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年过半百 年近花甲 年逾古稀 耄耄之年 发至期颐 它们分别代表多大岁数?_耄耋是多少岁

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年过半百 年近花甲 年逾古稀 耄耄之年 发至期颐 它们分别代表多大岁数?_耄耋是多少岁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9 10:11:14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加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而立之年:成语,出自《论语·为政》,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

《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译作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学有所成);四十岁能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并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清楚理解听到的话);到了七十岁能达到随心所欲,而不会超越社会所认同的规矩。

耄耋之年是多少岁 怎么读

耄耋指80至90岁的人。耄耋出自《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年纪大了,都能长寿而终老;君主的恩德深广无边,可以遍及草木和昆虫。

耄出自《礼记.曲礼上》:“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后世又有“七十曰耄”的说法,故现在讲即是大约七十至九十岁年龄的古称,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耋: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扩展资料:

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喜寿:男子77岁

耄耋之年:8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 岁

白寿:男子99岁

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耄耋

耄耋之年是多少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耄耋:八九十岁。

读音:mào dié zhī nián

声母:m、d、zh、n

韵母:ao、ie、i、an

音调:去声、阳平、阴平、阳平

举例:一位耄耋之年的老村医正神情专注地在考卷上作答。

扩展资料

反义词:而立之年

读音:ér lì zhī nián

意思: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先秦·孔子及弟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译: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四十岁时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

垂髫,耄耋,期颐,分别代表的是多少岁?

耄耋之年是80—90岁。

“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岁。“耄”,指的是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而“耋”,指年纪为七十岁。耄耋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这个词主要出自汉·曹操《对酒歌》,原文为“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耄耋之年”是古代年龄称谓中的一种,古时对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

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耄,形声字,上形下声,本义为年老,音“冒”;而耋,形声字,本义也为年老,泛指老年,音“迭”。

有送父亲匾名为“冀衍耄耋”,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整个意思为期望父亲身体健康、永享高龄,活到八九十岁。

古代年龄称谓:

1、指男性:襁褓——不满周岁。孩提——2至3岁。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舞勺之年——13至15岁。志学——15。舞象之年——15至20岁。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天命之年——50岁。花甲之年——60岁。古稀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80至90岁。期颐——百岁之人。

2、指女性:始龀、髫年——女孩7岁。金钗之年——女孩12岁。豆蔻年华——女子13岁。及笄——女子十五15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16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标梅之年——出嫁。

六十岁是花甲,七十岁是古稀,八十叫啥?九十呢?

1--7岁称垂髫,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女孩13岁称豆蔻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50岁称知命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七十古稀80耄耋 100岁期颐

耄耋之年指的是多少岁

八十及九十称耄耋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称半百或知命、六十称花甲或耳顺、七十称古稀、八十及九十称耄耋、百岁老人称期颐。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泛指老年男性。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他

扩展资料: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龆龀: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童年。等到儿童年龄稍大,不再能札发髻,头发自然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代指儿童时代。在古代少男未冠,女未笄时疏的发型,就是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好像头顶两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10.束发:男子15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1.破瓜:指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12.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也称加冠。

13.而立: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14.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40岁的代称。

15.知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6.耳顺:60岁。以天干地支轮回而得,天干十种,地支十二种,一轮回正好是六十年,故代指六十岁。

耄耋之年,一般指的是80-90岁的年纪。

耄,是指年纪约八、九十岁,耋,是指年纪为八十岁。所以耄耋合在一起,就是形容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一词出自于《汉曹操对酒歌》一文中的: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意思是老人都能够只因为寿命到头而终结,而不会是疾病或者孤独、贫苦而死,这样遍施恩泽连草木虫鱼都能得到好处。

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冀衍耄耋”,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有耄耋之称的人,都是一生过了一大半的人了,在这样的年纪也已经经历过无数的困难和悲伤了。

豁达的胸襟

因此在这个年纪,如果还会遇到灾难,以及不顺心的事的时候就要学会释怀,以免徒增烦恼。很多事情,我们人为是无法控制的,也有些无能为力。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经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就是不要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开心或者悲伤。

要表现出我们处事的目光的长远,以及豁达的胸襟。面对死亡也是这样,世界上无论是地位多么高,或者多么低下的人,没有人能逃过死亡,人皆有一死。死亡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因此无论遇到什么的事,都应该沉着冷静地去面对,这样的话每天就能活得更开心一些。

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年过半百 年近花甲 年逾古稀 耄耄之年 发至期颐 它们分别代表多大岁数?_耄耋是多少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