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李宗仁评价_李宗仁怎么死的

李宗仁评价_李宗仁怎么死的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6 10:03:11

李宗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在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所做出的抉择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他身为国民党的将领,在北伐前夕竭力促成了广东和广西地区的统一,为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次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抗战时期,他坚决主张抗战,曾经在山东台儿庄歼灭了日军两万余人,取得了一场大胜。那么对于建立了如此功绩的人,我们该怎样评判他的一生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历史上对李宗仁的评价。

对于李宗仁的评价最恰当的是这样一份评论。这份评论是这样写的:李宗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十分关键的福将。他之所以能够被称为福将,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一生经历了战场炮火的洗礼和政坛的暗杀,却仍然大难不死;二是在决定中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和他所代表的“桂系”,作为掌握了决定力量的人,几乎总是能够在有意或者无意之间做出最明智的选择。虽然他的这些抉择有的是出于派系斗争的需要,也有的是被时势所逼迫无奈的选择,但是这些选择终究还是适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使得国家朝着良好的方向行进,因此他也给自己留下了不错的后世评价。这篇评论全面而客观地对李宗仁的一生进行了梳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关键时刻头脑清醒的智者的形象。

李宗仁简介 李宗仁生平事迹

新桂系李白黄三大首领中,李宗仁是善终,白崇禧 被 死于马上风,黄绍竑则是自杀。

在民国时期,桂系是指起家广西的军阀势力。桂系又有新旧之分,其中旧桂系的代表人物是陆荣廷,而新桂系的代表人物则是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就旧桂系长期偏安西南一隅不同,李宗仁等人多次试图和蒋介石争权夺利。

双方几次兵戎相见,虽然都以桂系失败告终。但是蒋介石也一直没找到机会把自己势力渗透到广西,彻底吞并桂系,因此只能默许了桂系的存在。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桂系主力被彻底消灭,桂系作为一个军事集团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三巨头各奔东西。而李白黄三人的结局也各不相同。

李宗仁

李宗仁是新桂系里的首领,也是让蒋介石最头大的一个人。在解放战争后期,李宗仁曾经在蒋介石辞职以后,以副总统身份接任代总统一职。不过随着解放战争的进展,桂系主力被消灭,没了政治资本的李宗仁也不得不黯然下野,和夫人郭德洁一起前往美国。

李宗仁在美国一呆就是16年,在美国虽然生活比较安定,但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李宗仁思乡之心日重,一直有意回国。因此从1956年4起,李宗仁就不断派代表回国,试探自己归国问题。

经过十年的犹豫,到了1965年李宗仁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回国,并受到了国家***的热烈欢迎。

李宗仁回国以后生活受到了国家***的的关心和照顾。

1966年他的妻子郭德洁去世以后,周还亲自出面为他牵线搭桥,无色续弦。最后李宗仁和著名影星胡蝶的女儿胡友松结婚。

胡友松此前在北京复兴医院当护士,从事的是医护工作。在她的悉心照顾下,李宗仁生命中的最后两年过的非常安心,最后因为直肠癌去世。

白崇禧

白崇禧是新桂系中的第三号人物。在解放战争中,他一直掌握着桂系的主要军事力量,是李宗仁对抗蒋介石的坚强后盾。不过随着桂系主力的覆灭,白崇禧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

由于蒋介石一直对白崇禧委以重任,在抗战时期他担任过参谋总长,解放战争时期又担任过国防部长。这让白崇禧一直觉得蒋介石很重视自己。加上白崇禧恃才傲物,认为蒋介石手下无人能和自己相比。所以最终在蒋介石的力邀下,他决定去台湾,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再做一番事业。

然而蒋介石一再邀请白崇禧去台湾,只是想利用他的牌子拉拢下桂系残余力量,避免全被李宗仁拉走。到了台湾以后,蒋介石就对白崇禧进行了严密监控,保密处甚至就在白公馆的对门设了个办事处,日夜监视,还查抄过白公馆。

白崇禧此时才明白自己上错了船,不过为时已晚。他只能深居简出,避免触及蒋介石的忌讳。

白崇禧晚年和护士张**热恋,最后因为马上风而死,由于此时李宗仁回国不久,张**后来不知所踪。很多人都认为张**是保密处的特工,白崇禧是因为失去利用价值, 被 马上风了。

总之白崇禧死因可疑,非常蹊跷,也算比较倒霉吧。

黄绍竑

在新桂系三巨头中,黄绍竑相对其他两人名气没那么大,不过实际上他也算是新桂系的第二号人物了。只是黄绍竑以政治见长,新桂系崛起以后,他极少领兵,后来又因为理念问题,早早脱离了桂系,去国民政府任职,因此名气相对较小。

