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中国的第一部百科全书是什么_永乐大典简介

中国的第一部百科全书是什么_永乐大典简介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3-01 09:56:40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简介:《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由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意义:《永乐大典》收录的典籍除比较正规的儒家典籍、史传百家、历代文集等,还收录了大量的方舆志乘、小说戏曲、医学方技、道佛典籍等。

历代学者都把《永乐大典》看作辑佚之渊薮,他们在其中爬梳整理,把分散在各卷中的典籍汇总起来,使许多佚书得以重现人世。

永乐大典如果发现意味什么

1、《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

2、全书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

3、《永乐大典》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典籍,除了著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比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早了300多年。

4、《永乐大典》还收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残缺或佚失的珍贵书籍,如《薛仁贵征辽事略》、宋本《水经注》等,其所征引的材料,都是完整地抄录原文,因而许多宝贵的文献能保存其原貌,人们称《永乐大典》为“辑佚明初以前珍本秘籍的宝库”。

5、《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古代最大的类书是哪一部

如果《永乐大典》找到意味着很多疑难杂症能够找到解决方法,很多政治问题能够找到突破口,也许很多未解之谜能够拨开迷雾。

如果《永乐大典》的正本,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惊现于世。那么中国文化史上的某一些内容,或许将会重新改写。要知道《永乐大典》要比18世纪才问世的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里面记录着明朝初年以前的各种科技,也记录着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大展示,更是世界级的文化瑰宝。如今只留下残存副本,史学家和国人都在希望着,这部珍贵的书籍有一天能够重新问世,推动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进程。

简介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的编纂者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这部旷世宏编卷帙浩繁、版式精美,却又命运多舛、屡遭浩劫。展览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古籍与相关藏品为支撑,生动翔实地展示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历程、体例及内容、流散与收藏、辑佚与相关成果、搜集出版与回归等情况。

展览遴选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藏50余种文献,包括明清刻本、稀见清末民国印本,以及收藏于海内外十余机构、并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仿真影印出版的《永乐大典》等。

书籍介绍:

《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全书目录六十卷,正文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收录先秦至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屡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仅存四百多册八百余卷,散藏于九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个公私收藏机构。

《永乐大典》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宫内失火,此典经抢救免于焚毁,5年后明世宗朱厚原本又遭意外,命阁臣儒士109人摹写副本一部,藏于皇史崴。明朝灭亡之际,正本被焚。副本传到清乾隆已缺2000余卷,至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大部焚毁。新中国成立后陆续收集到215册。

《永乐大典》你们了解多少?

《永乐大典》的编纂者是解缙和姚广孝。

解缙一生业绩当是主持纂修《永乐大典》,早在入朝之初,解缙就向朱元璋提出编纂一部大型类书的建议。解缙,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府代州县(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明代初期文学家、内阁首辅。

姚广孝在解缙编书失败后担任了《永乐大典》最高编撰官,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姚广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

《永乐大典》简介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谢缙

世界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

对于现代人而言,想要查找资料、获取知识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网络世界提供了一个海量的数据库,只要动动手指进行搜索,就能快速筛选信息、锁定目标。

而600多年前的明朝,也有一个类似的文学 数据库 ,它就是明成祖下令修著的《永乐大典》。这是一部汇集历朝历代书籍而成的旷世宏编,《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其为 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

这个明朝的 数据库 是怎样搭建起来的?这部 百科全书 又记录了怎样的传奇呢?

