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朱棣为什么要杀《永乐大典》主编人解缙?_永乐大典主编

朱棣为什么要杀《永乐大典》主编人解缙?_永乐大典主编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9 10:16:34

朱棣为什么要杀《永乐大典》主编人解缙?

大明王朝276年历史里,出了三位八斗之才、才当曹斗的大儒,并称为 明代三大佳人 ,没有唐伯虎,没无方孝孺,他们分别是解缙、杨慎和徐渭,其中的《永乐大典》主编人解缙被誉为 博学第一 。

解缙何许人也?他除去因编辑《永乐大典》而流芳百世,平生还留下了诸多为人津津有味的话题。比方,解缙因才气出众而名噪一时,有个年老举子很不服气,就写了个春联挖苦解缙说: 牛跑驴跑跑不外马,鸡飞鸭飞飞不外鹰。 把解缙比方成牛驴鸡鸭,意在讪笑他没有真本领。解缙并未因而愤怒,而是以眼还眼,也写了上一联相送: 墙头芦苇,虎头蛇尾基础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把举子说成是中间倒的墙头芦苇和空有利嘴的山间竹笋,抽象而拙劣,让举子见识到理解缙的凶猛,立即惭愧难当,只能抱头鼠窜。解缙的这个春联至今仍被普遍使用,用以挖苦干事没准绳和只会耍嘴皮子的人。

解缙幼年成名,洪武二十一年,年仅19岁就中了进士,同年,官至翰林学士。朱元璋很浏览解缙的才气,但却很不喜好他才高气傲的性情,以是不断没有委以重任。不断到朱棣靖难之役攫取皇位,发愤做出一番奇迹,解缙才有了发扬才干的时机。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除去开拓南方疆场和布置舰队下西洋,还命令编辑一部绝后绝后的大型图书集,这就是《永乐大典》,而解缙由于全国博学第一的头衔,天然成了主编的最好人选。

解缙的治学程度固然无人能及,可是为人处世才能就差多了。他自豪自傲,语言办事由着性质,毫无顾忌,获咎了很多人,其中最致命的政敌就是朱棣最宠爱的儿子汉王朱高煦。朱棣的宗子朱高炽早在朱元璋在位时就已被立为燕王世子,按理说坐上太子之位是天经地义的工作,可是朱高炽身材瘦削,脚有残疾,不克不及随军出战。朱棣更喜好的是次子朱高煦,这个儿子和他很像,弓马纯熟,屡立战功,以是朱棣有废长立幼的设法。永乐三年,朱棣召解缙入宫,商量立太子之事。实在很分明,朱棣是想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可是解缙是典型的儒家高足,遵守儒家的伦理标准,保持立嫡立长。解缙终极用一句 好圣孙 来坚定了朱棣的决计,由于朱棣固然不喜好宗子朱高炽,可是却很喜好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因而朱棣赞同立宗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并令解缙撰写立储圣旨,以告全国。但今后解缙与朱高煦的梁子也结上去了。

一年后,解缙就在朱高炽的操纵排斥下被贬到了交趾(今越南)。永乐八年,解缙入京奏事,正遇上朱棣北征未归,故只好觐谒太子朱高炽而返。可是在现代,擅自会晤太子是犯了大忌,朱高煦天然不会放过这个时机,即刻向朱棣揭发此事,朱棣震怒,以 无人臣礼 拘捕解缙入狱。

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都批示佥事纪纲上囚籍,朱棣见到解缙姓名,问了一句: 缙犹在耶? 纪纲历来擅长揣测上意,大白这是朱棣不想让解缙活了,因而用酒将解缙灌醉,然后埋在雪里给冻死了,此时解缙年仅四十七岁。

