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春联的来历是什么?_春联起源于什么

春联的来历是什么?_春联起源于什么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6 10:16:52

春联,起源于桃符,即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北京大康桃木工艺品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贴春联的忌讳

禁忌一:左右联勿贴错

在张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结尾。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禁忌二:贴春联的时间

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春节贴对联的来历

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贴春联,是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

春联起源于哪?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辞旧迎新,增添了喜庆气氛,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字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那么你知道春节贴对联的来历是什么吗?

贴对联的来历:

据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记载着一个诡异的世界,在那个世界的中间有一座雄伟的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在这棵桃树的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天早晨金鸡就会长鸣,呼唤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回到鬼域。鬼域的大门就坐落在桃树的东北方向,门边还站着两个神人,这两个神人的名字,叫做神荼和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和郁垒就会立刻发现并捉住他们,用芒苇做的绳子将它捆起来,然后将他送去喂养老虎,所以天下的鬼都十分敬畏神荼和郁垒。从周朝开始,中国民间的人们就用桃木刻画神荼和郁垒的模样,将桃木悬挂在自家的门口,用来辟邪防害,去除厉鬼。

再到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正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到了后来,就被叫做桃符。这样的习俗延续了1000多年。到了五代时期,桃符上出现的联语代替了祥符大神的名字。在那时,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后来,是由后蜀之主孟昶亲自所做,他将“新年纳于庆、嘉节号长春”刻在了桃木板上,就这样,桃符由本来是驱魔除鬼的字牌,变成了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文体,这便是春联的开端了。

到了宋代,人们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在新年之际,悬挂春联便更加普遍了,王安石就曾经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反映了当时每到除夕之夜,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盛况。随着门神的出现,人们逐渐地把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转移给了门神,而用象征着喜庆吉祥的红纸来写对联。因此,春联就演化成了人们用来表达对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这些春联一来是有桃木镇邪的意思,二来又表达了自己美好的心愿,三则可以装饰门户变得美观。因此,春联的出现和桃符密切相关,所以古时候的人们又将春联称为桃符。

从明朝开始,在民间开始流行对对子的习俗,对联的名字便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出现的,当年的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非常喜欢热闹的排场。所以便在民间推广贴桃符,他颁布御旨,在每年的除夕前,城里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在那个时候呀,还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年,朱元璋挨家挨户的去查看春联,每当见到写的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有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生气,就询问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写呢!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以后,就继续巡视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的时候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一家主人很恭敬的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是高悬在中堂,还要每天焚香供奉呢。朱元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

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方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后来文人就把写春联当成了书写文雅的乐事。因此,贴春联变成了一种热门的社会风气,一直流传到了今天。直到现在,我国差不多每一家每一户都还保留着贴春联的习俗。

贴春联的讲究:

1、贴春联的时间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在民间还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2、分清上下联

在张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3、福字不可随意贴

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不是都要倒着贴。

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箱柜上的福字要倒贴。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特殊情况。如一年中家中有意外发生,希望转运的朋友可以将福字倒贴。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春节贴对联的来历了,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如今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联的来源是什么?

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扩展资料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百度百科-春联

春节贴春联的起源

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规矩

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读的。上下联不可贴反。

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就不可贴成“日暖神州万物生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也让人读着别扭。再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仄声。

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平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这就要求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

按时间顺序的春联的演变过程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漳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

联。朱元漳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漳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春联欣赏

春风送福 喜气临门

春回大地 日暖人间

门门喜气 户户春风

大地春光好 长天晓日红

岁岁皆如意 年年尽平安

江山千古秀 社稷万年春

腊尽千门暖 春归万物苏

一年春作首 百事国为先

江山万里如画 神州四时皆春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户户金花报喜 家家紫燕迎春

华夏年年腾骏业 新春岁岁展宏图

春入春天春不老 福临福地福无疆

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 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华夏龙兴 阳春燕舞

人有鲲鹏志 国呈龙虎姿

凤来春正好 龙起日初长

国远国兴凭国策 龙飞龙跃靠龙人

喜庆花红送玉兔 吉祥爆竹接金龙

十亿神州春日起 千秋华夏巨龙飞

美酒千樽欢送玉兔归山 赞歌万首喜迎金龙出海

南疆雨北国风风调雨顺 东海龙西山凤凤舞龙飞

玉兔归时深慕人间春色美 金龙起处喜看华夏蓝图新

龙年龙裔看龙腾龙飞天上 春年春风送春到春满人间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三阳开泰 四喜临门

一门五福 三多九如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风调雨顺 人寿年丰

祖国山河好 人民岁月新

东风吹柳绿 春雨润花红

同心兴大业 携手振中华

人勤春来早 家和喜事多

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祖国山明水秀 中华人杰地灵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田园风光绝好 农家岁月更新

一夜连双岁岁岁如意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日丽风和绣出河山似锦 年丰物阜迎来大地皆春

人增寿算 天转阳和

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 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同过新年

处处红花红处处 重重绿树绿重重

风送花香红满地 地满红香花送风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中国出人才人出国中

庚日多晴游子乐 辰星常曜太平年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雷鸣龙起蛰 泥暖燕含春

顺雨调风龙气象 锦山绣水凤文章

龙腾碧海赞海阔 舞蓝天领天高

起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相传在上古的时候,神荼和郁垒两兄弟非常善于捉鬼,他们帮了很多人的忙。两兄弟的名声就开始流传起来,但是两兄弟不在的地方人们就没办法。所以人们开始想办法,为了能在除夕夜辟邪、驱鬼,人们就用桃木雕成神荼与郁垒的形象挂在门口。

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桃木来雕人太浪费桃木材料。人们开始逐渐用长二、三尺,宽四、五寸的桃木来代替,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然后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一般是左郁垒,右神荼。

五代时期,桃符又有了新的变化。当时的人们开始在桃符上写上一些有意义的祝词来表达对来年的期望,同时也希望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而人们在桃符上题词的最早历史记载是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明代,桃符正式改称“春联”,据说这是明太祖朱元璋所改的名字。朱元璋在金陵定都后,于除夕前传旨,命令不管公卿大臣还是寻常百姓,每户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圣旨下达后,朱元璋微服出巡,挨门挨户观赏春联取乐。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扩展资料:

关于春联的传说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中国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百度百科-春联

春联的来历是什么?_春联起源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