永乐大典简介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 百科全书 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 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

明成祖的 目标

经过 靖难之役 ,朱棣顺利登上皇位。和朱元璋一样,他有着勤政、好读书的习惯。

在阅读书籍的时候,他发现现有的书籍存在很多问题:《韵府群玉》《回溪史韵》这两部书内容 事虽有统而采摘不广,记载太略 ;书馆里的图书众多,查找起来不方便 因此,他下令编修一套新书,并且提出要求: 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简单说就是:书的内容越丰富越好,数量越多越好。

很明显,这是一项大工程,而且朱棣并非一时兴起、说说而已。

所谓 盛世修书 ,朱元璋在位时,就曾修著许多大型图书。朱棣有样学样,甚至还有超越前人的 野心 。当然,他也希望借此笼络读书人,减少自己 非正常 即位带来的负面影响。

1403年,就在即位当年,朱棣下令让大才子解缙主持这个浩大的修书工程。

解缙接到任务后,组织100多人,用时一年多就完成了任务,并将修好的书命名为《文献大成》。但是,朱棣看到成品后,认为 所纂尚多未备 ,内容太过简略,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

永乐三年(1405),朱棣命姚广孝、礼部尚书郑赐参与监修。如果说解缙修书是序曲,那么此时修书工程的大幕才真正拉开。为了修书,全国的力量都被动员了起来:修书的总部设在皇家图书馆文渊阁;参考书目除了文渊阁的藏书,官员们还在全国各地进行收集和采买;朝廷从全国征召修书人才,参与的人数前后加起来约3000人,职位有正总裁、副总裁、纂修、催纂、编写、看样、誊写、教授等,分工十分明确。

4年后,姚广孝等人给朱棣交出了答卷。朱棣十分满意,并亲自撰写序言,定下书名为《永乐大典》。

世界图书很多,那么世界最大的一部类书是什么?下面是我整理的世界最大的一部类书,欢迎阅读。

世界最大的一部类书是:《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永乐大典》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百科全书,显示了古代汉族文化的光辉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旷世大典。《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我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基本简介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是一部类书,它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时六年(1403- 1408年)编修完成。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

《永乐大典》共计有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0,095册,全书字数约3亿7千万字。《永乐大典》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即使是清代编纂的规模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也只有1万卷、1亿6千万字,不到《永乐大典》的一半。《永乐大典》的规模更是西方同时代的典籍所望尘莫及的。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体例介绍

这是一册完整的《永乐大典》,它高50.3厘米,宽30厘米,用明代营造尺来量,应该是高一尺五寸六分,宽九寸三分。开本宏大,很有皇家的威仪和气魄。

每册《大典》约有50叶(页)左右,主要都是二卷一册的,也有一卷一册或三卷一册的。书叶采用雪白、厚实的树皮纸,翻开书发出淡淡书香,十分讲究和美观。

永乐大典的[书衣]

古籍的书衣就是现代书籍的封面,因为像人穿的衣服一样包裹在书的外面,就有了 书衣 这个形象的称呼。

《永乐大典》的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格外庄重。这种很像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叫做 包背装 ,是元朝和明朝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方式。包背装书籍应该是立着插在书架上,不像后来的线装书是躺在架子上的。可以想象,一万多册开本宏阔的《永乐大典》摆在架上,如同一个小型图书馆,真可以说是煌煌巨制了。

书衣正面的左上方黏有一个长方形的书签,框内题 永乐大典 四字,字下方还有双行小字,说明这册书的卷数。

书衣正面的右上方还黏有一个框,里面用墨笔题写这一册所属的韵目,又低一字注明这一册是该韵目的第几册。如果手里有一部当时通用的《洪武正韵》的话,按图索骥,,就能十分方便地从一万多册《大典》中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翻开《永乐大典》

翻开《永乐大典》书衣,就是卷端,也就是正文的第一叶(页)。可以看到,整部《大典》都是用朱、墨笔写成的。朱笔主要用来绘制边栏界行,书写引用书籍的著者和书名;墨笔用来书写题名、卷数、韵目、书籍正文并绘制图画;圈点则是用内空外圆的芦、竹、骨或玉制笔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的。整体看起来端庄美观,朱墨灿然。