黄绍竑虽然脱离了桂系,不过他和李宗仁、白崇禧的关系并没有破裂。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时,黄绍竑也是出了大力。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以后,黄绍竑力主和平解决战争,并亲自去香港通过关系进行谈判。

不过黄绍竑的和平主张最后没有被白崇禧接受。在李白先后离开大陆以后,他只能自己一人北上。解放后,黄绍竑先后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某个特殊年代来临后,黄绍竑担心自己的历史会成为目标,因此自杀。

桂系将领李宗仁白崇禧晚年结局如何呢?

李宗仁简介 李宗仁生平事迹

李宗仁曾经被人评为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一根支柱,如果没有李宗仁就不会有如今的新中国,可能如今国家都可能是其他正政党执政也说不一定呢 那么李宗仁到底在近代史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李宗仁生平事迹是怎么样的呢

李宗仁简介

李宗仁照片(1)

1891年,李宗仁出生于桂林一个普通的农耕家庭。李宗仁又名李德邻,少年时期曾就读过小学,在他十五六岁的时候还到过纺织厂当过学徒。

1908年,进入军校学习了三年。

1910年,参加同盟会,之后进入陆军速成班,毕业后任中尉军衔。

1916年,李宗仁当上了排长参加了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及粤桂战争。

在他30岁的时候,已经是少校军衔的李宗仁当上了营长职位,并联合广西地区的几大连队,统筹规划,自称司令,军队名为广西自治军,并与孙中山取得联系,正式进入 *** 。

1926年,李宗仁开始了他在 *** 中的政治生活,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从候补委员一直升至 *** 政治委员会常务委员。可以说李宗仁的仕途一片光明,可惜李宗仁与蒋介石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在1929年,两人的派系之争越发强烈,发生了蒋桂战争。李宗仁被打败后,逃回了广西,从此在广西扎根,与蒋介石分庭抗礼。之后,蒋介石容忍了李宗仁的存在,不再刻意打压,而是将其重新拉拢回 *** 内部,任中央监察委员一职。

李宗仁生平事迹

李宗仁照片(2)

李宗仁跟蒋介石的不对路是从抗日战争前就存在的,只不过双方在抗日一事上都一致对外李宗仁简介,相互协作,压住了不合的气氛。

1937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李宗仁时任第五战区司令,率领部队驻扎在徐州。并在1938年,指挥了徐海会战,打胜了世界闻名的台儿庄之战。但日军火力实在凶猛,李宗仁只得率领队伍往武汉撤军,从那开始继续抗日。

1939年,李宗仁随军参加了随枣会战、豫南会战,后于1945年李宗仁简介,抗日战争结束,继任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矛盾激化,内战不可避免。

1946,李宗仁支持蒋介石发起了剿共行动,担任了主要军事行动指挥。

1949年,经历了三大战役之后的国军元气大伤,蒋介石也因此被赶下了总统职位,由李宗仁代理。

李宗仁还想通过和谈,解决双方的问题,可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自己打下的基业。于是在 *** 野战军浩浩荡荡的渡江战役之后,李宗仁撤回广西大本营,负隅顽抗。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李宗仁也难逃此厄运,于1949年乘坐飞机前往美国生活了十六年。最终,冲破千难险阻回到中国,自此病死于北京。

李宗仁简介 李宗仁生平事迹

我与李宗仁极不寻常的最后三年怎么样

在民国,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国民党名将里面谁最精明?基本上有两个人选,一个是王耀武,另一个是黄绍竑。

关于王耀武,历史客栈之前介绍过了,很像他的山东老乡宋公明,长袖善舞,仗义疏财,不管是上级、同僚,还是下级,甚至毫无相关的老百姓,都对他交口称赞。

今天,咱再来看看黄绍竑。

黄绍竑的“精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二是他目光长远,洞察大势。

1929年至1930年间的两次蒋桂大战,桂系可以说遭到了中央军的“全面碾压”,白崇禧已经杀红了眼,想要倾全广西之力和老蒋拼个鱼死网破,这个时候,黄绍竑站了出来,主张停战和谈,保存实力。

趁着第二次蒋桂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黄绍竑单枪匹马奔赴南京面见蒋介石,声称愿意归顺南京政府。在他的劝说和策应下,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最终向蒋介石俯首称臣。

黄绍竑的这次“临阵脱逃”,虽然很受争议,但不可否认他的选择是对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负隅顽抗只会加速桂系的覆亡。其实,这一点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人又何尝不知,只不过是拉不下面子去和蒋介石认输罢了。

