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虞姬怎么死的_虞姬怎么死的

虞姬怎么死的_虞姬怎么死的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9 10:14:44

虞姬怎么死的

虞姬是自刎而死。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名虞,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为了她作《垓下歌》。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结局是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项羽兵败时,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

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向败局,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

此时,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了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史称《复垓下歌》或《和垓下歌》。此诗《史记》、《汉书》都未见收载。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则加以引录。《楚汉春秋》为汉初陆贾所撰,至唐犹异。刘知风、司马贞、张守节都曾亲见,篇数与《汉书·艺文志》所载无异。本诗既从此书辑出,从材料来源上说,并无问题。有人认为汉初不可能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颇疑其伪,但从见载在《汉书·外戚传》的《戚夫人歌》及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的《长城歌》来看,可知秦汉时期的民间歌谣,不乏五言,且已比较成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二《考史》认为此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五言诗,认为其在中国诗歌史上地位重要,但仍待更多证据证实。

项羽和韩信打仗谁厉害

项羽和韩信作为楚汉战争中公认的战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两位都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就军事才能而言,我认为项羽更胜韩信一筹。

项羽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奇才,他能征善战,豪气盖世,有百战百胜之才。最著名的彭城之战,项羽带领的3万骑兵,大战刘邦的56万诸侯联军,最后打的诸侯联军几乎全军覆没。如此军事战争奇观,史无前例。

通过“巨鹿之战”和“背水一战”浅析项羽和韩信的强弱。

巨鹿之战

项羽带领五万楚军,大战章邯、王离的40万秦军,破釜沉舟,率领楚军九战九捷,大败秦军。

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军2万渡过漳水,切断了章邯与王离的联系,然后率领全部楚军渡河。为了激发楚军士气,将渡江用的江船只全部凿沉,做饭用具全部捣毁,士兵们身上仅带3天的干粮,将士们视死如归,抱着必胜的决心与秦军战斗。

项羽派蒲将军率军至漳水渡口,截断秦军归途,自己率主力军与章邯军队对战,最终章邯进退无路,率军20万降楚,秦军覆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这场战役中,项羽独特的战略眼光和周密的作战计划与战斗部署,都显示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背水一战

韩信领导指挥的“背水一战”堪称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军事战役中的典范。此场战争中韩信统领汉军3万打败了赵国20万大军。

赵军盘踞井陉口,居高临下轻松便可防守。韩信命令将士背靠大河布下军阵,地理条件和兵力方面,均不占优势。

赵军主帅陈余是个脑残 性格急的家伙,他不听大将陈左车的劝阻,率全军出击,中了韩信的圈套。

韩信军背后是河,无路可退,将士们全部奋力与赵军拼杀。韩信事先埋伏在山后的2000轻骑乘机进入了赵军大本营,将赵军旗,换成汉军旗,随后前后夹击,大败赵军。

“背水一战”虽然获胜,但我觉得属于险胜。假如赵军一直固守不出兵,不需几日,韩信的军队便会军心涣散,失去战斗力;假如赵军不倾巢而出,韩信计划也无法实施,此战能够胜利,全凭韩信运气好。

韩信运用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法,后世多有效法,几乎都把自己逼到了绝处难逃生,“背水一战”的结果,多以失败而告终,可见这一战术存在许多弊端。

我们可以看出,“巨鹿之战”和“背水一战”,两场战斗有一曲同工之处。

同样是派一支精兵切断敌军的后路,同样是背对一条河,不给自己的军队留后路,激发将士们,拼死一搏,这难道不是韩信借鉴了项羽的战略战术吗?

项羽长相复原照片

中国史书上记载项羽目有重瞳,外貌远远看去是虬髯大汉,但面目细看却俊秀异常,加之力拔山兮气盖世,用现在话说就是美男子,那么项羽古尸容貌复原图中他的真实容貌是什么样子的呢 项羽真是身高190的美男子吗?下面本站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

项羽古尸容貌复原图

说起西楚霸王,大家应该知道他就是项羽。项羽是一位能力超群的军事统领,是秦朝帝国末期人物,也是当代人所熟悉的大英雄。据说项羽外貌远远看去是虬髯大汉,但面目细看却俊秀异常,加之力拔山兮气盖世,那么项羽到底长的帅吗 最近项羽古尸容貌复原图曝光,人们才知道项羽的真实面貌。

根据项羽古尸容貌复原图,不难看出,楚霸王项羽的五官是非常立体的。自古面相都是云,眉毛浓者专情。楚霸王项羽一生只爱虞姬一人,他非常宠爱虞姬,简直就是个贴心暖男。中国史书记载项羽有重瞳,并且会显露霸气,长得特酷,加上汉书记载的身高190cm,真是当之无愧的美男子啊!