细看《永乐大典》的行格

若不说,你恐怕不会知道,《永乐大典》每一叶朱色的边栏界行都是用手绘制、而不是印刷出来的。《大典》的边栏四周都绘成双边, 朱丝栏 把每半叶隔成八行,版心间上、下各有一条粗粗的 象鼻 ,中间还有一个 鱼尾 , 鱼尾 上方记载书名和卷数,下方记载叶数。行格的笔画粗细均匀,画得一丝不苟。

如果仔细看看,还会发现朱丝栏线上、下都有针眼,根据这个针眼,你就能猜出为什么栏线能画得间距相等了吧。

3亿7千万字,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大典》中所绘山川器物也全用白描手法,精丽工致。这3亿多字在编纂时应该至少抄过一遍,两千多人连编带抄用了5年时间;定稿后清抄,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平均每天要抄50万字之多。清抄的书手中有许多是各地有名的书法家。由于现存的《永乐大典》是嘉靖年间重录的,永乐年间原本的书法不得而知。嘉靖年间负责重录工作的徐阶见到永乐本后,曾经赞叹说,旧本缮写得太好了,现在很难再找到这样的书手了。从嘉靖重录本看,《大典》的书法较为瘦长,类似欧书,看起来流畅挺拨,相比较,清代的馆阁体则显得更圆润一些。当然,《大典》的书法也有匠气较浓的,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过于挑剔。

《永乐大典》的编排

一部《大英百科全书》,它的辞条是用英文26个字母的顺序来编排的,那么在中国古代,如何把规模宏大的《永乐大典》组织成一个整体,让人很快能检索到要找的内容呢 《永乐大典》的编纂者们采用了 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 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幅《永乐大典》图版中,卷端第一行下方 四霁 就是韵目的顺序和名称,第二行的 寄 字就是属于霁韵的一个韵字。别看只有三个字,作用可是很大的呢!

《永乐大典》的内容和组织

我们现在的专家学者要编纂一部百科全书,往往要先确定条目,再根据大量的资料逐条撰写。像《大英百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都是这样。《永乐大典》的编纂者们也要根据文献中的语词来确定条目,不过他们并不撰写什么文字,而是把各种典籍中凡出现过这个条目的一段记载,甚至整部书籍全都抄录下来,还要点明采自什么文章、书籍,是何人撰写的,让人明晰出处,可以查考。这种做法,有点类似孔子所说的 述而不作 。

《永乐大典》记载内容通行的规则是用一行的大字墨书辞目,用双行小字朱笔记载作者和书名,墨笔记载书中的篇名和内容,就像这幅图版看到的样子。

韵字下面也有文章:《永乐大典》裁选的典籍或文章一般都列在辞目下面。但根据具体情况,有些也列在标目字的下面。比如图版中的标目字 昭 的下面,就把《左传》中关于鲁昭公一节的记载全部列在下面,而且一列就是好几卷。

古音古字汇于书中:《永乐大典》在检索字的下面首先要注明该字在《洪武正韵》中的音韵和最早的出处、训释,还要标明篆、隶、行、草、楷等各种书体和异体字。内容十分丰富。你看这个标目字 冀 字下面就列举了 冀 各式各样的写法,真像书法字典一样。

《永乐大典》的图画

我们现在从《永乐大典》的残本上,还可以看到其中的插图,这些图画全部采用白描手法,描绘的山川、名物、人物、城郭等形态逼真,十分精致,是古代书籍插图中的精品。

《永乐大典》完整的时候,插图的式样和种类一定非常多,如果单独编一本《永乐大典》插图集的话,那简直就是古代文明的一次大展示。清代大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曾经说到他编纂《四库全书》时,有一次翻到《永乐大典》上宋代兵器 神臂弓 的图画,很是惊讶。按照《永乐大典》上的记载, 神臂弓 可以立在地上,扣动扳机,箭飞出去可以穿透300步以外的铁甲,宋朝的军队用 神臂弓 来对付金兵很有效果。宋军对这一利器的使用有严格的军法要求,绝对不能遗失或被金兵得去。 神臂弓 在元世祖的时候失传了。纪晓岚也因为满清统治者的对汉人起义的恐惧,不敢将《永乐大典》中的相关记载辑出来,结果 神臂弓 最终随着《永乐大典》而消亡了。我们今天在**里有时还能看到与 神臂弓 类似的弩机的仿制品,看了真让人心胆俱丧。