回望解缙汹涌澎湃的终身和最初的惨死,确有君子作怪、奸人谗谄,可是基本病症仍是源于他自己的性情。解缙保持准绳是好,可是他语言干事也太不知轻重了,就说压服他的你最初一根稻草觐谒太子,作为朝廷命官,外臣不克不及偏见太子他不成能不知道,可是他非要迎风作案,知法犯法,也难怪朱棣非弄死他不成了。可是假如他真是个遵规守矩、行事慎重的人,那他就不是阿谁名震千古的惊世怪才了。胜利的权要常常做不了胜利的文人,胜利的文人常常也做不了胜利的权要,这就是鱼和熊掌不克不及兼得吧。

.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著名作家。

《永乐大典》作者谁?是在明朝编的吗?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扩展资料

《永乐大典》的成书,还要追溯到600年前。

1403年,永乐帝朱棣命令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主持编纂一部大型类书,宗旨如下:“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古代信息不发达,尤其学术类书籍,出版后极易失传。再要将它们集中起来,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和人力物力。

解缙很快完成了任务。永乐二年(1404)十一月即向皇帝呈送了初稿,名为《文献大成》。但永乐帝并不买账,认为此书“所纂尚多未备”,于永乐三年(1405)下令重修,设置总裁、副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

在这种“文化总动员”之下,朝野上下两千多人继续编书。总部设在文渊阁,由光禄寺负责送饭,锦衣卫负责保护人身安全。永乐五年(1407),第二稿完成。这一次,永乐帝很满意,赐名《永乐大典》。

人民网-《永乐大典》600年风雨飘摇今何在

百度百科-永乐大典

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通“。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著名作家姚广孝(1335~1418),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人。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王景(1337-1412)字景彰,号常斋,元末明初松阳县人邹辑 (资料暂缺)《永乐大典》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典籍,除了著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比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早了300多年。《永乐大典》内容包括诗文、戏曲、僧、道、医药、工艺等方方面面,其中,《永乐大典》还收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残缺或佚失的珍贵书籍,如《薛仁贵征辽事略》、宋本《水经注》等,其所征引的材料,都是完整地抄录原文,因而许多宝贵的文献能保存其原貌,人们称《永乐大典》为“辑佚明初以前珍本秘籍的宝库”。《永乐大典》的编排方式非常科学,有点类似于今天字典的拼音检字法,只是当时依据的是明朝的《洪武正韵》。其体例是“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也就是说,每个韵目下有很多单字,每个单字下分列与之相关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诗文词曲等各方面的内容。在书的前面,用不同的字体演绎一个“门”字,端庄的楷书、狂放的草书、秀美的隶书,尽显汉字的魅力。这册书引用古书66种,插图46幅,它记载了中国古代不同等级的门,如白虎门、玄武门等,以及门的结构、类别、式样和奇闻逸事,丰富多彩。《永乐大典》于永乐六年编修完成,被收藏于南京的文渊阁。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也将《永乐大典》带到了京城,收藏在皇宫内的文渊阁。《永乐大典》不仅篇幅巨大,收集广泛,而且缮写工整,书中的文字全部用毛笔以楷书写成,每半页八行,大字占一行,小字抄成双行,每行28个字;《永乐大典》中还有许多精致的插图,山川地形都以白描手法绘制图形,形态逼真,书为硬裱书面,由粗黄布包着,典雅庄重,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有史以来世界上罕见的珍品永乐五年(1407),全书大体定稿,姚广孝领衔进呈,朱棣阅后表示满意,亲自撰写了《序言》,正式定名为《永乐大典》,并聘请抄书者誊抄全书。至1408年冬,《永乐大典》全书抄写完毕。永乐十九年北京紫禁城建成,朱棣迁都北京,《永乐大典》随之运到了北京,长期贮藏于宫城内的文楼。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宫中火灾,火势危及文楼。火灾之后,嘉靖皇帝萌生了将《永乐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的念头。重录副本直到隆庆元年(1567年)方告完成,与永乐正本的格式、装帧完全一致。永乐正本移放到文渊阁,明亡之后下落不明。

朱棣为什么要杀《永乐大典》主编人解缙?_永乐大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