有人说,没有虞姬和项羽的故事,在中国女人心中起码减分90%,虞姬好歹给了项羽一点人性,没了虞姬,项羽就是一个冷酷的屠夫,很多人认为项羽是悲剧英雄。项羽古尸容貌复原图不难看出浪漫的英雄,是慨当以慷的贵族,他是梦想里才有的人物,屠城何妨,他是真性情。

项羽最后兵败身死的垓下之战实在无法回避,司马迁则用尽各种手段渲染项羽的悲壮,总之,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除了屠过城几乎是一个完人,从军事到人格无不光采夺目。总的来看他还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上一页0/2下一页

虞姬先死的还是项羽先死的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困在垓下,眼见自己大势已去念出了一首诗,虞姬见此拔剑舞弄,之后自尽而死。也是这一年项羽战败被逼迫到了乌江,他最终没有渡江去江东,而是结束了他的一生,时年30岁。可见是虞姬先死,项羽后自刎,也有人说过项羽的死是因为失去了最爱的人觉得生无可恋。

项羽是秦末时期有名的英雄,人称霸王,他有勇有谋,凭借着一腔热血闯出了一番名堂,得名利抱美人,这是所有男人都羡慕的人生。可是在项羽遇到刘邦之后这一切都改变了,看似不起眼的刘邦却成了项羽最大的敌人,在项羽被困垓下之时,刘邦军队追击项羽,让他无路可逃最终自刎。

而在此之前,虞姬眼见项羽大势已去,她并没有放弃项羽而是选择自尽,这是一个为爱勇敢的女人,她宁愿死也不愿意看到项羽的失败,或是在他失败之后投靠其他英雄人物,比如说刘邦。而虞姬的美貌也注定了她的结局,如果项羽一死,她必定成为刘邦的玩物,甚至更为凄惨。

正是这一段猜不透的爱情让虞姬和项羽两个人更受欢迎。虞姬是一个妾氏,但她爱项羽,正所谓美人爱英雄,她对项羽的爱无法掂量。而项羽对于虞姬一开始是出自英雄抱美人,可在他知道自己会输给刘邦之后只是流露出对虞姬的不舍,这个看似坚强的男人却愿意为了虞姬落泪,所以才说他们两个人之间是真爱。

历史上虞姬是怎么死的?

楚汉传奇虞姬简介 项羽和虞姬到底怎么死的?

楚汉传奇李依晓饰演虞姬 常随项羽四处征战,是项羽的红颜知己,后项羽在垓下被围,虞姬跳舞,项羽吟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随后,虞姬自杀。

史书中对虞姬的介绍较少,甚至没有介绍她的姓名。在《史记 项羽本纪》里记载道: 有美人名虞。 因此后来就出现了两种说法:一是有人推测 虞 是美人的名;二则 虞 是美人的姓,《辞源》备有此说。而 虞姬 则是后人对其的称呼,关于 姬 这个字,也有一定的说法,体上有两个含义:一是 姬 就是她的姓;二则是 姬 是古代妇女的美称。

虞姬简介

楚汉之争时期 西楚霸王 项羽的爱姬名虞(一说姓虞。因此现代人多称其为虞姬)。生卒年不详,民族不详,出生地不详(一说为今绍兴,一说苏州常熟,一说今沭阳县颜集乡)。相传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 虞美人 之称。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后人也因此根据项羽所作的《垓下歌》推断出她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 霸王别姬 的佳话。

虞姬的扮演者

此前热播的电视剧《楚汉传奇》讲述的是秦始皇猝死,奸臣弄权,二世继位,残暴不仁,滥征民力,民不聊生,流寇四起。恰此风云际会之际,英雄豪杰、蜂起八荒,纷纷下海造反,群相逐鹿中原。一时间机诡百出,动人心弦的谋略战争竞相展现,英雄难过美人关,霸王、虞姬、刘邦、吕后,上演缠绵悱恻的传奇爱情。