桂系划归南京政府后,虽然屡屡遭到蒋介石分散瓦解的刁难,但是由于黄绍竑一直游走于中央和桂系之间,蒋介石的企图不但没能得逞,反而眼睁睁看着桂系发展壮大,势力与日俱增。由此可见,黄绍竑处理交际事务的能力着实不一般。

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像一根钉子一样钉进了国民党军的心窝。为了拔掉这根钉子,蒋介石特命白崇禧前往督战。

要知道,当时白崇禧正担任着国防部长的职务,让他放弃这样的美差谈何容易呢?眼看白崇禧铁了心不挪窝,老蒋只好找来黄绍竑当说客。但蒋介石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一步棋,竟然差点要了自己的命!

原来,黄绍竑来到白崇禧家里之后,直接痛陈利弊,说:“亏你还号称小诸葛,眼光也太浅了!你在南京当国防部长,不就是老蒋的笼中之鸟吗?这次老蒋主动放你出去,正是龙归大海,掌握兵权之后,你和德邻兄(李宗仁)就可以再造桂系的新局面了!”

这一番话,让白崇禧如醍醐灌顶,立刻动身前往九江任职去了。

此后,事情的发展确如黄绍竑所料,当解放军以风卷残云之势全面击溃国民党军之际,李宗仁先是竞选副总统成功,紧接着又成功迫使蒋介石下野,自己出任代总统。这期间,白崇禧所提供的军事支持,自然功不可没!

只可惜,主政后的李、白二人,并没有听从黄绍竑与***和谈的建议,而是一味要求和***划江而治,结果他们所依赖的桂军在渡江战役中惨败,二人最终败走流亡。

而反观黄绍竑,再一次证明了他独到的眼光,1949年8月,以黄绍竑、龙云等人为首的一大批国民党人,宣布脱离国民政府,起义投诚。

就这样,黄绍竑再一次与败局擦肩而过,全身而退。

建国后,黄绍竑继续担任要职,在新中国继续发挥余热,备受尊重。

不过,到了1966年8月31日,黄绍竑在看望李宗仁后,不知道在担心什么,竟在家里自杀身亡,终年71岁。

3个月后,即1966年12月2日,远在宝岛的白崇禧,也溘然长逝,追随黄绍竑而去。

至于另一位桂系大佬李宗仁,则活到了1969年1月30日,是桂系三巨头中最后一个去世的,也是年纪最大的,享年78岁。

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前高级将领们的晚年生活如何?

书写得非常通俗,如同老百姓拉家常一般。 最大的收获就是可以了解李宗仁最后三年的真实遭遇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毕竟胡友松是李宗仁最后三年的陪伴者,应该还是可信的。 李宗仁最终能够落叶归根,死于故土,作为一名民族主义者,应该算是幸运的。文革中,由于周恩来的保护,李宗仁基本没有受到冲击,也是幸运的,否则真会悔青了肠子。以76岁高龄,娶到27岁的胡蝶之女,更是幸运的,这一点,只有杨振宁可相提并论。但是,看看他归国后发表的《李宗仁声明》,很明显,他只是中共的一枚棋子而已。忠于老蒋的人说他“晚节不保”,从一定层面看,的确说得没错。 胡友松,旧中国**皇后的私生女,军阀姨太太的养女,这样的出身在新中国的遭遇可想而知。

27岁的她嫁给了76岁的李宗仁,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说是幸运的,因为她嫁给李宗仁后,受益于李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得以活过文革,2008年得以善终。如果不是嫁给李宗仁,估计如此出身的胡友松是过不了文革这一关的。 说是不幸的,当然是从这场政治婚姻说的。李宗仁本身就是一枚棋子,胡友松更是棋子的棋子。在李宗仁活着的时候,还能受到礼遇和照顾。但李一死,价值全无,就被赶出李公馆,安排在三户人家合住的四合院中,每年只是一次性500元的生活补助。鉴于她的特殊身份,连基本的人身自由也没有。也是多亏了忠厚的周恩来,才得以有所改善。美好的青春白白浪费,只是起到贴身保姆的作用,真是可惜! 幸好从书中来看,胡友松对于与李宗仁共同生活的三年还是非常满意与怀念的。这就不用我们这些后来者和旁观者瞎吃萝卜淡操心了。毕竟,一个人幸福与否,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无论如何,胡友松多次无偿捐献李宗仁的遗物,不贪恋李宗仁的财物,这些都足以让人钦佩不已。