《永乐大典》的责任制度

翻到《永乐大典》的最后一叶(页),能够看到空白页上的几行细密小字,这是历代官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格式,记载抄写者、圈点者和校验者的职名。这种做法,我们从现存最早的唐人写经上也能见到。

永乐年间清抄《永乐大典》时有严格的责任制度,早进晚出,不允许雇人代写。官府每天供应砚台、水罐、笔墨、饭食,冬天还供应木炭等。某页如有抄写差错,发纸另写,不论抄多少遍,只算一页。消极怠工者,按罪论处。嘉靖间重录《大典》,用的也是这个方法,每人每天抄三页。传到今天的《永乐大典》,一点涂改、挖补、添加的痕迹都没有,说明了当时责任制度的严格。在这一幅《永乐大典》最后一叶的图版上,我们看到总校官、分校官、缮写者和圈点者的姓名,职责非常明确。

编撰作者

说到《永乐大典》,不能不提到主持编纂这部典籍的两个大功臣:解缙和姚广孝。

解缙生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正是明太祖朱元璋刚刚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王朝的时候。明成祖朱棣很赏识他的才华,任用他主持过《太祖实录》和《列女传》的编纂。不过最让他名垂青史的,还是他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经历。

姚广孝生于元元统三年(1335年),苏州长洲人,比解缙年长34岁。姚广孝14岁就出家当了和尚,法名道衍。姚广孝被明成祖朱棣请出来主持纂修《永乐大典》一则是因为解缙编纂的《文献大成》(《永乐大典》前身)还是遵循儒家正统,没有兼收佛道之书;另一则是朱棣听说建文帝隐姓埋名在佛寺中,要通过姚广孝主持《永乐大典》编纂的机会,拉拢佛道信徒,以找到建文帝,根绝后患。

解缙等人在明成祖的全力支援下,果然不负嘱托,成功编纂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前后编纂过两次,第一次编纂开始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由解缙、胡广、胡俨、杨士奇等人负责,召集了147人,于次年完成了编纂工作。

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再命姚广孝、解缙等人重纂,这次因为采选的书籍众多,参与的朝臣文士、宿学老儒达到2,16万人。

《永乐大典》完成后,明廷又在各地征召了大批缮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工作,人员数量现在已经无法统计了。

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人员的生活条件优裕,他们居住在离皇家藏书处文渊阁不远的崇里坊等地,由光禄寺早晚供给酒肴、茗果,还发给膏火费,官员参与编修的可以免朝,待遇十分优厚。当时有人就以 天下文艺之英,济济乎咸集于京师 来形容《永乐大典》编纂的盛况。

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浩瀚的文化典籍流传到今天的只有百分之一、二,其他因为自然或人为的破坏,最终在历史长河中湮灭了。古代典籍是承载古代文明和文化的 郑和宝船 ,它的形态、语言和内容是一个时代历史的真实写照,能激起人们探秘寻宝的强烈冲动。

《永乐大典》就是这样的一个 宝船 ,它曾经如此庞大和华丽,把中国14世纪以前的文化统统装入它的仓中。可如今,人们只能通过露在水面上的一小段桅杆来猜测这艘沉没宝船的一切了。历史上的《永乐大典》带给人们太多的惊奇和赞叹,它的毁灭也带来了同样强烈的悲伤和遗憾,留给后世许多有待探寻的谜。现在,许多人不知道《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书,还有许多对《永乐大典》耳熟能详的人恐怕一生也无缘见到《永乐大典》的原貌。

中国的第一部百科全书是什么_永乐大典简介