其中,虞姬的扮演者李依晓化身虞美人

日前,在《楚汉传奇》中饰演虞姬的实力派演员李依晓在微博上的一句 楚汉传奇,爱就千年 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男人期待能有个对自己说这句话的女人,女人追捧这样的坚贞爱情观,也有人只关注这是一对儿 最养眼 的项羽和虞姬。

李依晓:虞姬不是花瓶

虞姬的美世人皆知,而虞姬和霸王的旷世爱情更是令世人唏嘘不已。李依晓认为,虞姬能被世人所铭记,不是因为美,而是因为这份 爱就千年 的坚贞爱情。

因为姣好的面容,李依晓演过不少美女,在《血战长空》《狙击手》《北方有佳人》《新三国》等剧中都有上佳的表现。而对于这次饰演绝世美女虞姬,李依晓则认为,这不是一个花瓶,她是一个有着坚定的爱情观,同时内心非常勇敢的女人。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李依晓做了不少历史功课,她也非常期待虞姬能够成为自己的代表作。

虞姬和刘邦

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 虞姬

这令天地动容的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代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之一。然而,从虞姬的《和垓下歌》还应该看到很重要一点,虞姬深知刘邦的为人,项羽兵败后,她担心自己成为汉军的俘虏,那样,就有惨遭刘邦蹂躏的危险。 贱妾何聊生 一句,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虞姬处于生死之际的复杂感情。而虞姬这种宁愿死也不愿意成为刘邦战利品的复杂感情,被清朝一位诗人演绎得淋漓尽致: 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 而清朝诗人何溥的《虞美人》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蕴: 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君恩是楚腰。

据《情史 情贞类》记载:虞姬和歌之后 遂自刎。姬葬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 古往今来,还有比 虞美人草 更为动听的名字吗?但是,虞姬究竟是什么样的女子?今人已经无从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至少拥有美貌、才艺与风情。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书籍的开篇说: 只因撞着虞姬 豪杰都休。 虞姬让天下英雄豪杰不惜折腰的美貌、才艺和风情,可见一斑。

虽然,从政治和军事方面来说,项羽是败军之将,刘邦是胜军之王;但从人格力量和美学角度上看,因为项羽在最后一搏的生死关头竟然对虞姬 泣数行下 ,让无数后人感到,这个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大将军更有人情味,更具个性光彩。尤其与缺乏诚信又花心好色的刘邦相比,就显得更真、更善、更美。这也许就是虞姬宁死不入汉宫、不愿成为刘邦战利品的真实原因。

历史上真的有霸王别姬这段故事吗?虞姬究竟是怎么死的

追问: 这个是张爱玲小说中说的吧?而且京剧中说的是她悲楚霸王勒死的。。。 回答: 虞姬,虞姬秦朝末年的著名女性人物之一 ,人称“虞美人”。今沭阳县颜集乡人。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妾,相传容颜倾城,文武双全,舞姿美艳。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直到最后在楚营内舞剑自刎由此上演了一场“霸王别姬”的美丽神话。虞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项羽写)。此际,这位叱霸王别姬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死后葬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城东15华里、303省道南侧有虞姬坟。后来清朝有位诗人以虞姬的口吻作诗一首:“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虞姬如此大义凛然、忠于爱情,人民至今传颂不已。更也有赞扬虞姬的诗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英雄末路美人怨。也持吴越薄钢刃,香魂血溅乌江岸。

并非死于自杀,那历史上的虞姬究竟因何而死?

虞姬的确存在,也是自刎而死。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题乌江亭》作于会昌四年(844),诗人杜牧由黄州刺史迁任池州刺史时,游历了乌江亭,思往抚今,感慨当年西楚霸王虽然在垓下大败,在仍有卷土重来翻盘机会的情况下,却偏偏爱惜羽毛选择了于乌江边自刎。

杜牧认为,项羽之死是由于性格中不能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缘故,倘若用“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平常心来对待失利,东山再起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杜牧的这种认识,时隔百年后的宋王安石持有不同意见,在其《题乌江项王庙诗》中写道: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认为,项羽的失败与性格无关,而是由于尽失民心所至。即便是项羽过了江,江东子弟也未必会追随他卷土重来。

两千多年来,对项羽的评价可谓泾渭分明,褒之者称其为悲剧盖世英雄,贬之者谓其刚愎自用的凶神恶煞。

直到今天,这种争论仍在继续。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太过正常,何必纠结于过往呢?