2010年,我曾带孩子去枣庄游览过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和李宗仁史料馆,曾亲眼见到胡友松捐献的李宗仁半身铜像、傅作义送李宗仁的火狐标本等文物,现在想来,更加唏嘘。 自古红颜多薄命,比起程思远英年早逝的女儿林黛,也许胡友松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有关抗战英雄的事迹简介

1969年1月29日,李宗仁这位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终于走到生命的尽头。其实早在十几天前,李宗仁已经意识到自已将不久于人世,他把胡友松和尹冰彦叫到自己身边交待了一些后事。他躺在病榻上,面庞消瘦,神智倒是十分清醒。他对胡友松和尹冰彦说:“我的日子不会再有多久了,我能够回来死在自己的国家里,这是了却我一件最大的心愿……回来以后,本想在台湾问题上做些工作,我的那些想法曾对你们讲过,还没来得及向总理提出,现在什么都来不及了。台湾是要统一的,可惜我看不见了。这是我没有了却的一桩心事。那些书(指李带回的很多线装书,如《二十四史》、《四库备要》等等)送给广西图书馆,书画送给政府。还有几瓶酒,我想把它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

李宗仁所说的那几瓶酒,可不是一般的酒,其中大部分是法国白兰地和英国威士忌,已存放了200多年。这些酒仅在李宗仁的手里就存放了几十年,历经两个世纪,几易主人,酒瓶上贴满了历代专家和收藏者的签字和标签。这些酒中,有两瓶是解放前华东大企业家杨树诚所送,当时李宗仁坐镇徐州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为了庆祝胜利,杨树诚便把英国友人送给自己的两瓶威士忌送给了李宗仁,另外几瓶是李宗仁当选国民政府副总统时,金城银行董事长周作民所赠。这些酒由外国流传到中国不知经历了多少名人之手,李宗仁去美国时也没忘带上它,从美国回归祖国时,又把它们带了回来,几十年来,李宗仁和郭德洁把它们视为家珍,一直没有舍得品尝。临终之时,李宗仁想着把这些酒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足见他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交待完这些后事,李宗仁又单独对胡友松说:“若梅,我已是78岁的人了,想我这一生历经各种变局,今天又能死在自己的国家,也算是十分幸运了。”

听了这些话,胡友松泣不成声地拉着李宗仁的手说:“德公,你不会死,你不能死,没有了你让我可怎么办?”

台湾最高人物历来分别是谁?

国民党抗战十大名将 我们要以历史和客观的眼光看待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队。那时国军里也曾涌现出了一批抗日英烈,最有代表性的十大抗日名将依次是:

1、张自忠 2、李宗仁 3、杜聿明 4、孙立人 5、薛岳 6、卫立煌 7、傅作义 8、戴安澜 9、张灵甫10、王耀武。

--------------------------------------------------------------------------

张自忠:第一名将。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其做法不禁使我联想起曾热播过的《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之死)。真正是悲剧英雄。

--------------------------------------------------------------------------

李宗仁:第二名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

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个人感觉,现在网上对杜聿明有些神化。

--------------------------------------------------------------------------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我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孙立人排名略显靠前。

--------------------------------------------------------------------------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

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国军在北方最著名的抗日将领。

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

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王耀武:第九名将。第74军长。

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

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

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

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

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

张灵甫:第十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投票之初,张灵甫曾排在第四位,现在掉到第十,这个位置基本上是合适的。

台湾历来最高人物还有蒋中正、李宗仁、蒋经国、李登辉等。

一、蒋中正

蒋中正第一次在任时间是1948年5月20日至1949年1月21日,由于内战导致国内形势不好,在各方压力下蒋中正被迫于1949年1月发表《引退谋和书告》后下台,并依《宪法》规定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但是李宗仁下台之后蒋中正又继续在任至1975年去世。

二、李宗仁(代理)

李宗仁在任时间是1949年1月21日至1950年3月1日,在任期间李宗仁因胃疾前往美国治病,从此没有返回台湾,在很长的时间没有归国履行职务的前提下,监察院在1952年1月以违法失职为由对李进行了弹劾。

1954年3月,国民大会依《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表决通过罢免了李宗仁副总统的职务。

三、蒋经国

蒋经国在任时间是1978年5月20号至1988年1月30号,蒋经国连任两届,直至1988年1月13日逝世,总统一职依法由当时任副总统的李登辉继任。

四、李登辉

李登辉在任时间是1990年5月20号至2000年5月20号,李登辉是台湾宪后第一次政党轮替产生的总统。

李宗仁评价_李宗仁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