渊冲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许渊冲先生逝世:

记者从许渊冲先生家人处获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于2021年6月17日早逝世,享年100岁。

生前,他将自己的翻译人生总结为“知之、好之、乐之”,就是说,好的译文,不仅要让读者“知之”,就是知道原文说了什么,也要让读者“好之”,就是喜欢,觉得美;最后还要让读者“乐之”,就是从中得到阅读的乐趣。

以上内容参考 中新网-中国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去世 享年100岁

许渊冲翻译的唐诗_许渊冲翻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