小编以为,项羽的死大约可以分为两方面,即内因与外因。外因,就是军事方面的失利;内因,则是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一个人物——虞姬!

或者,一些人看到这里多半就会嗤之以鼻,老生常谈罢了。

的确,项羽与虞姬,美女+英雄的俗套故事家喻户晓,谁不知道。但小编讲的霸王别姬却与众不同,至少可以算做故事新编吧。

大家听说过的《霸王别姬》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西楚霸王项羽垓下兵败被围,处于弹尽粮绝的窘境。睡梦中的项羽被四面楚歌声惊醒,心烦意乱再也无法入眠,在军帐中喝闷酒,王的女人虞姬小心翼翼作陪。

愁肠百结的项羽虎目含泪,对酒高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纵横江湖,自出洞来无敌手的项羽突然请一介弱女子指点迷津,当真是走投无路黔驴技穷了。

虞兮强颜欢笑和歌而舞,舞毕,泣下如雨。待黎明时分,项羽决定突围,与虞姬诀别时,虞姬自刎香消玉殒。

《霸王别姬》的故事流传甚广,人们耳熟能详。故事原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关于这一段历史,清人吴永和有《虞姬》诗云:

大王真英雄,姬亦奇女子。

惜哉太史公,不纪美人死。

这首诗表面上是责备贤者,实则不然,诗人其实是在质疑《霸王别姬》的真实性。

无独有偶,另一位清人周中孚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项羽纵横天下,一生所爱乌骓与虞姬也,乌骓马后来送给了乌江亭长,“独所谓美人者,竟无一句收场,此史之阙文也。”

太史公即司马迁,司马迁为创作《史记》宁愿遭受宫刑,他的创作态度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虞姬真的在项羽面前自刎,不过寥寥数笔,十几个字足矣的事。

司马迁为何如此吝啬笔墨?

历史上,司马迁的女儿嫁给了杨敞,而杨敞是赤泉侯杨喜的五代孙。杨喜全程参加了垓下之战,而且他是乌江斩杀项羽五人中的一位。在乌江,项羽瞋目一喝,勇猛善战的杨喜人马俱惊。司马迁就连他的窘状都一一如实记载,可见对那段历史的熟悉程度。

司马迁《史记》中没有虞姬的下落,在比他更早的史料中却有蛛丝马迹可寻。陆贾在《楚汉春秋》中不但提到了虞姬,甚至连她和项羽的歌都有记载。其歌云: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陆贾是汉初人,应当算做历史当事人。遗憾的是,《楚汉春秋》也没有记载虞姬的下落。一介弱女子,长得又漂亮,在战乱中如何能自存?等待她的命运是什么不言而喻。

虞姬的下落究竟如何呢?时隔千年后的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二八濠州定远县中,记载道:“虞姬冢,在县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姬葬此。”

宋人的记载中,虞姬是项羽杀的,这个说法令人无语的很。

元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云:“庚子会诸将围项羽于垓下,虞姬自刎。”

虞姬死后大约1500年后,才开始出现自刎的说法。佛祖果然了得,知道的太多了。

明代小说《水浒传》中,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中有如此唱词:

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

可见,虞姬自刎、霸王别姬的故事在明代已经成型。而且在冯梦龙等文人的笔端,故事情节丰满,虞姬之死已经完全戏剧化。虞姬的最终下落,是自刎。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一直以来,一些学者认为陆贾《楚汉春秋》中的这首和歌乃是后人伪作。最强大的理由,就是虞姬不可能用五言诗来和项羽的骚体诗。试想,项羽“兮”、“兮”的唏嘘不已,虞姬却不合时宜的用体例、风格截然不同的五言诗来相和。

楚霸王英雄末路,与爱人挥泪诀别,悲情泪目的瞬间,虞姬突然来这么一出,至少会给人一种画风突变的感觉。

且不说虞姬是不是才情过人,一不小心成了五言诗的创始人。单单就从歌词本身也瞧得出些许端倪。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这两句属于客观纪实,既是答复项羽“虞兮虞兮奈若何”的问话,也是在为接下来的感情喷发铺陈酝酿。

然而不可思议的却是后两句“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尼玛,这完全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啊!

按常理忖度,虞姬应当激励项羽,焕发斗志与刘邦死磕。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须出此小女儿语?

至少,事情还没有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激励三军哀兵必胜,再上演一出破釜沉舟的好戏也有可能。

哪知从虞姬口中说出的居然是“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丧气话,仅凭项羽喝闷酒,发几句牢骚话,就可以做出他丧失斗志的结论?

虞姬如果是真的爱项羽,就应该挺身而出,激发他的斗志,灌心灵鸡汤才对,而不是简单的附和他的“时不利”,就算是真的对未来不抱任何信心,哪怕是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也要来唤醒项羽心底残存的男性荷尔蒙。

这个时候的项羽不过三十多岁,出生入死身经大小战役七十余,既有破釜沉舟起死回生战胜数十万秦军的辉煌过往,也有以三万人杀汉卒十余万,逼迫刘邦数十骑落荒而逃的经典战例。

垓下之战,即便是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项羽虽然无法战胜对手,但逃出绝境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项羽率手下八百余骑成功突围,一直杀到了乌江边。

虞姬在项羽人生最低潮的时候说出的丧气话,简直就是毒舌妇,恍惚间,你甚至会怀疑她是不是刘邦安排在对手身边的定时炸弹。

司马迁著《史记》,自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为了如实记载历史事件,司马迁往往亲自调查取证,考辩史料真伪。因此,《史记》在坊间获得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美誉。同时代的扬雄、刘向、班彪、班固几人,甚至称司马迁修的史为“实录”。

不但是司马迁的《史记》,就连《汉书》《资治通鉴》中都没有记载虞姬自刎垓下的事情,甚至都没有提及霸王别姬。

因此,陆贾的《楚汉春秋》中的记载,只能算作孤证,当不得真。

历史上,虞姬实有其人,但却是个模糊的存在。在《史记》中“有美人名虞”,《汉书》却记为“有美人姓虞氏”。究竟是姓虞还是名虞,都是一笔糊涂账。

史书记载如此拎不清,民间传说就更乱花渐欲迷人眼了。

如许多的传说,我宁愿相信这一则:据说,虞姬死后葬于灵璧。在她的坟冢处,不久生出了一种草,“红色,见人辄舞,俗名虞美人草。”

虞姬死后魂而有灵,化身为草,在陌上迎风而舞。她始终在守望她的英雄归来。

项羽有知,也应含笑九泉了。

历史上虞姬怎么死的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虞姬其实并不是死于自杀,最起码在这本书当中并没有类似的记载。虞姬其实是死于项羽的剑,当然有可能是项羽自知兵败如山倒,所以杀死了虞姬,然后在乌江自刎。当然也不排除有其他的人用项羽的剑杀掉了虞姬。

《史记》中是这样子描写的: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两点,第1点就是虞姬其实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名字,因为在书中只是描写了虞姬的姓氏。 姬 这个词在古代其实只是一种泛称,也就是说历史上有关于虞姬的笔墨实际上是少之又少,所以到了后来别人才用这个名词来称呼虞姬。第2点,通过这一段文字记载,最起码可以判断虞姬不是自杀而死,因为司马迁并没有写进史书。

虞姬和项羽之间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但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是这只是一段故事而已,也就是说这段故事是经过了后人无数次的加工,本身这段故事并没有任何的事实依据,也就是说,其实他们之间的这段爱情故事,可信度也许并不是特别的高。

而到了现如今这个故事的版本也是越来越多,很多戏剧里面也是使用了这段故事,这就使得这段故事也是变得越来越神秘,越来越扑朔迷离。

1、自杀而死的。

2、在历史上关于虞姬的死有很多种说法,其实虞姬的死很简单,当时她是跟随项羽一起自刎死的。虞姬是秦朝末年著名的女性人物之一,容颜倾城,而且还文武双全,人称“虞美人”。

3、虞姬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妾,曾在项羽很困境的时候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虞姬对项羽的感情很深,项羽也经常带着虞姬一起出征。在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

项羽一个“姬咤风云”的人物,由于最后的战败让他内心充满了绝望,在临终前感慨完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后,最后挥剑选择自刎,而此时虞姬也跟随项羽一同自刎,虞姬的一生可以说是为了项羽而活!

虞姬怎么死的_虞姬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